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不是我坐在那裡叫入定,那叫有定功沒有錯

不是我坐在那裡叫入定,那叫有定功沒有錯

不是我坐在那裡叫入定,那叫有定功沒有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個定是怎麼來的?不是我坐在那裡叫定,那叫有定功沒有錯,坐在這裡,不受外境影響,不要說蚊子叮我,就是一條蛇爬上來、纏上來,我也不為所動,那定功是有,但那種定功叫外道禪。真正我們學佛人要趨向覺悟的定功,不是指這一部分。是指你,因為把人家對立起來以後,譬如說看到花,你看到花要去分析,你就把花跟我對立了,當花與我對立以後,我要去解決那個問題,這個時候你會透過理性解決或者透過精神層面解決,有沒有?

釋迦牟尼佛當年就是為了要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他以當時的所知範圍,所有的知性,他通通窮盡,這個部分沒辦法解決,他用邏輯、推理、思維、分析,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才逃出皇宮,去苦修,透過精神層面的苦修與訓練,他發覺還是沒有辦法找到答案。十二年以後,他昏倒了,昏倒以後牧羊女給他喝羊奶,這個時候他覺得說這兩個方法都不對。那要怎麼辦?他開始繼續要鑽,因為問題必須要解決;問題不解決,我死了活沒意思,那活著也不是死了,怎麼辦呢?

所以他坐在樹下,這個時候針對這兩個問題,他一直鑽一直鑽一直鑽,鑽到最終的時候,他茫然了,推理沒辦法再推理了,精神層次的這種投注也不發揮作用,這個時候他產生什麼現象?不要講,你去感受那種狀況。當你完全投入,在非常無奈又無助的情況之下,我已經沒有辦法,這個時候叫什麼——大死一番。完全投入,完全沒辦法了,怎麼辦?問題要解決啊,問題要怎麼解決?我沒辦法了。

我們沒有這種經驗,所以你每次快要開悟,就沒辦法開悟。你要是到達那樣的心境,你很快就開悟。因為你沒有這個基礎在,所以每次都快要開悟了,怎麼開悟?這個三昧就會把你直觀的、直接的那種觀照,給你帶到那個地方來了。所以在這個時候,六塵境界——色聲香味觸法,任何一個地方發生作用,都會觸動你的覺性,那時候就全部炸開了。所以他坐在菩提樹下的時候,這個境界來了,遠方的星星這麼一炸,他開悟了。那個星光一炸,就等於把他緊鎖的門給炸開了。

在這個地方,你那一個三昧的功夫,要如何培養起來?你對於任何問題有沒有這樣完全的投入?我告訴各位,世界上我們就看到兩個人,其他的記錄我們看不到。一個釋迦牟尼佛,一個六祖惠能。你看惠能,當時到黃梅找弘忍時候,弘忍叫他去到大寮舂米的時候,你看他是怎麼舂的?他在那個地方,他就是那麼的投入,大概人小,又輕,所以他要舂的時候,綁了一塊石頭,增加他的體重。誰願意這樣做?我跟你精進已經不錯了,所以你看那種人走起路來,都要死不活的,雖然在道場發心當義工,就是沒精神。惠能就不是,他那種完全投入,那種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的精神你看看,當他全心投入在那邊舂米的時候,弘忍來了,他說大善根器者修行,還要這樣投入嗎?他那時候起了一個疑,這傢伙真的是,所以他乾脆就問了「米熟了嗎?」惠能說「熟了,就等人來篩」,他敢,我們敢說米熟了?你要說你熟了,等一下下鍋子去炸你看看。他就是能夠這樣投入,那一種用心修行的模式,就跟釋迦牟尼佛完全一樣,展現出來給我們看。

釋迦牟尼佛在宮廷裡面,從事理性的解答,他尋求,不行了,受不了了,逃出去了,去用修行的方法,精神層面的苦修,你看十二年苦修,六年跟外道,六年自己修。弄到最後一麻一麥,昏倒了,沒辦法,沒辦法還是要找辦法。在菩提樹下,你看看那個內心的煎熬,他才能夠成就。因緣要到,那個行法。你看我們在修行的時候,有沒有這種精神?有沒有這樣的一個菩提道?沒有的話,我們怎麼成就呢?所以要有法,要一個法,你沒有法,護法護什麼?護法是護「法」,不是護你護我,對不對?世界上五十億人,他不去護,為什麼要護你,護你是你因為有法,所以他來護法。關鍵在這個地方。

所以整個修行的過程,我們要把它弄清楚,我想大家要投入就快了。他老人家十二年,我們十二年也夠了,你要這樣真的用功,三年早就證果了。他老人家沒人指導,我們有系統在,有模板在,所以我們成就應該會比他快才對,不會比他慢的。但是現在問題就是你找不到這個法,現在我們把法供養各位了,你不要回去又還我了,下一次再講,不要說「我又差點又開悟了」。我們每次都快要開悟了,就是只差了這一點。你還沒有把那個門架起來,所以你也知道去敲門,你是會敲,但是沒有敲到門。

一定要進入那種境界,所以事修很重要。事修的話,哪一法都不要緊,那是材料問題。法,一定要有,事修才不要緊,你有了法,什麼材料都可以。就象你會煮飯,什麼菜都可以煮,你不會煮飯,你看一堆菜放在那裡,你就頭大了。你有了方法,什麼菜拿來都可以做,關鍵在這裡。這是我們講真正修行的方法,所以要發菩提心的這種修法,自己可以好好從這個地方去發覺。

擷自《世界成就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凡夫生病,菩薩也會生病,病起來很痛,凡夫會叫痛,菩薩也會叫痛
菩薩精神就是克服困難的精神

TAG:海雲和上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