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就13個字,讓他們不敢下刀

為何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就13個字,讓他們不敢下刀

為何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就13個字,讓他們不敢下刀。

不知大家平時看古裝劇時,有沒有留意到這幾個細節,就是古代犯人在被行刑的時間,一般都是「秋後問斬」或者就是「午時三刻」行刑,還有一個就是犯人在行刑是,如果劊子手聽到有人喊「刀下留人」4個字,就不得不停手,不敢再下刀了。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行刑時間的問題,古代皇帝都自稱是天子,他們認為自己是天的代表,對犯人問斬只不過是替天行道,順應天意。而一年四季當中,春天萬物復甦、夏天生機勃勃,皆不適合殺生,只有到了秋天,才有肅殺之意,這個秋後問斬是指到了秋分之後。還有就是這個「午時三刻」,古代把一天分成了12個時辰,每個時辰約為兩個小時,午時就相當於今天的11時至13時,「午時三刻」換算成今天準確時間的話就是11時44分左右,這個時間是一天中太陽最猛、陽氣最重的時候,古人都是比較迷信的,他們認為只有在陽氣最重的時候行刑,才能壓製得住犯人的怨氣。

至於劊子手一聽到「刀下留人」就不敢下手了,這點還要從古代的律法說起,全因古代律法中記載了這13個字,才讓他們不得不停手。

在大家印象當中,古代都是草菅人命的,只要是官府就可以隨便給犯人判死刑。其實並非如此,起碼在隋文帝之後就不是這樣了。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制定死刑複核制的皇帝,《隋書·刑法志》載:「開皇十五制:死罪者,三奏而後決。」也就是說每一位犯人,都是要經過三次複核,才能進入「秋後問斬」階段。

到了唐初時期,這個死刑複核制定又被取消了,直到李世民錯殺了一位臣子,死刑的複核制度才被重新寫進了律法。當時一位名叫李好德的人四處散播流言,李世民讓張藴古去查案。雖說當時是證據確鑿的事情,但張藴古還是認真的進行了調查確認。張藴古在調查中發現,這個李好德患有間歇性精神病,散播流言都是他在發病期間的胡言亂語,按照律法不該定罪。

張藴古聽說李好德是位圍棋高手,自己也一時手癢和他下了兩盤。張藴古回朝後將事情的緣由稟報了李世民,唐太宗聽後覺得張藴古辦事不利,對他自然有了點看法。後來一位治書侍御史彈劾了張藴古,說李好德犯罪事實明確,張藴古和李好德是老鄉,張藴古的那些所謂精神病說辭,全是在有意包庇李好德,而且張藴古在辦案期間還和李好德下棋,實在是有辱皇帝的尊嚴。

李世民聽後大怒,於是就將張藴古處斬了。但事後李世民卻感到非常後悔,覺得自己的決定實在是太過草率了。於是太宗立即擬旨下詔,規定今後的死刑,都要經過五次複核,即便地方的案件,最少也要經過三次複核才行。

可以說,是隋文帝開創了死刑複核制度的先河,唐太宗則是讓這一制度落實到位的執行者。到了宋朝,這一制度就更加完善了,大宋律法上還明確記載了「凡死囚臨刑叫冤者,再勘問陳奏」

這13個字的意思就是說,凡是在犯人被行刑時,聽到有人鳴冤的,一律都要重新審訊。這也體現了宋朝在死囚這件事上的法律更加完善了,盡量避免錯殺、誤殺。而劊子手在刑場上聽到有人喊「刀下留人」,這就等同於有人在鳴冤,他自然要停手了,不止是他要停手,邊上的行刑官員也會下令讓他停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一樣的歷史課 的精彩文章:

師生戀意外懷孕,打胎時發現是龍鳳胎,「還珠格格」差點被打掉
皇上要殺將軍,將軍不知如何是好,謀士:跟部下說皇上要殺他們

TAG:不一樣的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