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理性」到「非理性」的過渡歐洲先鋒電影運動

從「理性」到「非理性」的過渡歐洲先鋒電影運動

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是指20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一次實驗電影運動,通常認為發端於1910年代,1920年代進入高峰時期,以法國和德國為中心,波及義大利、英國、匈牙利等國家,這個時期的蘇聯電影學派也被認為是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的一個重要學派。

先鋒派運動的主旨是企圖從電影的形像性和運動性出發,去擴大、挖掘電影的可能性,使電影最終成為一種獨立的新藝術。但是「先鋒派」運動的代表人物更多地是從形式出發,以自我為目的,因此也未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果。作為一次藝術運動,許多實驗性影片在表演手法,鏡頭技巧等方面的探索,對電影藝術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開始於1917年,其主要代表有:

(1)超現實傾向的各種流派:法國立體主義及印象主義、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

(2)德國表現主義

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的主要藝術主張:

(1)反對敘事,主張「非情節化」、「非戲劇化」。

(2)通過聯想的絕對自由達到「電影詩」的境界——追求「純粹的運動(節奏、情緒)」。

(3)描寫夢幻的世界,即一個充滿了潛意識活動的非理性世界。

(4)把物放在比人更重要或者至少平等的地位。

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先鋒派(1920—1925)以法國印象主義電影為代表,貫穿先鋒派電影運動始終;

第二先鋒派(1921—1926)以法國超現實主義電影和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為代表;

第三先鋒派(1927—1930)是阿貝爾托·卡瓦爾康蒂創立的紀錄電影流派,他於1926年製作完成的影片《只有幾小時》標誌著這個流派的正式誕生,後被法國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稱為「第三先鋒派」,影響波及歐洲許多國家。

雖然三個先鋒派的影片特點不盡相同,但是作為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都有一個明顯的相似點,即不以商業盈利為目的,不以講述故事為宗旨,並且由於當時有聲電影還沒有發明,因而主要探索無聲影片的純視覺表現力和美學特徵。

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是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西方電影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的出現,不僅推動了電影獨立化的進程,是先鋒藝術在電影世界裡的實驗和探索,更是對人類精神國度進行的一次從"理性"到"非理性"的過渡,是20世紀文化內涵的核心精神,也是20世紀藝術世界最有活力的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馥心 的精彩文章:

TAG:文藝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