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太祖問方丈「朕也需要跪嗎」時,方丈如何機智回答避免尷尬

宋太祖問方丈「朕也需要跪嗎」時,方丈如何機智回答避免尷尬

民間傳說,朱元璋去少林寺,問方丈「我也需要跪嗎」,方丈機智回答,才挽救了全寺和尚性命。

這個傳說在歷史上是實際發生過的,不過不是發生在朱元璋身上,而是發生在趙匡胤身上。

話說宋太祖趙匡胤登基為帝後,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政治經濟欣欣向榮。尤其是在「杯酒釋兵權」後,趙匡胤覺得能威脅到自己的不利因素已經大大減少了。

宋太祖問方丈「朕也需要跪嗎」時,方丈如何機智回答避免尷尬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趙匡胤劇照)

這時的趙匡胤開始思考,該用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文化來統治老百姓呢?

首先,他下令禁止符命迷信之類的活動,收繳這類活動有關的道具,拆毀從事迷信活動的場所。還下旨:「禁元象器物、天文圖讖、雷公、六壬、遁甲等。不得藏私於家,有者並送官。」不遵旨意者,處以極刑。

其次,趙匡胤大力倡導儒學,下旨重修國子監,並在裡面懸掛「先賢」「先儒」的畫像。親自為孔子畫像,供子民瞻仰膜拜,他希望用儒家的等級制來教化臣民。

在對待佛教的問題上,由於趙匡胤親歷了周世宗柴榮反佛的政策,對佛教的態度就顯得理智了許多。

據說當年柴榮不但下令摧毀各地銅鑄的佛像,用來鑄造錢幣,還親自舉著斧子去砍真定(今天的河北正定縣)大悲寺的千手觀音銅像。不久後,柴榮就胸口長瘡疽而斃命。

趙匡胤吸取了柴榮的教訓,在對待佛教時,就顯得非常的睿智。

佛教提倡人心向善,崇尚生前多吃苦,死後登極樂。趙匡胤認為與其禁止佛教的傳播,不如順應民眾的願望,有限度地弘揚佛法,這是有利於帝王統治的。

宋太祖問方丈「朕也需要跪嗎」時,方丈如何機智回答避免尷尬

(柴榮)

因此,趙匡胤開始在全國倡導佛教,大修寺廟。還親自到寺廟中去禮佛,參加一些寺廟的活動。全國的僧侶人數因此大幅度增加,佛教也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

北宋開寶二年,趙匡胤到正定巡視,前往大悲寺禮佛,機靈的住持把當年柴榮毀佛像的故事,重新演繹後講給了趙匡胤聽。

住持說,柴榮在毀掉千手觀音銅像後,他們在觀音的蓮花寶座上發現幾個字,「遇顯即毀,遇宋即興」。「顯」指的是柴榮的年號「顯德」,「宋」當然指代趙匡胤。

這段離奇的故事,雖然趙匡胤半信半疑,但說得他心花怒放,龍顏大悅。於是下旨,撥專款重鑄千手觀音銅像,並將大悲寺修繕一新。

話說有一天,趙匡胤又一次來到大相國寺禮佛,下旨凡在朝的文武百官一道前往。一行人逶迤數里,浩浩蕩蕩地開往大相國寺。一路上旌旗招展,天子儀駕遮天蔽日,排場宏大。

宋太祖問方丈「朕也需要跪嗎」時,方丈如何機智回答避免尷尬

(相國寺方丈)

這邊的相國寺早已接到通報,嚴陣以待,方丈率一眾僧侶於大門外跪迎。等到趙匡胤來到時,眾人皆山呼「萬歲」,然後由方丈前邊帶路,小心引進大殿。

進入大殿後,趙匡胤順手接過了方丈點燃的三支香,準備上香禮佛。身後的大臣及僧侶見皇上要上香了,頓時稀里嘩啦悉數跪下。

這時,趙匡胤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我跪還是不跪呢?我就是天底下權勢最大的人,平常都是別人跪我,難不成我今天要跪佛?

於是,他靈機一動,把這個問題拋給了身後的方丈:「方丈,我跪還是不跪呢?」

方丈被趙匡胤搞了個突然襲擊,心中惶恐。說跪吧,這不就得罪了皇上,以後還有這大相國寺嗎?說不跪吧,哪有在佛祖面前不跪的道理呢?

不過,這個方丈還真機靈,睿智地回了一句:「阿彌陀佛,皇上,現在佛不跪過去佛。」

這個馬屁可謂拍得極為高明,不但解了燃眉之急,還把趙匡胤的地位置於佛祖之上,哄得他哈哈大笑,一場危機就此被方丈輕鬆化解。

至此以後,封建君王見佛不跪就成為了傳統。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趙光義人品上比趙匡胤差,那麼在當皇帝上,他和哥哥相比怎樣
劉邦是在街頭混長大的,為何能寫出《大風歌》這樣的千古名詩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