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重塑自我二:放下抱怨

重塑自我二:放下抱怨

關於抱怨,其實我心知肚明,她經常出現在我的生活中,即便我時常告訴自己「停止抱怨吧」,可即使表面做到了不在嘴上抱怨,但心裡依然還是怨個不停。有時,我覺得放下抱怨很難,這似乎是一種很難改變的頑習。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時,當遇到不合適的人時,習慣性的隨口抱怨和指責比比皆是,你若不抱怨,別人也會抱怨,然後引發相互吐槽,彼此唏噓一番。

尤其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因為有著虛擬身份作為掩飾,抱怨、責怪更是肆無忌憚,大家在網上對撕、互黑、互懟,這裡不滿意,那裡看不慣,若是發生某件負面新聞,很快就會在網上發酵、升溫,演變為集體吐槽、抱怨。而現實生活中,如果和幾個朋友扎堆閑聊,一般都會聊八卦、聊是非,你要是不加入話題,保持緘默,好似格格不入,還會被他人認為故作清高,有被疏遠之嫌。於是為了迎合大家,拉近彼此距離,有時自己甚至會刻意說出某些八卦和抱怨的話出來。

由此可見,想要讓「抱怨」從自己的生活中消失,很難。因為她似乎已經融為一種生活方式了,無處可躲。抱怨,時常被大家掛在嘴邊,成了「口頭禪」,並逐漸演變成一種風氣,隨處可見。你看,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抱怨孩子,孩子責怪父母,婆婆怨恨媳婦,媳婦討厭婆婆……在工作中,同事之間相互抱怨,怪老闆工資開得低,怨工作太辛苦,老闆又責怪員工偷懶、不做事云云。說實話,抱怨的場景太常見了,誰也不陌生,抱怨很容易,不抱怨很難。

說了這麼多,並非給自己的愛抱怨找借口,相反,我正是想從這樣的現實環境中,理出一條清晰的思路,讓自己養成更加良好的思維習慣。儘管我心裡非常清楚抱怨這個習慣不好,也多次想要改變這個習慣,但這麼長時間過去,她依然在自己身上根深蒂固、如影隨形,很難蛻下「抱怨」這層外衣,也許是自己還沒有真正的理解她吧。

抱怨和責怪就像一對孿生兄弟一般,誰也分不清誰是誰。每當自己抱怨時,會被一種深深的無力感籠罩著,發生這樣的事,我感到無能無力,面對這個人,我倍感無奈。準確的說,是我自己不能接受這件事或這個人,我不喜歡他們對我的說話方式,也不喜歡他們對待我的行為方式,沒有尊重我的意見,還處處給我找茬,增加我的麻煩。於是,我想要讓他們改變,可是我卻無能無力,無法改變,我感到憤怒、感到生氣,我討厭這個人,也討厭發生的事,嘴上便不由自主的抱怨起來。

很奇怪,當自己抱怨時,情緒會稍有緩解,因為自己成功的把注意力進行轉移,我不用面對和正視那個「失敗而又無力的自己」,不用面對自己的挫敗感和無力感。「是他們的錯,與自己無關」,當成功的把責任的推卸,把錯誤推給對方時,會讓自己感覺良好一點,並且,當自己在他人面前扮演著「受害者」的角色時,還會獲得同情、理解和幫助。於是,為了得到這微小而又可憐的「救濟」,自己慣用著「抱怨」這一伎倆,樂此不疲。

可是,抱怨真的有用嗎?這麼多年來,自己抱怨了這麼多,哪一件事情是通過抱怨而得到解決的呢?不管自己承不承認,事實就是,採用「抱怨」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根本就是自欺欺人,於事無補,毫無幫助。最為關鍵的是,當自己在抱怨的那一瞬間,自己就把力量交付給了別人,是自己親自把自己關在一個牢籠里自怨自艾。說白了,是自己主動放棄了開動腦子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自己主動切斷與他人溝通、交流、反饋的線路,把自己包裹起來,與世隔絕,畫地為牢。

也許,那個愛抱怨的自己背後是情感的需求,是對愛深切的渴望,渴望認同、渴望接納、渴望肯定。而抱怨,只會讓自己離這些東西越來越遠,是自己親手把所渴求的「健康、幸福、愛」拒之門外,因為,當我抱怨的同時,也正是關上心門的瞬間,回饋給我的也正是對方的「抱怨」。此時此刻,方才明白,這麼多年來,自己弄錯了方向,用錯了力,走的是南轅北轍之路。而今,放下抱怨,不再內耗,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自己做生命的主人,生活由自己主導,想要愛,就付出愛,如此愛來愛去,愛往愛返,健康幸福生活是也。

正如【生命細胞科學】告訴我們:「人字的兩道相互扶持、互相支撐的斜杠,在我們的生命中,也可以理解為我們的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一片天地,孕育給了我們生命,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給我們遮風擋雨,同時給了我們適當的陽光雨露,庇護我們日益成長。感恩父母親人,我們都是在父母親人用愛編織的天地里,健康快樂的成長。全天下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都虔誠渴望,兒女後代子孫,一代更勝一代,一代更比一代強,於是,人類、社會在人們的殷切期望中,不斷的進步。

怨天怨地怨父母,是逃避的表現,是自己不敢正視,不敢面對的表現,於事無補。對自己,對父母親人朋友沒有任何的好處,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迷惘,讓自己陷入泥潭之中,無可自拔。這是人字帶給我們的啟示,告訴我們健康生活的方式方法。你只有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思考問題,認識自己的問題,找到解決、處理好問題的方式方法。愛天愛地愛父母,修心修身修福慧。」【文章、圖片版權歸屬生命細胞科學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們的幸福家園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的幸福家園 的精彩文章:

善於改變自己的思維和習慣
重塑自我三:放下生氣

TAG:我們的幸福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