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愛登堡爵士:感謝92歲的你還在帶我們看世界
一起來關注我們身邊的動物夥伴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92歲,會過著怎麼樣的生活?是在家含飴弄孫、伺弄花草,還是出外與朋友喝茶下棋、練練太極?
有這樣一位老人,92歲仍在從事著他所熱愛的事業,探索地球的自然奧秘,不管你是不是紀錄片的發燒友,你都應該看過或者聽過豆瓣上的紀錄片高分神作:《藍色星球》、《地球脈動》,而這些精彩的紀錄片都出自他之手——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爵士。
早年生活與家庭
1926年5月,大衛·愛登堡出生於英國倫敦近郊(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同一年出生,他們兩人也是老友),他是家中的第二個兒子,還有個哥哥和弟弟,兄弟三人都很優秀,在各自的事業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哥哥理查德·愛登堡是英國著名的導演、演員,執導過奧斯卡金像獎作品《甘地傳》以及《卓別林》、《影子大地》,參演過《侏羅紀公園》、《伊麗莎白》、《哈姆雷特》等。
1983年理查德·愛登堡憑藉《甘地傳》贏得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八項大獎By Rant Staff
他的弟弟約翰·愛登堡則是義大利汽車公司Alfa Romeo的高管。
兄弟三人都成績斐然,但沒有一人像大衛·愛登堡爵士那樣,在60多年的日子裡一直體驗著充滿冒險和旅行的生活。
他從小就對自然世界充滿好奇,在他7歲的時候,已經收集了大量的鳥蛋和化石。
在他11歲的時候,他就以3便士每隻的價格向萊斯特大學出售蠑螈。而這些蠑螈卻來自離學校動物學系5米遠的一個池塘,emmm,也是很機智了。
高中畢業後,他拿著獎學金去讀了劍橋大學的自然科學,畢業後,在皇家海軍服役了兩年。
1949年,他回到倫敦,在一家教育出版公司工作,為小孩編寫科學讀本。1950年,26歲的大衛·愛登堡向BBC投遞了簡歷,希望成為一個廣播談話類編劇,但是被拒絕了。不過,他的簡歷引起了BBC電視分脫口秀節目製作人Mary Adams的興趣,讓他順利開始了在BBC的實習生涯。
1950年。大衛·愛登堡和他的妻子簡·奧瑞爾以及他的哥哥理查德·愛登堡在聖安妮教堂
同年,他與妻子Jane Oriel成婚,愛情工作雙豐收,婚後他們育有一子一女,幸福美好。
1955年,大衛·愛登堡抱著他的兒子Robert在一起看著一隻從倫敦聯合動物園帶回家的長鼻浣熊
1957年,大衛·愛登堡和他三歲的女兒Suan,因為灰冠鸚鵡Georgie發出一聲尖銳的尖叫而捂上了耳朵
在BBC工作的前幾年
在BBC工作的他面臨著兩大阻礙:一是BBC幾乎沒有一檔關於自然科學的節目,二是他的老闆認為大衛·愛登堡的牙齒太大了,所以不適合在電視節目中露面……
特別找一張圖來看牙
但是他不去理會這些困難,仍在一步步地邁向自己的目標。他開始製作智力競賽節目《 Animal, Vegetable, Mineral? 》。接著,他與博物學家朱利安·赫胥黎爵士共同主持了一個名為《The Pattern of Animals》的節目。
但大衛·愛登堡對此類節目的形式並不滿意,因為他們通常會把動物從它們的自然棲息地帶到電視演播室,讓動物在人為環境中錄製,既不真實,也讓動物很痛苦。
1955年,大衛·愛登堡和倫敦動物園爬行館館長傑克·萊斯特,在圖中鸚鵡Gregory的幫助下,計劃前往英屬蓋亞那
他一直致力於改變這種現狀,1954年,大衛·愛登堡推出了一系列名為「動物園探索」(Zoo Quest)的節目。在這部膾炙人口的節目中,大衛充分展示了他的機智、幽默、敏捷,帶人們體驗不同地方精彩的動物世界。
大衛·愛登堡在婆羅洲沼澤地里用襯衫捕捉鱷魚(Zoo Quest, 1956) https://www.bbc.com/timelines/zpstwxs
節目不僅拍攝圈養的動物,也會到很遠的地方拍攝野生動物的照片。
1956年,在肯辛頓皇家地理學會,他為孩子們講述了「在英屬蓋亞那的生態考察」故事後,大衛·愛登堡和6歲的邁克爾·韋伯一起愛撫著一隻水豚
Zoo Quest所採用的在遙遠的地點,現場拍攝野生動物的方式,也為現在拍攝自然紀錄片建立了基本的行業標準。
由於這個節目很受歡迎,1957年,BBC成立了Natural History Unit(NHU),即自然歷史攝影組,專門製作自然歷史、野生動物專題的電視、廣播、紀錄片等。
童年的查爾斯王子和他的妹妹安妮公主在BBC演播室與大衛·愛登堡爵士和一隻叫做Cocky的鸚鵡見面,這是他從Zoo Quest中帶回的
20世紀60年代初,大衛·愛登堡離開了BBC,前往倫敦經濟學院學習社會人類學。1965年,年僅39歲的他被請回BBC擔任2台的台長,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被聘任為BBC2台台長的大衛·愛登堡
他取消了原來電台的袋鼠吉祥物,並於1967年,第一個在英國引入了彩色電視節目。1972年,他已經處在管理最高層,擔任了BBC 1台和2台的節目總監,不過,也越來越遠離了他所喜愛的節目拍攝的工作崗位。
滿桌的袋鼠吉祥物
所以,在1972年他被提名為BBC總裁候選人的時候,他打了個電話給他的哥哥理查德,坦言他對這份工作沒有興趣。
1973年年初,他辭掉了總監的工作,回到了全職的節目製作中,開始為我們帶來史詩般的自然記錄片巨作。
Deep Ocean Part 3: Descent into the Mariana Trench
自然紀錄片的盛宴
辭職之後,大衛·愛登堡爵士開始馬不停蹄地在他的自然紀錄片創作上大步前進。
1973年,他製作了Eastwards with Attenborough(與愛登堡一起向東),著眼於對印度尼西亞的人類學研究。
1975年,他製作了The Tribal Eye(部落之眼),研究了世界各地的部落藝術和文化。
1979年播出的Life on Earth(地球上的生命),是他「生命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BBC自然歷史紀錄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巨作,通過對全世界各個地質時期的典型生物的拍攝,用13集的篇幅展示了自然進化的歷程。
不論是:在不同野外環境下的特別拍攝技術、節目製作內容還是對生命世界考察的深度廣度上,Life on Earth都具有突破性的貢獻。大衛·愛登堡也因此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紀錄片製作人。
大衛·愛登堡遭遇了罕見的山地大猩猩,這是電視史上最令人難忘的時刻之一(Life on Earth, 1979)
https://www.bbc.com/timelines/zpstwxs
在接下來的十年,他開始精心製作第二和第三部《活力星球》(The living planet)(1984年)、《生命之源》(The trial of life)(1990年),分別考察了地球的變化萬千的生態環境和動物成長及有趣多樣的行為。
The Living Planet BBC Seas Of Grass
雖然畫質沒有現在清晰,但真的很好看啊
Killer Whales vs Sea Lions | Attenborough: Trials of Life | BBC Earth
20世紀90年代,大衛·愛登堡繼續以「生命」為主題創造一系列紀錄片,包括極地動物(Life in the freezer),植物(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鳥類(The life of birds),海洋生物(The blue planet),哺乳動物(The life of mammals),陸生無脊椎動物(Life in the undergrowth),爬行類和兩棲類(Life in the cold blood)。
King penguins | Attenborough: Life in the Freezer | BBC 看得到大衛·愛登堡在中間解說嗎?
傻愣愣的海狸(NortePhoto / Corbis)
其中,植物(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採用了延時攝影來探索植物世界
Carnivorous Plants | 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s | David Attenborough | Wildlife | BBC Studios
1998年出品的鳥類生活(The life of birds),獲得了頗具盛名的美國廣播電視文化成就獎
Meat Eaters ? 1998 ? episode "S1E4" ? The Life of Birds
2008年,他的《冷血動物的生活》(Life in Cold Blood)系列影片《爬行動物的考驗》上映,最終完成了他的生命三部曲。
David Attenborough in the BBC series Life In Cold Blood. Photograph: Bbc/PA
大衛·愛登堡最喜歡的動物是極樂鳥,在1996年,他還特別拍攝了紀錄片Attenborough in Paradise(大衛·愛登堡漫遊天堂),順便提一句,他最討厭的動物是老鼠。
Bird interrupts David Attenborough - Attenborough"s Paradise Birds
他還解說過許多其他節目,包括1977年至2005年間BBC播出的250集的《野生動物在一起》(Wildlife on One),以及2006年的《地球脈動》(Planet Earth)系列,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野生動物紀錄片,也是BBC第一部高清播放的節目。
Planet Earth2
https://www.bbc.co.uk/iplayer/episode/b083wt7z/planet-earth-ii-3-jungles
2012年,大衛·愛登堡開始為天空電視台拍攝一系列3D電視節目。後來的幾年,他開始更多的作為解說者而不是製作人出現在影片中,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地球脈動2(Planet Earth Ⅱ)、藍色星球2(Blue Planet Ⅱ)、地球的故事(Life Story)、王朝(Dynasties)等。
不省心的媽媽和一身腱子肉的袋鼠肉搏動作戲
Kangaroo Boxing Fight | Life Story | BBC
Blue PlanetⅡ
https://www.bbc.co.uk/iplayer/episode/p04thmv7/blue-planet-ii-series-1-1-one-ocean
大衛·愛登堡已經拍攝了100多個系列的節目,除了上面提到的,受到人們喜愛的節目還有:Attenborough and the Giant Egg、Frozen Planet、Africa、Life in the Undergrowth等等。
Frozen Planet
https://www.bbc.co.uk/iplayer/episode/b00zj35k/frozen-planet-2-spring
大衛·愛登堡在2005年的紀錄片Life in the Undergrowth中探索微型世界
豹蛞蝓在交配(Wikimedia)
大衛·愛登堡和巨大的蛋
榮譽和成就
在他一生中,大衛·愛登堡獲得了無數的榮譽。
他於1985年被封為爵士,2002年被伊麗莎白女王授予榮譽勳章。
1985年,大衛·愛登堡與妻子簡(右)和女兒蘇珊在倫敦白金漢宮的授勛儀式上被女王封為爵士
1986年,大衛·愛登堡爵士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白金漢宮的皇家馬廄拍攝聖誕致辭
他擁有至少31個英國大學的榮譽學位,包括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
2006年,大衛·愛登堡爵士和理查德·愛登堡勛爵盛裝打扮,之後在萊斯特的德蒙特福特大廳被授予萊斯特大學的榮譽院士稱號By Getty Images
他是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BAFTA)囊括黑白、彩色和3D廣播的唯一獲獎者。
有至少15個動植物的物種和屬,包括現存的和已經滅絕的,都以愛登堡的名字命名。
愛登堡豬籠草(Nepenthes attenboroughii, or Attenborough"s pitcher plant)
Posted by stephanie chua
大衛·愛登堡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旅行路程最長的人,僅在《鳥的一生》的紀錄片中,他就旅行了驚人的25.6萬英里,相當於環遊世界十次。在他83歲的時候,還到達了北極。
83歲到達北極
有趣的是,大衛·愛登堡從來不說自己是個動物愛好者(animal lover),在他看來,動物愛好者是一種令人厭煩的、擬人化(anthropomorphising:將動物看作是人)的情感,就像他不喜歡蚯蚓或蜘蛛。雖然他覺得它們非常有趣,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智力樂趣,有審美快感。但這完全是另一回事。
他也不喜歡被稱為「國寶」,覺得這個頭銜「只是個噱頭,沒有什麼意義」。
Dynastieshttps://www.bbc.co.uk/iplayer/episode/p06mybwy/dynasties-the-prequel
2015年,大衛·愛登堡在「關於自然歷史電影如何激勵人們」中說道:人們不願意去拯救他們一無所知的東西。
隨著拍攝紀錄片,他越來越了解到他所拍攝的動物和棲息地正日益受到威脅,他會在紀錄片中用更微妙的方式讓我們感知自然、熱愛自然,號召大家一起來面對環境問題。
大衛·愛登堡於2015年與奧巴馬總統會面。他們討論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BBC的自然歷史攝影組執行製片人Fothergill說道:大衛是獨一無二的。想想看,他比以前任何人都更了解自然界。在二戰剛剛結束後,他就開始利用商用飛機來旅行,當時大部分的自然世界還很原始,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而在他這一生中,他有幸目睹了所有這些變化。
BBC結合大衛·愛登堡拍攝的紀錄片,還特別推出了名為Story of life的APP。
通過這個APP,可以看到用小視頻記錄的關於野外生物的1000個精彩故事,都取材於60年來,大衛·愛登堡爵士所打造的BBC自然紀錄片,用戶還可以自定義自己的動物世界,可惜的是國內流量無法使用(;′`)


※拯救不足500隻的瀕危綠孔雀
※對不起,我不是鏟屎官,我是一名撿屎官
TAG: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