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藝術品鑒定網:「蘇軾偽作」競拍出4.636億

中國藝術品鑒定網:「蘇軾偽作」競拍出4.636億

前天(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2018年秋季拍賣舉行的「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晚間拍賣,全場焦點是牽動人心長達半年之久的「蘇軾《木石圖》」,以4.636億港幣成交,創下中國古畫最高紀錄。

但在學界,《木石圖》爭議頗多,不少業界人士從此卷畫風、米芾書風及印鑒等提出疑點,近現代書畫鑒定大家徐邦達先生曾專門撰文,分析其創作年代、作者問題。

《木石圖》

以下為徐邦達先生對此畫的鑒定分析:

此卷絹本,縱28厘米,橫105.6厘米,墨畫坡上大小二圓石,後出小竹數枝。左方遠處煙林平沙。款行楷書一行在卷末,日:「軾為莘老作」。畫法惟竹葉每筆作兩頭尖形,與所見另一紙本《古木怪石圖》真跡卷(封二)大略近似。

《木石圖》

石坡乾濕筆合用,干處開叉似飛白,然有作家習氣,且接近行家程式,又不同於紙本卷,為此正有雅俗之分。其中最為下劣決非蘇筆的,則為款書一行,無論結字用筆,全異東坡面目。

宋 蘇軾 《寒食帖》

又所見坡書真跡,其名款行楷書「軾」字,凡偏旁「車」字第一橫劃,必短於「曰」字及下一橫劃,屢試不爽。此款此字則大反其習性,是亦為可疑之點。但墨色卻與畫一致,決非後添。

本幅款前有元·元統甲戌(1334年)楊元祥者隸書一題,題云:

東坡竹石戲墨始見於湘中故家,綾背象軸如舊,越十五年,其家子孫物故,使婢售於市,偶余見之,豈造物相成於予躬。惜綾軸已剝落矣。竟以石米易書。坡仙筆跡宛然可敬。予不能留意,專為梁台柱聘君德甫獻,德甫乃好事博雅君子,故予不惜上。元祥。元統甲戌二月望書。」元祥名上鈐朱文「楊口口氏」一印。

元 趙孟頫 《趵突泉詩》

以字體風格來看,確為元人筆跡。另紙有明人「天台葉湜」、「浙右李燁」、「閩縣靳定」詩題,又錢復跋,略云:「昔人適意放懷或托墨戲於竹石者眾矣。??若宋內翰蘇公坡是已。公嘗寫竹石,縑素僅尺許,而飄逸奇麗,韻度天然,歷大明洪武初梁台李秉中得之同郡杜氏,秉中子從善,裝池成卷,寶藏於家,介其友宗之梁先生征余識其後。??永樂元年五月十八日吳郡錢復識。"又「錢塘高讓」、「廬陵吳勤」、「攜李錢有常」、「廬陵蔡源」,「古李蓚景讓」、「華亭吳仲庄」詩題,又「大明永樂甲申五月既望靖江王府教授後學豫章包彥肅」跋,又「永嘉陳琦」、「溫陵張仲賓"、「宜隱軒」、「獨善"、「雲安後學"詩題,又「永樂十三年歲次乙來春三月十有三日,鐘山幻居師戒」跋,又「南昌熊冕」、「復蓭」、「北山外史釋氏賾蓭」、「月坡道人」、「臨川黃陽"、「嘉靖戊午秋八月廿六日,升蓭楊慎書"、「松泉夏邦謨」詩題,又「嘉靖辛酉八月吉古濠胡桐"「竹石圖序」。凡嘉靖間諸人均為「甲峰李沛之」者題序。考諸題跋人除楊慎載《明史》以外,大都不見經傳。但均可信為真跡,從題語與本幅關係貼切看來,亦非移配。總之元、明各跋雖真,卻不能定本幅之非偽,因為即使博學如楊慎,亦未見其必善於鑒別書畫。

此卷偽作年代,當然必然早於元統很多年。按南宋間黨禁漸解,東坡之名即大振於文林,那時仿作他書畫者已不在少數,如此偽本亦是一種所謂「偽好物」。

中國傳統書畫不是簡單的筆墨遊戲,而是書畫者、繪畫者的人格載體、人性寄託和思想感情的物質反映。故而,一個優秀的書畫鑒定者必有深厚的文學修養,紮實的美術史理論,豐富的鑒定經驗,科學的鑒定方法。

中國民間藝術品收藏評估委員會在綜合傳統鑒定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多年來的鑒定經驗,編撰了中國首套「藝術品鑒定叢書」。

其中分冊—《中國書畫鑒定基礎》重點講解中國書畫鑒定方法,列舉中國曆朝歷代的書畫作偽手法,並通過實例來分析具體作品的真偽鑒定思路,以幫助藝術品收藏者能快速地掌握書畫鑒定的實用性方法。

據悉該書即將上市,敬請廣大藏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品鑒定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藝術品鑒定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