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除腐爛部分的果蔬還能吃嗎?實在捨不得扔怎麼辦?

去除腐爛部分的果蔬還能吃嗎?實在捨不得扔怎麼辦?


  來源:科普中央廚房 科學加


  文/記者 李荔 圖文編輯/陳永傑


  攝影/張星海 新媒體編輯/陳炫之


  壞了的果蔬去掉腐爛部分還能吃嗎?這個問題困擾很多人。讓我們以番茄為例做個專業實驗,看看腐爛的果蔬發生了哪些變化?腐爛果蔬怎麼處理才能吃?


  果蔬腐爛了一部分還能不能吃了?這是困擾很多人的一個問題。有人說削去腐爛部分還可以吃。但有觀點認為發生腐爛的果蔬根本就不能吃。

▲腐爛水果還能吃嗎?(圖片來自網路)

▲腐爛水果還能吃嗎?(圖片來自網路)


  那麼腐爛後的果蔬,挖去腐爛部分還能吃嗎?接下來,請跟隨我們的記者走進實驗室,一探究竟。


  我們這次實驗選擇大家最熟悉的番茄作為對象,這是因為番茄是世界範圍內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但在其生長、採收、貯藏、運輸、銷售等各個過程,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特別是在儲藏期間,由病原菌侵染引起的果蔬采後腐爛較重,其中交鏈孢菌是造成儲藏期番茄腐爛變質的主要原因。


▲西紅柿在生長、採收、貯藏、運輸、銷售等各個過程,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極易腐爛

▲西紅柿在生長、採收、貯藏、運輸、銷售等各個過程,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極易腐爛


  已有研究表明:番茄醬、番茄汁、番茄漿等製品中交鏈孢毒素檢出率較高,特別是細交鏈格孢酮酸(TeA)的檢出率最高。這些真菌毒素會從腐爛病斑處向未腐爛部分滲透擴散,並在儲存及加工過程中長期存在,去除腐爛部位並不能完全有效控制或消除真菌毒素。


  實驗時間:12月26日


  實驗地點:北京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中心


  實驗目的:以交鏈孢菌導致的腐爛番茄為實驗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串聯質譜儀對腐爛部位及外延組織中交鏈孢毒素的含量進行測定,了解腐爛部位周圍是否存在真菌毒素,為安全食用番茄提供科學建議。

  實驗指導:姜冬梅博士


  實驗主要儀器: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氮吹儀、台式高速離心機、渦旋混合器、恆溫培養振蕩器。


▲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本實驗主要用於測定交鏈孢毒素的含量

▲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本實驗主要用於測定交鏈孢毒素的含量


▲氮吹儀,本實驗主要用於樣品濃縮

▲氮吹儀,本實驗主要用於樣品濃縮


▲台式高速離心機,本實驗主要用於樣品中液體和固體的分離。

▲台式高速離心機,本實驗主要用於樣品中液體和固體的分離。


▲渦旋混合器,本實驗主要用於以高速漩渦形式快速、均勻、徹底的混合樣品

▲渦旋混合器,本實驗主要用於以高速漩渦形式快速、均勻、徹底的混合樣品

▲恆溫培養振蕩器,本實驗主要用於樣品中交鏈孢毒素的充分振蕩提取

▲恆溫培養振蕩器,本實驗主要用於樣品中交鏈孢毒素的充分振蕩提取


  實驗步驟:


  1、分別切取番茄腐爛部位、腐爛外延 1 cm 處、2 cm 處、3 cm 處的果皮,用勻漿儀勻漿後待用


  2、準確稱取勻漿後的樣品5 g置於 50 mL 離心管中,加入毒素提取試劑25 mL混勻,放置於25℃,180 r/min 恆溫振蕩30 分鐘


3、30分鐘後取出,再放置於10000 r/min台式高速離心機中離心10 分鐘


  3、30分鐘後取出,再放置於10000 r/min台式高速離心機中離心10 分鐘


▲姜冬梅博士將實驗樣品放入恆溫培養振蕩器中

▲姜冬梅博士將實驗樣品放入恆溫培養振蕩器中


▲4個實驗樣品被放入恆溫培養振蕩器中培養

▲4個實驗樣品被放入恆溫培養振蕩器中培養


  4、離心後的樣品取上清液過自主研發多功能凈化柱(獲發明專利授權),收集濾液 4 mL裝入離心管中


▲4個實驗樣品被放入離心機中離心

▲4個實驗樣品被放入離心機中離心


  5、用氮吹儀吹至近干後,殘渣里加入乙腈/水溶液復溶 用氮吹儀吹至近干後,殘渣里加入乙腈/水溶液復溶


6、復溶後,每個樣品放入渦旋振蕩器震蕩30秒,讓其充分混合


  6、復溶後,每個樣品放入渦旋振蕩器震蕩30秒,讓其充分混合


7、用1 mL的注射器分別吸取充分混合後的樣品,過膜入棕色小瓶


  7、用1 mL的注射器分別吸取充分混合後的樣品,過膜入棕色小瓶


8、將樣品放入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測定,並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

  8、將樣品放入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測定,並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



●實驗數據:


  實驗數據:


  外延組織中僅在病斑周圍 1 cm 處檢測到交鏈孢毒素,含量約為病斑組織的 1/10(見下圖)


番茄腐爛病斑及其外延組織中毒素檢測結果

番茄腐爛病斑及其外延組織中毒素檢測結果


  實驗結論:


  交鏈孢毒素能向番茄腐爛外延組織擴散,外延組織1cm處交鏈孢毒素含量約為腐爛部位毒素的1/10。雖然在本研究中腐爛番茄組織周圍2cm未檢測到交鏈孢毒素,但鑒於其它文獻中曾報道部分果蔬被其它黴菌感染後周圍2cm仍能檢測到黴菌及真菌毒素,因此為安全起見,對於出現腐爛跡象的果蔬,建議食用或生產過程中應將腐爛處及其外延2 cm範圍內組織均剔除。


  實驗分析:

  1、我們日常都會遇到哪些爛果蔬?


  姜冬梅: 產生爛果子的原因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磕碰產生的機械性損傷;果實在採收、貯藏、運輸、銷售過程中因受到跌落、碰撞、擠壓、摩擦作用而引起果實變形,果皮、果肉破損的傷害後會讓果實的某些部位變軟或變色等,這類純屬碰傷的水果只會給人帶來感官上的不悅,只要沒有微生物繁殖,在碰撞後短時間內吃完,並不會影響我們的健康;


  二是由於儲藏溫度不當造成的冷害。大家都知道,並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放入冰箱冷藏,特別是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比如放在冰箱里的香蕉果皮會變黑,放入冰箱的芒果果皮會發生凹陷,出現一些黑褐色的斑點,這些都說明水果被凍傷了,食用前如果沒有微生物繁殖,這類冷害的水果也是相對安全的;


  三是由於微生物侵染造成的霉變腐爛。病原微生物侵入果品造成局部潰爛,肉眼很容易看到,而在腐敗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有毒物質,如交鏈孢菌產生的交鏈孢毒素,擴展青黴產生的棒麴黴素等,肉眼是看不到的。這些有毒的代謝產物能夠引起潛在的健康風險;


  2、所有壞了的果蔬,都不能吃了嗎?


  姜冬梅:並不是所有壞了的水果都不能吃,如果買來的果蔬是因為碰撞擠壓或冷害而損傷,只要不長時間放置以至於病原菌滋生,還是可以吃的。至於那些因為黴菌感染變質的果蔬,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把霉變部位去除再食用也未必安全,因為黴菌產生的真菌毒素可以擴散到果蔬的其他部位。根據我們的實驗結果,如略有小斑,應挖去腐爛處及其周圍2厘米以內的部分,如霉變腐爛面積較大,比如達到或超過水果的1/3,則剩餘部分也不宜食用了。


  3、果蔬霉變腐爛後,出現頻率最高的有害物質都有哪些?


  姜冬梅:文獻數據表明,侵染果蔬的真菌主要包括青黴屬、麴黴屬和交鏈孢屬真菌等,它們產生的棒麴黴素、赭麴黴毒素、交鏈孢毒素等真菌毒素能夠引起潛在的健康風險。


  交鏈孢毒素中細交鏈格孢酮酸(TeA)毒素水平居各交鏈孢毒素之首,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列入有毒化學物質登記冊中;交鏈孢酚(AOH)和交鏈孢酚單甲醚(AME)具有誘變性和致癌性,已有證據顯示這兩種毒素與我國某些地區食管癌高發密切相關;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風險評估的結果也表明,隨膳食攝入的 AOH 和 AME 對公眾健康存在風險。


  因此提出果蔬安全食用建議:感染交鏈孢菌的果蔬,如只是略有小班,應剔除腐爛部位及外延至少 2 cm 的組織後再食用。如霉變腐爛面積較大,比如達到或超過水果的1/3,則剩餘部分也不宜食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美國轉基因食品標識新規褒貶不一
基因編輯嬰兒:賀建奎「青年科技獎」參評資格被取消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