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敬天通神:南絲綢之路上的道文化

敬天通神:南絲綢之路上的道文化

南方絲綢之路,是我國古代西南地區的一條連接緬甸、印度,通往東南亞、西亞以及歐洲的古老文化及貿易通道,與我們熟知的以長安為起點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共同構成我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和貿易的通道。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聯合南方絲綢之路沿線的多家博物館共同舉辦了「人與神——古代南方絲綢之路文物精華展」。

本文在介紹此次展出的展品基礎上,通過對南方絲綢之路起點——成都地區所代表的三星堆文明以及古巴蜀文化的簡短介紹。

結合天師道的二十四治和南方絲綢之路的關係,帶大家走進古代蜀地人民「敬天通神」的精神世界。

1

蜀身毒道

南方絲綢之路路線圖(資料圖)

以四川成都為起點的南方絲綢之路,早在漢朝之前就存在。

《史記》載:「秦時常頞通五尺道」。漢武帝時期,司馬相如又開鑿「靈關道」。南方絲綢之路,在古代稱作「蜀身(yuān)毒(dú)道」。身毒是古代印度的稱謂,《山海經》中稱之為「天毒」。

唐初將印度統稱為天竺,天的讀音是唐古音。蜀身毒道,是古代連通內陸和印度的重要通道。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資料圖)

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孕育著三星堆文明。

李遠國教授在《南方絲綢之路的宗教文化交流》一文中指出:「四川成都附近的廣漢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證明這是一個以宗教祭祀活動為主的古蜀文明中心。遺址中出現了大量的祭神的祭器和禮器。」

同時,位於成都西北的金沙遺址也出土了大量祭祀用的金器。

蛇蛙銅俎(資料圖)

此次展出的蛇蛙銅俎,為祭神之用。該銅俎長44.5厘米,寬16.8厘米,通高16.4厘米,四周有32隻蹲蛙。俎足是柵欄形狀,鑄有陰刻魚紋。

三人背水銅杖(資料圖)

此次展出的還包括古蜀、古笮、古滇秘寶等遺珍共計240件(套)。

「敬天通神——巫師與法器」與「仰之力——崇拜與祭祀」是重要的兩個展出單元,展示了古蜀以太陽、樹崇拜為代表的自然崇拜,以及魚、鳥的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

三星堆青銅神樹(資料圖)

文化是一個不斷交流和融合的過程,經過秦漢兩代,巴蜀文化逐漸融入到了中華文化體系之中。

古代巴蜀豐富璀璨的文化,為四川人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養分,也為東漢道教的創立提供了精神元素。

2

天師道蒙秦治

關於張道陵創教,葛洪在《神仙傳》中談到:「......聞蜀人多純厚,易可教化,且多名山。乃與弟子入蜀,住鶴鳴山,著作道書二十四篇,乃精思煉志。忽有天人下降,千乘馬騎,金車羽蓋,驂龍駕虎,不可勝數。

或自稱柱下史,或稱東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陵受之,能治病,於是百姓翕然,奉事之以為師。弟子戶至數萬,即立祭酒,分領其戶,有如長官......」

古蜀人民自古對自然、動物以及祖先有祭祀、崇拜的傳統,故稱其「多純厚,易可教化」。同時,漢朝時期四川地區盛行黃老學說。

《先賢士女總贊》載:「成都人專精《大易》,耽於《老》《庄》。」這些都為道教的創立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鶴鳴山(資料圖)

此外,張道陵創天師道,設二十四治,其中蒙秦治地處「靈關道」中重要的「邛都」。靈關道,是古蜀路名。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通零關道,橋孫水(今安寧河),以通邛都(今西昌東南)。」《漢書》作靈山道。邛都,即越嶲(guī)。

《史記·西南夷列傳》中有:「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的記載。邛都在漢武帝時期設為邛都縣。

公元前111年(西漢元鼎六年),邛都反叛,漢兵自越嶲水興師討伐,殺死邛都王,將邛都改為越嶲郡。

《雲笈七籤》稱:「蒙秦治在越巂郡台登縣西,去城二十里,去成都一千四百二十里。治與越巂郡隔河水,前有小山,後有大山,高一千丈。昔伊尹於此山學道。

上有芝英金液草,服之得度世。後有漢中郡趙升得道於此。」蒙秦治位於南方絲綢之路上,為道教的傳播與沿路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源頭及沿線地區擁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道教在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地區孕育而生。

二十四治中蒙秦治設於「靈關道」之上,在這樣的影響之下,道教逐漸吸收沿線區域的信仰,諸如三官信仰等,在一定時期扮演著重要角色。

參觀本次展覽,在感受「人與神」的精神世界的同時,亦可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燦爛,提高文化自信。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玉皇大帝」的聖誕日是何時?
吾師乎!吾師乎!莊子大聲疾呼的老師究竟是誰?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