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楞嚴經 第八卷 第十三講

楞嚴經 第八卷 第十三講

【無為真如,性凈明露,名現前地。】

初地到了現前地的時候,他異和同都銷滅掉了,明生滿了,異性超脫了。因此而為契無為真如,此地菩薩契無為真如,性凈明露,真性妙明,本來清凈。

【盡真如際,名遠行地。】

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叫離垢地。發光,凈極明生,凈到極點,智慧光明生起,這叫發光地。明極覺滿,前頭三地圓滿了產生智慧,這個智慧叫焰慧地。覺滿是稱性說的,覺照明滿清凈了。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同跟異所達不到的,他達到了,沒有同,沒有異,所以他叫難勝地。無為的真如,性凈明露,叫現前地。這個地方講無為真如。性凈明露,真如妙性的本體本來是清凈的,現在是全部證得是顯露的,就是依著真如能產生全體大用。現前地的菩薩跟遠行地的菩薩兩個有點相似,所以顯現真如名為現前,盡真如際名為遠行,這是現前、遠行略有差別。到這種地上的大菩薩,差別都不太大的,僅是一點點。

【一真如心,名不動地。】

一真如心,不動了。到了八地菩薩,他就不動了,無佛可成,無眾生可度,所以叫不動地。一真凝然,湛寂不動。十方諸佛勸他行菩薩道,經過勸勉才動,因為他還沒究竟成就。

【發真如用,名善慧地。】

第九,善慧地。這個時候發起的妙用,到此地菩薩真如全體,從真如全體發生真如的大用,這個智慧就大了,他產生在法界無礙智,因此叫善慧地。

【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目此地,名修習位。】

到九地菩薩才功德圓滿,但是還在修習位。名修習位,什麼意思?因為修習的功德圓滿之後,所行出世的功德也已圓滿。不論修與習,此地菩薩都達到究竟,都圓滿成就了。

【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

慈和妙是指著法說的,陰跟雲,慈雲、慈音、妙雲是指比喻說的。真慈普被,真正大慈悲彌滿了,到此時才叫普被。普被,就像陰在暴熱之中,有陰涼的意思。十地的時候,他所證得的果德就是圓滿寂靜;也叫果德的涅槃,這是圓滿的意思。這以上一切的諸菩薩到此地的時候究竟了,八地到十地做一段落,這究竟了。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

菩薩從始覺等入如來的妙覺,在這個當中,如來逆流,因圓果滿,證得涅槃的果海,不舍眾生,這叫逆流,倒駕慈航,還度眾生。逆涅槃流,而出世間,入生死海,讓一切眾生修因克果。這是從發菩提心到此文,究竟成到十地佛果。

【阿難!從干慧心,至等覺已,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干慧地。】

佛又跟阿難從頭說,阿難,從干慧心,至等覺已,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干慧地。跟阿難說干慧是初發心,初發心之後,經過信、住、行、向、十地;這個信、住、行、向前頭,還有個暖、頂、忍、世第一,叫加行位。暖、頂、忍、世第一分兩次,將你證初果之前,也有暖、頂、忍、世第一。證初地之前,也要修暖、頂、忍、世第一。兩個,別錯亂了,錯亂了就顛倒了。

從始覺至等覺已,這個覺就是究竟了。從初發心干慧地到等覺,從始覺的開始到終金剛心,最初的時候有干慧地。最初還是從干慧地起的,到了究竟覺的時候,回顧一下前的干慧地,那就是發心的初心,叫金剛初心。從那個初心而達到的究竟覺。【以上文字依夢老法音自行整理,仰請參考】

【如是重重,單復十二,方盡妙覺,成無上道。】

從最初發心,經過干慧、三賢、十地,達到妙覺。這是單七復五。單七,從干位到暖位、頂、忍、世第一、等、妙,這是七位。復五,從單位開始起,七加五,十二,信、住、行、向、地,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加前頭的干、暖、頂、忍、世第一、等、妙,一共是十二位。經過這十二位的歷程,單是七位,復是五位,然後達到妙覺的位子,這時候究竟成就了。這只是數字。就說因跟果,前位是因,後位是果,果位又變因,因又感後位果,如是重複到十二位。這是立位修法,一位一位,前位修的到後位,後位起修又到後位,到了妙覺位究竟圓滿了,因此如是重重。

【是種種地,皆以金剛觀察,如幻十種深喻,奢摩他中,用諸如來,毗婆舍那,清凈修證,漸次深入。】

這一地一地的種種位,就是向前進修到後位,從開始到究竟圓滿都是耳根圓通。因為這是以耳根為圓通的,稱性,從耳根的性起來起修,一位一位的都成金剛地,金剛藏心,以金剛地觀察它的體和相,體相雙舉,有時候說體用雙舉。

金剛,指著體說的。觀察是指藏性由體起的用,約用來說的。如幻十種深喻,咱們前頭講二十五圓通,觀自在菩薩他自己述說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從聞法到修練,修練到成就,入三摩地。文殊師利菩薩所說的金剛藏王如幻不思議,也是如是義。這個是佛母真三昧,如來把它解成為佛母真三昧,都以金剛智、金剛持的智慧而入的三昧。

如幻十種深喻,假十種來比喻,顯示金剛的體性。這十種喻本來是大品般若經解釋的,以這來引用的。一切諸法如幻,觀一切世出世間諸法就像幻化一樣的,如幻燈、幻影,你所做的業沒有一樣真實的,全是虛幻的。又形容一切法如焰,形容這個身體如水月,一切的色相像空華,像空谷傳音的音響,佛的一切國土像干闥婆城。干闥婆城是沒有形相的,是幻化的境界。

我在青島時候,曾到嶗山,就是看干闥婆城。在嶗山的頂上看見大海。嶗山是在海裡頭,是山東半島,青島那地方。在這個太陽沒有出之前,夜相將盡,太陽沒出之前,就在這個時間,在嶗山看東海,海上有個城,只那一瞬間,也有城市,也有街道,有人買東西幹啥的,跟城市一樣。他們管那個叫干闥婆城,實際上一現而沒有。所以佛經常常用干闥婆城來做比喻,似有,你看著是一個城,一會兒就沒有了。又把一切事情像作夢一樣的,咱們在作夢,一切事物不論約人約地方什麼都是真實的,作夢!醒了什麼都沒有了。

假這個十種比喻來顯示,顯示什麼?一切諸法皆是虛妄。所以金剛經上講,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所以佛用十種比喻來顯示,一切諸法皆空。修空華的萬行,我們修這個萬行,像空中所現的華一樣。坐水月的道場,水裡有月亮嗎?比喻顯示的。用這個比喻顯示在奢摩他中,所有一切如來的大用,或者毗婆舍那的清凈修證,漸次深入。這些法顯示佛所以利益眾生就是一切法,利益眾生所說一切的法,不要認為都是真實的,知一切法,空一切相。在修定修慧,如來所證的一切位子,一位一位前進的時候,佛用十種比喻,顯示這些個法皆是空妄,意思是不要去執著。一執著就起惑,起惑就造業,起惑造業還是空的。

奢摩他就是佛的定,就是止,毗婆舍那就是觀。我們自性本來是清凈的,自性所具圓滿的大定,在我們的六根當中沒有生滅,是不生滅的;六根之性是不生滅的,它是不動搖的,本具有自己的定體,不要向外去求,這就叫修止修觀。止,一切境界相停歇下來。為啥?皆是虛妄的。觀是你修,觀是觀想,在你自性本性當中所起的慧力,慧力就是發明自己,性本來具慧。這個慧是從你性體的定力而產生的慧,以這個慧又照耀你的本體,就是慧跟定、定和慧兩個是一體的,就是止觀雙運,定慧均等。所以叫清凈修證,不要執著,不要起心動念。如果起心動念叫染修,凡是外邊的一切事相都是染法,那不是凈修。這是小乘、權乘菩薩的修法。現在是無上乘的,所以叫清凈修證,以圓觀圓修契成圓理,漸次深入。

相關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文化視角:抖音網紅貓的背後,是無數生靈的眼淚!
養生文化:頸肩問題,久治不斷根,原來是這裡「寒氣」沒有化解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