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經典國學《二十四廉》原文、譯文

經典國學《二十四廉》原文、譯文

張璐 - 花好月圓夜.mp34:1.502999999999986來自青梅煮酒論國學打開今日頭條,體驗完整音頻內容

《二十四廉》

廉篇

一、【叔姬埋羊】

經典國學《二十四廉》原文、譯文

羊舌叔姬。可以前知。饋羊不食。受而埋之。

【原文】

周晉叔姬。大夫羊舌子之妻也。羊舌子好正。不容於晉。去而至三室之邑。邑有攘羊者。遺以羊首。羊舌子不受。叔姬曰。恐又不容。不如受之。羊舌子欲烹與子食。叔姬曰。童子豈可食以不義之肉。不若埋之以自明。後二年。攘羊之事發。都吏至。羊舌子告以故。發而視之。則羊舌尚存。因得免。

叔姬知拒羊必不容。智也。既受羊而不食。義也。不食羊而埋之。廉也。羊舌子雖廉。其智其義。皆不及也。至生叔魚。即知其貪婪。必以賂死而不見。聞伯碩。即斷其野心。必以滅族而不往。尤令人欽佩矣。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晉國有個女子叫叔姬。就是晉國大夫羊舌子的妻子。羊舌子生性方正。給晉國里的人家排擠了出來。就在一個小小的三家村裡住下了。那地方的人。偷了一隻來歷不明的羊。就拿個羊頭送給羊舌子。羊舌子不肯收受。叔姬說。你若是不收了這個羊頭。恐怕又不容你在這裡住了。還不如收了的好。羊舌子就受了那羊頭。又想把這羊頭煮了。給兩個兒子吃。叔姬說。童子們那裡可以叫他吃這種不義的羊肉呢。不若把他埋在地里。可以表明了自己的心跡。後來過了兩年。這件偷羊的事情發作了。官到了羊舌子的家裡來。羊舌子就把這件事的原委告訴了他。並且在地里發掘開來。這個羊頭裡的舌頭還在著。因此羊舌子才得免了罪。

二、【乙母讓布】

江乙之母。亡布八尋。指責令尹。不受賜金。

【原文】

周楚江乙為郢大夫。有入王宮盜者。令尹以罪乙。請於恭王。絀之。無何。其母亡布八尋。遂見王。言令尹盜之。王不信。母曰。令尹不身盜之也。乃使人盜之。令尹耳目不明。盜賊公行。是故盜得盜妾之布。與使人盜何異。王善其辭。命吏償布賜金。母曰。妾豈貪貨而干大王哉。怨令尹之治也。遂去不受。王召江乙復用之。

孫叔敖之為令尹也。道不拾遺。門不閉關。而盜賊自息。蓋上不明則下不治。相不賢則國不寧。所謂國無人者。非無人也。無理人者也。善哉江乙母之言乎。今且不特盜布矣。何竟無江乙母之人耶。

【白話解釋】

周朝楚國的江乙。在郢的地方做官。這時候、楚王的王宮裡失了竊。楚國宰相以為這是江乙辦理地方不善的緣故。在恭王的面前說了一聲。就把江乙免了官。過了沒有多大的時候。江乙的母親失去了六丈四尺的布。就親自去見楚王。說是相國偷了他的布。楚王以為宰相那裡會偷他的布呢。就有不相信的樣子。江乙的母親說。不是宰相親自偷的呵。這是他差了人來偷的。因為宰相的耳目不明。治理不善。以致盜賊公然出現。所以能夠偷了我的布去。這樣說來。和他差著人來偷我的布。有什麼分別呢。楚王很稱許他的話、說的不錯。就叫官賠了他的布。又把金子賜給他。江乙的母親說道。我那裡是為了貪點小小東西。來和大王鬧意見的嗎。我不過怨著宰相治國的不善吧了。說完話。就去了。終於不肯收受。後來楚王把江乙召了來。依然叫他做著官。

三、【貞姬辭聘】

貞姬辭聘。拒絕吳君。黃金白璧。非所願聞。

【原文】

周楚貞姬。白公勝之妻也。早寡。紡績不嫁。吳王聞其賢。使大夫持黃金千鎰。白璧一雙。聘為夫人。以輜輧三十乘迎之。貞姬辭曰。白公不幸而死。妾願守其墳墓。以終天年。今君賜以金璧之聘。輜輧之迎。妾非所願聞也。夫棄義從欲者。污也。見利忘死者。貪也。貪污之人。君何以為哉。竟辭聘不行。吳王賢之。號曰貞姬。

忠臣不借人以力。貞女不假人以色。豈獨事生若此。事死亦然。世人不能從死。又去而嫁。不亦太甚乎。彼貞姬者。且卻君王金璧之聘。拒大夫輜輧之迎。可謂富貴不能淫矣。宜劉向稱其廉潔誠信也。

【白話解釋】

周朝楚國的貞姬。就是白公勝的妻子。很早就守了寡。紡著紗。績著麻。不去嫁人。這時候。吳國的國王曉得他的賢德。就差了大夫拿了二萬兩的黃金。一雙白玉。去聘他做吳國的夫人。又用了婦人的車子三十輛來迎接他。貞姬辭謝著說。我的丈夫白公不幸的死了。我情願一輩子守著他的墳墓。來了卻我自己天然的壽年。今朝君上賜給了黃金白玉做聘禮。用了婦人的車子來迎接我。這都是我所不願意聽見的呵。要曉得拋棄了義理。依了慾望做的。這是污穢的行為。見了厚利。就忘記了死的。這是貪婪的行為。我若是見了君上這樣貴重的聘禮。很多的車輛。就答應了君上的請求。我就是貪婪污穢的人了。又貪婪又污穢的人。君上要他做什麼用呢。終於辭謝了吳王的聘禮。不肯去。吳王也很佩服他的賢德。就用了貞姬兩字的名號。去稱呼他。

四、【霸妻清節】

王霸之妻。不慕榮祿。夫有愧容。進言清淑。

【原文】

漢王霸。少立高節。光武時連征不仕。其妻亦美志行。霸友令狐子伯相楚。其子為郡功曹。奉子伯書詣霸。霸子方耕。聞客至。負耒而歸。見令狐子。慚沮不能仰視。霸亦內愧。令狐子去。卧不起。妻訊知其故。笑曰。君少修清節。不慕榮祿。今子伯之貴。孰與君之高。奈何忘夙志而愧兒女子乎。霸亦爽然自失。遂偕隱終身。

呂坤謂富貴不足榮。亦不為辱。貧賤不足慕。亦不為羞。霸有可行之道。何必慕箕穎以鳴高。霸無仕進之心。何必見趙孟而生愧。總之真識不定。道心未純耳。其妻清節數語。則確然隱君子之高蹈也。

【白話解釋】

漢朝有個隱士。姓王名霸。他幼小的時候。就有了很高尚的品節。光武帝的時候。去徵召他好幾次。他總不肯出去做官。他的妻子。品行和志向也是很好的。有一次。王霸有個朋友。姓令狐名子伯的。在楚國做宰相。他的兒子也在那地方做了功曹的官。奉了令狐子伯的信。送到王霸的家裡。這時候、王霸的兒子。正在田裡工作。聽到有客人來了。就背了鋤頭回來。到了家裡。看見了姓令狐的兒子。是裝飾得非常的華美。又看著自己是一個農夫的打扮。就慚愧得來連頭也抬不起了。王霸見了兒子這個樣子。自己的心裡也暗暗地慚愧。等令狐子伯的兒子去了。王霸就睡在床上不肯起來。他的妻子去問了一聲。曉得是這個緣故。就笑著說。你幼小時候。就立起高隱的清節。不羨慕爵祿和富貴。現在令狐子伯雖然貴了。可是他的富貴。那裡敵得上你的清高呢。為什麼為了小兒子的虛榮心。你就忘記了原來的志向。反而慚愧起來呢。王霸聽了他妻子的一番話。也就自己覺得錯誤。於是兩夫妻就終身高隱著。

五、【憲英儉約】

羊辛憲英。勉琇致節。錦被嫌華。反覆較潔。

【原文】

魏羊耽妻辛憲英。隴西人。侍中毗之女也。聰明有才鑒。鍾會之入蜀也。憲英曰。會縱恣。非持久處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會請其子琇為參軍。憲英憂曰。他日吾為國憂。今難至吾家矣。謂琇曰。君子入則致孝於親。出則致節於國。汝行矣。其戒之。耽有從子祜嘗送錦被。憲英嫌其華。反而覆之。其明鑒儉約如此。

喜華美。樂顯榮。此婦人之常情也。而羊辛氏則子為參軍。視為家難。侄送錦被。反而覆之。足見其絕無希榮心矣。其勉子致節一言。尤足為千秋不易之明訓。

【白話解釋】

三國時候。魏國羊耽的妻子。姓辛名憲英。隴西地方的人。就是做侍中官辛毗的女兒。他的為人生性很聰明。並且有才幹。有識見。當那鍾會攻入蜀國的時候。辛憲英就說。鍾會的行為。很放縱自恣。這種人不是長久能夠安居在他人底下的人。我恐怕他將來要發生了另外的心思。等到鍾會要了羊耽的兒子名羊琇的。去做軍務參謀官。辛憲英就很憂愁地說。從前我替國家憂愁著。現在危難到了我自己的家裡來了。就對兒子羊琇說。凡是做君子的人。在家的時候。對父母盡了孝。到了外面去。那末就對國家盡了節。這樣的才是君子的行為。你去吧。常常自己警誡著才好。羊耽有個堂侄兒名羊祜的。送了他一條錦制的被。辛憲英覺得這條被太華美了。於是把他翻了一個面來蓋著。我們看了上面的事。就可以曉得他的識見和儉樸了。

六、【李習求貧】

李妻習氏。貴而能貧。其夫種橘。密遣家人。

【原文】

吳李衡欲治家業。其妻習氏不聽。乃密種甘橘千株。臨歿。謂子曰。汝母不願我治生。故窮如此。然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亦可足用。子不知所謂。以告母。習曰。此殆甘橘也。汝父嘗謂江陵千樹橘。當封吾家。吾答曰。人患無德義。不患不富。若貴而能貧。方善耳。用此何為。七八年前。家中突失十戶客。殆遣去種橘矣。

人每喜治家業。無非悅其妻耳。遺其子耳。李衡初為丹陽太守。後加威遠將軍。而治家業之心。猶不異普通人士。獨其妻、且即此千頭甘橘。尚不樂其有也。貴而能貧方為善一語。願人人三複之。

【白話解釋】

三國時候。吳國的李衡。想去治理產業。他的妻子習氏不肯。於是李衡就很秘密地種了一千株的橘子樹。等到快要死的時候。就對兒子說。你的母親。不願意我去治理生產。所以我們的家裡。窮到了這個樣子。然而在我們的故里。有了一千頭的木奴。那也夠了你們的衣食了。兒子聽了一些也不懂。不曉得父親所說的。究竟是什麼話。就去對母親說了。習氏道。大約就是說著橘子呵。你的父親。從前說過。江陵地方的一千株橘樹。當封給我們家裡。我當時就回答道。為人在世上。只怕沒有了仁義道德。不怕家裡不富。若是貴了。家裡仍舊貧苦。這才算得好的。要這個做什麼呢。在七八年以前。家裡忽然間少了十個門下客人。想來就是你父親。差了他們去種橘子樹的了。

七、【姚楊謝姊】

姚婦敝衣。屢謝其姊。遣車迎之。堅拒不起。

【原文】

北魏姚楊氏。閹人符承祖姨也。家貧。無產業。及承祖為文明太后所寵。親姻皆求利潤。唯楊獨不欲。謂姊曰。姊雖有一時之榮。不若妹有無憂之樂。姊遺其衣服。多不受。強與之。則雲家貧美服。使人不安。遣車迎之。不起。強舁車上。則大哭言、爾欲殺我。及承祖敗。執其二姨至殿庭。一致法。姚楊氏衣裳敝陋。免罪。

姚楊氏者。符家內外皆笑。號為痴姨者也。乃以衣裳敝陋。得免罪乎。呂坤謂蠅集腥。蟻附膻。常胥及焉。即承祖不敗。而有義有命。彼富貴者。豈吾所宜資哉。楊姨不痴。不必驗之成敗間矣。

【白話解釋】

十六國時候。北魏國有個女子姚楊氏。是太監符承祖妻子的妹妹。家裡貧苦。沒有產業。等到文明太后很寵愛符承祖了。親戚人家都要向他求著資助。只有姚楊氏一個人。獨自過了貧苦的生活。不要他們幫助。並且對他的姊姊說。姊姊雖然享受了一時的榮華。不過還不及我有不要憂愁的快樂呵。他的姊姊送姚楊氏衣服。他總是不要。強迫著給他。他就說。我家裡貧苦。若是穿了很漂亮的衣裳。倒叫我的心裡是很不安的。他的姊姊因為曉得姚家裡貧苦。就用車子來迎接他去。同享快樂。車子到了。姚楊氏一定不肯起來。硬硬地把他抬到了車子里。姚楊氏就大哭著說。你們難道要殺我么。等到後來符承祖失敗了。把他妻子的兩個姊妹。也捉到了殿上來。一個就辦了罪。一個就是姚楊氏。因為他穿著的衣裳很破舊。就把他放了。

八、【種母林居】

種母谷隱。子被干旌。焚其筆硯。不慕時榮。

【原文】

宋种放母。洛陽人。性樂道。薄滋味。諸子皆干進。不說也。獨放沉默好學。說之。與俱隱終南豹林谷中。放授徒以養。結草為廬。僅蔽風雨。晏如也。放後以薦被征。入告母。母曰。常勸汝勿聚徒講學。身既隱矣。焉用文為。今果為人知而不得安處。我將棄汝入山矣。放稱疾不起。母盡取其筆硯焚棄之。與擇人避地者居焉。

種氏母其知道乎。遺教經雲。能知足者。雖貧而富。不知足者。雖富而貧。老子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韓愈雲。與其有樂於其身。孰若無憂於其心。雖焚筆棄硯。未免太過。然足以愧母之樂子幸進者。

【白話解釋】

宋朝隱士种放的母親。是洛陽地方的人。生性喜歡學道。對於飲食總用很淡薄的滋味。一點兒也不講究。許多兒子都要去做官。种放的母親就不歡喜他們。只有种放的為人。沉靜寡默。肯研究學問。他的母親就很歡喜他。母子兩個人。就一同隱在終南山豹林谷里。种放就教授了幾個學生。拿修金來奉養母親過日子。他們住著的房子。是用茅草蓋起來的。房間很小。只能夠遮蔽了風雨。可是他們母子的心裡很安然。一點也不覺得怎麼。後來有人說种放的品行很好。於是朝廷里就來徵召他了。种放就去告訴了母親。他的母親說。我時常叫你不要收了學生講學。既然把身子隱下了。又還要講究什麼文字呢。現在果然給人家曉得了。不能夠平平安安地住著。那末我就要丟了你。獨自到了深山裡去了。种放就說著生病。不肯出去做官。他的母親就把兒子的筆硯書籍。燒的燒了。拋棄的拋棄了。同了避世的隱君子們一同住著。

九、【修母荻訓】

歐母畫荻。教子顯揚。貴不忘儉。變而有常。

【原文】

宋歐陽修母鄭氏。生修四歲而寡。貧。自力於衣食。親誨之學。嘗大雪夜。以荻撥爐灰畫字學書。居恆語修以父為吏時。廉而好施與。俸入雖薄。常不使有餘。曰、毋以是為我累。故亡後無一錢之積。一壟之植。吾所恃以有待者。知汝父仁孝。必有後也。修感泣。奮力於學。方貧賤時。母治家儉。修舉進士。稍顯。常不使過之。

儉薄所以居患難也。旨哉言乎。厥後修以直諫貶。歐母言笑自若。且曰。汝家固貧賤。吾處之有素矣。汝其安之。修卒為宋賢相。歐母之教子。自始至終。以儉助廉。尤足為天下後世撫孤成立之模範也。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個大文學家雙姓歐陽名修的人。他的母親鄭氏。生下了歐陽修才四歲。丈夫就死了。家裡非常貧苦。自己辛辛苦苦地做了工作。才能夠敷衍了衣食等種種的費用。他親自教著兒子讀書。家裡又沒有紙筆。曾經在下大雪的夜裡。還用了荻草的梗。在地下爐灰里劃作字。教兒子學著寫。鄭氏常常對兒子說。你的父親做官的時候。很廉潔。又喜歡救濟人家的貧苦。得到的俸祿雖然很少。可是總不使家裡有剩下的錢財。你父親說、不要把這個錢財累了我呵。所以你的父親死了以後。沒有積下了一個錢、置下了一畝地、給你過著生活。我所以心裡覺得還有點希望的。就是曉得你父親這樣仁孝的行為。將來一定有很好的子孫呵。歐陽修聽了母親這一番話。心裡非常感動的哭了。於是就很用心的讀書。當歐陽修還在貧賤的時候。他的母親料理家務很儉樸。等到歐陽修已經中了進士。漸漸的發達起來。鄭氏仍舊照常。不準超過從前的老樣子。

十、【曹後止征】

曹後節儉。種穀親蠶。諫征燕薊。止帝貪婪。

【原文】

宋仁宗曹後。彬之孫女也。性節儉。喜稼穡。宮中種五穀。親蠶。元宵。仁宗欲于禁中張燈。後諫止。仁宗崩。英宗沖齡即位。會病。尊為太后。垂簾聽政。天下翕然。英宗愈。即歸政。神宗立。尊為太皇太后。神宗欲伐燕薊。後曰。得之不過南面受賀而已。萬一不諧。則生靈所系。苟可取之。太祖太宗收復久矣。何待今日。乃止。

曹後平衛士之亂。救滅焚簾。拒幸姬之言。肅清禁掖。張妃請蓋出外。允借無難。佾弟進謁宮中。帝留不許。蘇軾以詩得罪。原其過微。安石以法疲民。言其怨眾。慈聖之德政孔多。吾取其節儉無貪者。

【白話解釋】

宋朝仁宗皇帝的皇后曹氏。就是曹彬的孫女兒。生性節儉。喜歡種田。就在宮裡面種了五穀。並且親自養了蠶。在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日那一天。仁宗皇帝要在宮裡迎燈。曹後就勸住了。後來仁宗死了。英宗才四歲年紀。做了皇帝。卻逢著生病。於是把曹後尊做了皇太后。在殿上掛了帘子。坐著帘子裡面辦理著國家的政事。這時候、天下是非常太平了。後來英宗的病好了。曹太后就把政權仍然歸還了英宗。後來神宗做了皇帝。就尊他做了太皇太后。有一次、神宗皇帝要想去攻打燕薊的地方。曹太皇太后就說道。倘若就使你攻下了那個地方。也不過你坐在南面受了他的朝賀吧了。萬一攻打不下。那末這是關係著百姓的生命。何等重大。那裡可以輕易舉動的呢。況且那個地方。若是可以取得的。那末在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的時候。早已把那地方收復了。何至於等到現在呢。於是神宗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十一、【高後減政】

高後減政。廉明勤慎。苛斂悉除。女中堯舜。

【原文】

宋英宗高後。服用儉質。弟士林將遷官。後曰。毋以妾故亂祖宗法。乃止。神宗即位。尊為太后。哲宗立。尊為太皇太后。與帝御延和殿。垂簾聽政。散遣修京城役夫。罷減皇城內覘者。止御前工作。出近侍三十餘人。戒敕中外。無敢苛刻暴斂。廢導洛司物貨。及民所養戶馬。寬保馬限。皆從中出。大臣不與。人稱女中堯舜。

高後臨朝凡九年。悉更安石新法。以常平舊法改青苗。以嘉祐差役改募役。除市易之法。寬茶鹽之禁。詔裁損外家恩四之一。有司請受冊文德殿。辭以天子正牙。非女主所當御。其廉德不可勝數也。

【白話解釋】

宋朝英宗的皇后高氏。服用很儉樸。皇帝想把他的弟弟高士林升了官。高後就說。不要為了我的緣故。違背了祖宗的法度。於是就不給他的弟弟陞官了。神宗做了皇帝。尊他做皇太后。哲宗做了皇帝。又尊他做太皇太后。那時就同了哲宗在延和殿里。垂了帘子。在帘子裡面辦理國家的政事。高後所行的政策。都是很好的。像以前把民間叫了來修京城的百姓。一個個都叫他們回去。並且減少了皇城裡面所用的偵探。把皇宮裡奢侈無益的工作。一概都停止了。宮裡的三十多個宮人。都放了他們出去。又去警戒朝廷裡面和外邊的官吏。不要用苛刻暴虐貪斂的手段。去對付百姓。把導洛司的物品廢除了。又把王安石所行的新法。叫百姓按戶計著產業、替皇家養戰馬的事。或者把他廢止了。或者寬限了期限。這種完善的政策。都是高後一個人在裡面定出來的命令。大臣們並不預聞著。所以百姓稱他是女中的堯舜。

十二、【劉梁甘糲】

劉妻梁氏。父為侍郎。寧歸寒士。糲食何妨。

【原文】

宋劉宰繼妻梁氏。麗水人。父為吏部侍郎。笄而擇配。貴胄爭委禽焉。母問所願。梁氏曰。吾視諸貴豪子。怙勢以陵物。殖貨以自豐。豈能有遠志。無寧歸寒士耳。父聞而異之。遂以妻宰。宰時調儀真法曹。俸祿皆脫粟。而掾屬以上。例責之倉吏。使易精鑿。宰不責。斗糴以奉親。而己與家人糲食。梁氏乍去膏粱。即甘之。

考宰之兄。在外納婦。生一女二子。遣歸宰。梁氏拊如己出。宰前妻陶氏賢。而早卒。梁氏述及之。每為唏噓流涕。器用有存者。悉謹視之。曰。吾不獲與賢者共旦夕。見其物如見其人也。其悌德尤足稱矣。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劉宰的後妻梁氏。是麗水地方人。他的父親是做了吏部侍郎的。梁氏年紀長大了。他的父親要給他許配人家。有許多富貴人家的子弟。都來向梁家求婚。他的母親就去問他的志願。梁氏說。我看了富貴人家的子弟。個個是依賴了父兄的勢力去陵辱人家。積蓄了財物。自己很豐厚的享用。這樣的人。那裡會有遠大的志向呢。富貴人家的子弟是這個樣子。還不如嫁一個貧窮的讀書人了。他的父親得知了女兒的話。覺得他很難得。就把女兒嫁了劉宰。這時候、劉宰奉調到儀真地方做法官。所得的俸祿。都是些粗糙的米。但是屬官以上。依了舊例。可以把粗糙米向守倉的人去換好米的。可是劉宰並不去換。另外買了一斗好的米去給爹娘吃。自己和家裡的人吃著粗糙的米。梁氏在娘家過慣了肥肉美食的日子。到了劉家來。就吃著粗糙的飯。可是他很甘心。並不覺得怎樣。

經典國學《二十四廉》原文、譯文

十三、【劉徐怒金】

徐氏峻潔。富妻不屑。見夫懷金。竟請自絕。

【原文】

宋廉靖先生劉愚妻徐氏。未笄。有志操。母欲以嫁姑子之富者。徐氏泣曰。願得有志行者事之。為富人妻。不願也。後歸於愚。時愚結廬城南以居。頹垣敗壁。蓬蒿蕭然。著書以自適。徐氏機杼佐之。晏如也。一日。愚懷白金數銖以歸。徐氏艴然曰。妾以君為賢而事君。今若此。請自絕。愚出書。則諸生所具束修也。乃止。

劉徐氏其學孟光哉。孟光欲事賢者。適梁鴻有高節。拒勢家女以聘之。徐氏欲事有志行者。適劉愚通經學。隱居教授以聘之。至於見夫懷金。竟請自絕。卒得養成其夫廉靖美譽。內助之力。斯為最矣。

【白話解釋】

宋朝有個廉靖先生。姓劉名愚。他的妻子徐氏。在未成年的時候。就有一種高尚的操守。他的母親要把他嫁給姑母的兒子。那個人的家裡是很有錢的。徐氏不肯。就哭著說。我只要求得一個有品行的人。終身服事他。是很情願的。假使叫我嫁給有錢的人做妻子。那我無論如何是不情願的。後來就嫁了劉愚。這時候、劉愚的家裡住在城的南邊。四面的牆壁都破的了不得。屋裡面生著了野草蓬蒿。這份人家的貧苦。也就可想而知了。劉愚每每著著書。意志很愉快自得。他的妻子徐氏跟著織布。兩個人很安樂的住著。一些兒也不覺得困苦。有一天。劉愚回家來的時候。在懷裡拿出了好幾錢的銀子來。徐氏見了。面上就生了怒氣。說道。我為了你的品行很好。所以嫁到你的家裡來。那裡知道你是這樣的。請從此同你斷絕了吧。劉愚就拿出了一封信來。原來這些銀子。是他丈夫的學生們。送給先生的修金。於是徐氏也就罷了。

十四、【謝侯溝篋】

侯氏遇盜。侍姑不離。族婦認篋。慷慨與之。

【原文】

宋謝泌妻侯氏。家貧。盜起。姑疾篤。不能出避。侯氏侍姑側。誓死不去。盜怒斫之。仆溝中。及蘇。見溝側有篋。發之皆金珠。有族婦至。認為己物。侯氏與之。族婦分一酬之。侯氏曰。既是汝物。我何有焉。卻不受。後夫與姑俱亡。子幼。父母欲嫁之。侯氏曰。夫家所存者、止此耳。忍去而使夫家無後乎。寧居貧養子。餓死。命也。

謝侯氏之於姑也義而孝。於子也義而慈。於夫也義而忠。且信。其於族婦也。則義而廉。向使族婦不冒認為己物。吾知謝侯氏亦必不願得此不義之財也。分一酬之其肯受乎。而族婦之貪益顯矣。

【白話解釋】

宋朝謝泌的妻子侯氏。家裡非常貧苦。有一回。強盜來了。這時候、他的婆婆病得很厲害。不能逃避出去。侯氏就立在婆婆旁邊。無論如何死也不肯逃走。強盜生了氣、用刀把侯氏斫了一下。侯氏的身子就跌倒陽溝裡面了。過了許多時候才蘇醒轉來。看見陽溝的旁邊。有一隻小匣子在著。把他打開來一看。裡面都是些金銀珠寶種種的貴重東西。這時候有個同族的婦人來了。就冒認了這個匣子是他家的。侯氏也不和他計較。就把這個匣子給了同族的婦人。那個同族的婦人。就分了一些給侯氏。算是做了酬謝。侯氏說、既然說是你的東西。我那裡有分的呢。終於不肯收受。後來他的丈夫和婆婆都死了。兒子的年紀又很幼小。他的父母就要給他改嫁。侯氏說。夫家現在所存在的。只有這點骨肉了。難道我忍心拋棄了他。使丈夫的家裡沒有後代么。我寧可過了貧苦的日子。撫養著孤兒。就是餓死了。也是命里註定的呵。

十五、【楊羅出俸】

楊氏年耄。種苧園中。紡績不懈。散俸惠窮。

【原文】

宋楊萬里妻羅氏。性清儉。萬里官秘閣。子為帥。土階田舍。處之怡然。每寒月。黎明即起。詣廚下。躬作粥。召臧獲徧食之。始役使焉。年八十餘。於郡圃中種苧。躬紡績不懈。子遷五羊。得月俸奉母。母稱疾。盡出之。曰。吾福薄。乃得此。果致疾。悉散之。平居服飾無華麗。生四子三女。畢自乳。曰。飢人之子哺己子。吾不忍為也。

楊羅氏惠以使下。憫及孤窮。儉以治家。勤以勵己。年已八秩。紡績親勞。子遷五羊。稱疾散俸。蓋其讀書有得。以魯敬姜言行為法耳。君子謂楊秘閣父子之介也。匪獨其性生也。成諸婦道母儀者多也。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楊萬里的妻子羅氏。生性又清正。又勤約。楊萬里在京城裡做掌館書的官。他的兒子也做了元帥。可是羅氏的家裡。仍然是泥土堆成的階沿。像農人一樣卑陋的屋子。他住著是很自得其樂的。在天氣很寒冷的時候。羅氏每每天剛亮的時候。他就起來了。到了廚房裡。親自做了粥。叫男女用人們。都吃了粥。然後再叫他們做事。年紀八十多歲了。還在衙門的菜園裡種了苧麻。親自紡績著不肯懈怠。後來他的兒子到了廣東去做官。把一月的薪俸。送給母親去用。羅氏就說著有病。把薪俸盡數分給了人家。說道。我的福份很薄。得到了這種薪俸。果然就惹出毛病來了。所以我把他都分散了。平常家居時候的服飾。沒有一種華麗的東西。生了四個兒子。三個女兒。都是吃著自己的奶養大的。他說。飢餓人家的兒子。來哺養我自己的兒子。這種事情。是我所不忍做的。

十六、【昭睿無取】

元昭睿後。親執女工。觀寶無取。廉潔可風。

【原文】

元世祖昭睿後翁吉喇特氏。親執女工。拘諸舊弓弦練之。緝為紬。以為衣。其韌密比綾綺。宣徽院羊臑皮。置不用。後取之。合縫為地毯。其勤儉有節。無棄物。類如此。帝以宋府庫故物。各聚置殿廷上。召後視之。後遍視即去。帝遣宦者追問。欲何所取。後曰。宋人貯蓄以遺子孫。子孫不能守而歸於我。我何忍取一物耶。

昭睿後天性明敏。達於事機。國家初政。左右匡濟。與有力焉。觀其獲俘弗喜。觀寶不貪。待宋代全太后之仁。責太保劉秉忠之語。載在史冊。卓絕群倫。於元代皇后中。不愧首屈一指。

【白話解釋】

元朝世祖的昭睿皇后。姓翁吉喇特氏。他在宮裡。親自做著女工。把舊弓上的廢弦線。接續了起來。織成了一種粗綢。做了衣服。他的堅密是和綾緞一樣的。宮中宣徽院里有一種羊腿里的皮。放著沒有用處。昭睿皇后把他拿了來。一塊塊的縫起來做了地毯。他的勤儉很有節制。不使有了廢棄的東西。差不多件件都是這樣的。有一天。世祖皇帝把宋朝庫房裡的寶貝。一類一類的放在宮殿上面。把皇后叫了來。教他看著。昭睿皇后看完了就走去。世祖皇帝差了一個太監把皇后追回來。問他道。你在這些寶物的裡面。看中了那一種。假使你有看中了的。那末就可以拿了去的。昭睿皇后說。宋朝的人。把這些寶物貯藏著。遺留下來給他的子孫。他的子孫保守不住。才歸了我們。我那裡還忍心去拿他的東西呢。

十七、【馬後寶賢】

馬後儉約。惜物尊天。俘玉何貴。所寶惟賢。

【原文】

明太祖馬後性厭華飾。正位中宮後。尤崇儉約。服浣濯之衣。嘗曰。當為天地惜物也。諸將克元都。俘寶玉。後曰。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寶歟。帝曰。朕知後謂得賢為寶耳。後拜謝曰。誠如陛下言。妾與陛下起貧賤。至今日。恆恐驕縱生於奢侈。危亡起於細微。故願得賢人共理天下耳。

高皇后衾裯雖敝不忍易。每制一新衣。余帛緝為巾縟。織工治絲有遺棄者。亦緝而織之。暇時且講求古訓。嘗以宋多賢后。命女史錄其家法。朝夕省覽。蓋其則古為師也。至所寶惟賢。尤善讀書經矣。

【白話解釋】

明朝太祖皇帝的馬後。生性厭惡華美的服飾。做了中宮皇后以後。格外的儉樸了。身上總穿著洗過的衣服。他說。這是應當為天地愛惜物力呵。當初明朝的將官。把元朝的京城攻下了。把他們的寶貝金玉都拿了來。馬後見了就說。元朝皇帝有了寶貝和金玉。但是他不能長做著皇帝。照我的意思想起來。大約做皇帝的。還有另外的寶貝嗎。明太祖說。我曉得了。你說做皇帝的得到了賢人。這才是寶貝么。馬後拜謝著說。的確我的意思。是和皇上所說的一樣。因為我同了皇上。出身都是很貧賤的。到了現在。一個做了皇帝。一個做了皇后。我恐怕驕傲放縱的行為。就生在奢侈裡面。危亡的禍患。就發生在微小的事情上。所以但願皇上得到了賢人。一同治理天下才好。

十八、【中妻誦誥】

吳中之妻。受封誦誥。終篇無廉。微言勸導。

【原文】

明吳中在工部為官。惟知諂事中人。虐使工匠而不恤。工匠之逃亡者動輒以數千計。每赴役。且請械以威之。惟嚴憚其妻不敢稍忤。一日。領誥命至家。以遺妻。妻既拜受。命左右取吳中誥來。為我誦之。聽畢。曰。上自為乎。中曰。翰林代草耳。妻笑曰。翰林誠知人。終篇何嘗有一廉字。中面赤。強笑而已。其語至聞禁中。

河東獅吼。此婦人七出之條也。烏乎可。而吳中之憚妻。則非獅吼之故也。蓋其妻秉正中閨。故一語可以愧夫。且聲聞禁內矣。吾以為吳中幸有此妻耳。不然。以吳中之品格卑陋。更不知伊於胡底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個吳中。在工部里做官。吳中的品行很不好。對了有勢力的太監。他就竭力去諂媚。對待工匠們。就很虐待。一點也不去可憐他們。所以工匠們每每怕他的虐待。因此逃去的。一動就有幾千。算起來實在不少。吳中每每叫工匠去做工的時候。並且帶了刑具去威嚇他們。可是他在家裡。又非常怕他的妻子。不敢稍稍地忤逆他的。有一天。吳中領了封官的誥命。回到了家裡給了妻子。妻子拜著受了。又叫左右的人。把吳中的誥命拿出來。讀給我聽。聽完了。就問道。這個是皇上自己做的么。吳中說。這那裡是皇上做的。是翰林官代著皇上做的呵。他的妻子就笑著說。翰林的官。確是能夠曉得人呵。你看一篇誥命里。從頭至尾。那裡尋得出一個廉潔的廉字。吳中聽了覺得很慚愧。面孔也紅了。只好勉強裝著笑的樣子過去了。後來這回事。一直傳聞到皇帝的耳朵里。

十九、【鄭鼎還帛】

嚴妻鄭鼎。家計維艱。喪帛不受。置笥復還。

【原文】

明嚴日權妻鄭鼎。母家富而嚴貧。未嘗以貧告父母。父母畀之財。則曰。鄭氏固有家法。何以女貧多畀財乎。終不受。父卒。母遺之帛曰。斯若翁喪帛也。今不成服矣。以遺汝。泣曰。父死不忍視其書。以手澤存也。喪帛之存。比書為甚。何忍受之。母密納諸其笥。歸而知之。於次年省母時。復還母。後家愈貧。不受兄弟一錢。

不以夫家貧告父母。已鮮矣。乃父母知之。而故自修飭。不露其貧。尤鮮。父母與之。而申明成法。不受其財。則更鮮。至區區一喪帛。且不肯受。密置其笥。則復還之。愈足征其一介之不苟也。

【白話解釋】

明朝嚴日權的妻子。姓鄭名鼎。他的娘家很有錢。可是夫家很窮苦。但是他沒有對父親母親說過家裡的貧苦。他的父母因為嚴家貧苦。就多給了女兒一點錢財。他就說。鄭家一向有著家法的。那裡可以為了女兒貧苦的緣故。多給錢財呢。終於不肯受父母給他的錢財。後來他的父親死了。他的母親就送了他一束帛。說道。這是你父親的喪帛呵。現在不做衣服了。就送給了你吧。鄭鼎聽了就哭著說。古禮上說。父親死了。不忍去看他遺傳下來的書。這就是為了手跡留著的緣故。至於見了喪帛的感觸。那是比較遺書還要厲害。我那裡敢忍心受了呢。他的母親就暗地裡把這一束帛。放在女兒的竹箱子里。鄭鼎回到了家裡。才知道。到了第二年去望母親的時候。仍舊拿去還了母親。後來夫家愈加貧苦。終於不受兄弟的一個錢。

二十、【洪蔡安貧】

洪妻蔡氏。以富嫁貧。安居湫隘。紡績躬親。

【原文】

明洪朝選妻蔡氏。閩人。其父夙為大賈。甚富。蔡氏自於歸朝選後。始知世間有貧苦之事。朝選家居湫隘。淖泥滿庭。蛛絲蟲繭。網戶黏壁。蔡氏安之。每遇客至。或餉田夫。親與灶嫗廚婢。均其勞苦。見妯娌紡績。心甚悅之。晝夜習焉。不數月。盡精其業。後朝選官至侍郎。蔡氏從居官舍。布衣糲食。力勤紡績。不異舊時。

孟光之於梁鴻。桓少君之於鮑宣。徐女之於劉愚。皆以富家女而嫁貧儒。克隨夫安貧處約。已為難能可貴。而洪蔡氏後為侍郎夫人。從居官舍。布衣糲食。力勤紡績。不異舊時。更進一層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個姓洪名朝選的人。他的妻子蔡氏。是福建地方人。他的父親是個大商人。家裡很有錢。蔡氏自從嫁到洪家來以後。才曉得世間上是有貧苦的事情。洪朝選家裡的房子、非常低小。地下又是爛泥地。潮濕難走得很。門戶裡布滿的。牆壁上黏滿的。都是些蜘蛛絲和蟲的繭。可是蔡氏很安心地在這種地方住著。遇著了客人到來。或者要給種田的人送飯去。蔡氏就跟著廚房裡的人一同工作。一樣的勞苦。蔡氏又看到了他的嬸嬸姆姆們。紡著紗。績著麻。他就很喜歡。日夜去學習。果然不到幾個月的工夫。各種女工。就練習得很好了。後來他的丈夫洪朝選做到了侍郎的官。蔡氏跟了丈夫在衙門裡住著。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糙的飯米。竭力的紡著紗。績著麻。他的勤儉。仍舊和從前一樣。

二十一、【任琛婚嫁】

任琛躬紉。以儉佐廉。婚取清白。嫁不豐奩。

【原文】

明馬森妻任琛。隨森仕宦。所至必課僮蒔蔬。躬紉絲枲。以儉佐廉。生二子。曰熒。曰夑。有言某尚書欲以女妻熒。任氏謝曰。我家薄宦。何敢逆女高門。後屬森之貧交為蹇修。為燮娶世尚書林女。曰。非以其盛。為清白耳。所生四女。為治奩具。皆不及中人家。戒之曰。吾昔嫁書生。今汝輩公子同歸。慎勿謂儉。厚汝輩多矣。

當馬森舉進士時。家召賀客。有請歌舞為歡者。任氏白姑曰。森素約。亦將有所樹耳。聞之毋乃不安。姑以為然。遂出止之。任氏處處以儉佐廉。故其夫其子。皆以清廉見重於時爾。

【白話解釋】

明朝馬森的妻子。姓任名琛。跟了丈夫上任去。他所到的地方。一定督著僮僕布種菜蔬。自己親自績著絲麻。他自己很勤儉地、去幫助他丈夫的廉潔。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名馬熒。小的名馬燮。有人說。某尚書要把女兒許給馬熒做妻子。任氏就辭謝了說。我們家裡官職很小。家產又沒有。那裡敢仰攀高門呢。後來請了馬森的貧賤時候舊朋友做了媒人。給第二個兒子馬燮。娶了世尚書名林的女兒。任氏說。這不是為了世家的門第大。就是因為他們也是清白的人家。任氏又有四個女兒。嫁給女兒的裝奩。都還不及中等人家。任氏就對女兒們說。吾從前時候嫁了個書生。現在你們都是嫁給貴家公子了。你們不要以為嫁資太少。若是把我以前的時候、和你們比較起來。已經厚待你們許多了。

二十二、【潘郭詩誡】

郭氏誡子。詩句遺徽。為官廉德。勝舞斑衣。

【原文】

明潘維城妻郭氏。少習文史。嘗取古今格言。列諸座隅以自戒。既歸維城。夜每伴其讀書。子洙官至藩司。郭氏嘗示以詩云。願子為官廉以德。殊勝斑衣舞老萊。又雲。人生名利等秋葉。惟許丹心照天地。少從父尚寶卿立彥居京師。當時朝臣。如嚴相張司馬王中丞陸錦衣輩。始終成敗。歷歷記之。時述以誡諸子焉。

潘郭氏事舅孝謹。事妾姑如其姑。事夫兄弟和而敬。固已孝悌兼全矣。蓋其最好太上感應篇。深味有得。故列古今格言於座隅以自儆。記當時朝臣之成敗以誡子。廉詩四句。尤足錄為千秋之仕訓。

【白話解釋】

明朝潘維城的妻子郭氏。從小就讀過了經史百家的書。他曾經把古今名人的格言寫了出來。貼在坐位相近的壁角里。可以常常看見了警誡著自己。嫁給了潘維城以後。夜裡每每陪伴著丈夫讀書。他的兒子名潘洙的。官做到了管銀庫的藩司。有一次。郭氏帶給兒子幾首詩。裡面都是警誡兒子要廉潔的話。那首詩說。但願兒子做官有廉潔的德行。那就勝過老萊子著了斑斕的衣裳。在父母跟前舞著。使得父母心裡歡喜的。又一首詩說。人生在世上。名利兩件事。要看得輕薄像秋天的樹葉。很容易去掉的。只有留得一片丹心。可以照耀天地的。當郭氏幼小的時候。跟了他的父親。就是做了尚寶卿的官。名叫郭立彥的。一同住在京城裡。所以當時朝廷里的官吏。如嚴相咧。張司馬咧。王中丞咧。陸錦衣咧。這一班人的從頭至尾成敗的情形。他都知道明白。他就很詳詳細細地記載了起來。時時說著這種事實。去警誡他的兒子們。

經典國學《二十四廉》原文、譯文

二十三、【李林卻枋】

李妻林氏。夫婦節廉。卻枋再四。守命清嚴。

【原文】

明李廷機致政歸。卒之日。所遺宦橐。僅四十四金。語其妻林氏曰。以二十金治木。以二十金治喪。時泉州蔡太守覓上次二副杉枋。以備選用。林氏曰。治木治喪。皆有成命。公豈不知太師生平乎。往複再四。不受。蔡曰。昔門人厚葬顏淵。夫子不能禁。豈吾麾守斯土。而敢以儉薄待吾師乎。林氏不得已。因取其次者。

郭燮熙謂林夫人與文節公。砥礪清苦。窮達始終如一。真賢配也。其得以同有千秋者。乃不在富貴而在名節。天爵之貴於人爵也如是。而蔡太守不薄待其師。亦不愧為文節門人也夫。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個宰相姓李名廷機的。告老回來。死的時候。他家裡只有四十四兩的銀子。李廷機沒有死的時候。對他的妻子林氏說。把我遺下了的銀子。二十兩去買口棺材。二十兩做了喪事的費用。這時候他有個門生姓蔡的。正做著泉州地方的太守。就送了兩副棺木來。一副上等的。一副次一等的。預備叫林氏揀了去用。林氏說。採辦棺木。辦理喪事。太師都有遺命的。你難道還不曉得太師生平做人的清廉么。送了來。還了去。這樣的有好幾次。終於不肯收受。姓蔡的就說。從前孔子的門人厚葬了顏淵。孔子也不能禁止他們。難道我在這裡做了地方官。那裡敢去薄葬我的先生呢。林氏推辭不掉了。不得已、就拿了一副次等的棺木來葬。

二十四、【申蔣移奩】

蔣氏廉德。蓋世所無。己之奩具。盡遣小姑。

【原文】

明申在廷妻蔣氏。祁陽人。父應春為碭山尉。家殷富。蔣氏自幼不識人世窮苦事。及歸在廷。卸簪珥。卻綺羅。從姑親井灶。夜篝燈伴作。饑寒不告。小姑嫁期迫。在廷力不能辦奩。蔣氏曰。妾嫁未一年。諸所需用皆備。可用以遣妹。在廷曰。非所冀也。蔣氏嗔曰。夫知為妹乎。固妾姑也。敢吝此服器而貽家累乎。在廷嘆服。

嫁女之家。聞有小叔姑則戚。而嫂亦厭惡此兩人。若不可一日有。何者、為姑耳目。譖愬相虐也。能善事小姑。已為賢婦。況己之奩具。母家物也。肯盡數以與小姑乎。乃曰固妾姑也。其廉德、古今一人耳。

【白話解釋】

明朝有個姓申名在廷的人。他的妻子蔣氏。是祁陽地方的人。他的父親。名叫蔣應春。是在碭山縣裡做尉官的。家裡很是有錢。蔣氏從小生長在有錢人的家裡。不曉得人世上有窮苦的事。等到他嫁到了申在廷家裡來。他就卸去了簪環的首飾。脫下了羅緞的衣服。跟著婆婆親自在井裡汲水。在灶下燒飯。每逢晚上的時候。點了燈伴著婆婆做工作。就是肚子餓了。身上冷了。也不去告訴人。後來他小姑的嫁期近了。申在廷的能力。不能替他妹妹置辦妝奩。蔣氏就說道。我嫁過來還不到一年。所有日常要用的東西。都齊備了的。可以給小姑去做嫁妝。申在廷說。這不是我們所敢希望的。蔣氏就生了氣。說、丈夫只曉得幫你的妹妹。可是你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小姑呵。那裡敢吝惜了這幾件器皿和衣服。增加了家累呢。申在廷聽了。嘆息著佩服他的賢德。

經典國學《二十四廉》原文、譯文

【緒餘】

女子之廉。當其承歡膝下。深處閨中。惟父命之是從。無冶容之為悅。蘭姿蕙質。何事鉛華。玉潔冰清。不資錦繡。許字則聽之天命。莫擇富豪。于歸祇盡於人倫。奚須妝飾。其為婦也。不在掌夫家之管鑰。不計享舅姑之田園。先人若有所遺。盡歸娣姒。母家或有所贈。盡獻翁姑。井臼勤操。謀生自給。衣食儉約。日用有餘。尤宜嚴閨閫之清操。杜良人之貪念。既生有子女。更須教導於幼稚。以為先入之基。一瓜一果之弗貪。一絲一毫之不苟。庶幾達則甘受粗糲之養。不願為牲鼎之烹。窮則不取非義之財。亦不為非分之事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梅煮酒論國學 的精彩文章:

宋詞常用詞辭典,咱們一起學一學,讀宋詞三百首不再難
老子-莊子-孔子-孟子-荀子各家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什麼?看過長知識

TAG:青梅煮酒論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