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潘天壽畫收工的牛,賣1.6億,他畫了頭耕地的牛,賣了2.6億

潘天壽畫收工的牛,賣1.6億,他畫了頭耕地的牛,賣了2.6億

本文由長篇名家傳記《徐芒耀的油畫世界》作者陳洪標撰寫

畫馬大師徐悲鴻畫了8匹馬,外加郭沫若題詩,賣了1450萬,還沒有人家畫的一頭牛貴,賣了1.6億,整整貴了10倍。

有人說,一個畫馬,一個畫牛,這個怎麼能比?

聽起來是不能比,成語都說,「風牛馬不相及」「牛頭不對馬嘴」。這牛和馬天生就不能相提並論。

圖為徐悲鴻的奔馬。

其實,這比的並不是牛和馬。

這是拿徐悲鴻最擅長的作品,這作品還是成名作,外加外援團郭沫若的題詩,分量夠重了吧!結果和人家潘天壽並不是最擅長的作品,而且他畫水牛留下了四幅作品,這幅也不是最好的作品,拍賣的成交價卻把徐悲鴻的八匹駿馬甩出了10條街。

如果就從成交價上來看,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潘天壽原來最擅長畫牛,這個事實卻一直被雪藏多年?還是說拍賣市場千變萬化,一時的高低差別算不了什麼……

圖為潘天壽畫山水的作品。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這樣看,既然畫馬大師徐悲鴻最出名的畫馬作品,價格沒有人家潘天壽畫的牛高。那麼,就找一幅徐悲鴻畫的牛來看看。這樣兩位大師不就有可比性了嗎?

這個還真可以拿來比較一下。有些事是需要扯扯。

那我們來看看,徐悲鴻和潘天壽畫的牛怎麼樣?

徐悲鴻和潘天壽兩位大師都很喜歡牛。

圖為潘天壽。

潘天壽因為是農家孩子,從小砍柴、放牛、車水、種田都是他的童年經歷。牛對於潘天壽來說,是童年時光中最好的夥伴,尤其放牛的經歷讓他對牛的習性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悲鴻家裡比較貧窮,買不起牛,家裡的幾畝田,無牛可耕,平時只有幫助有牛的鄰居放牛,在耕作時才可能借牛一用。這种放牛的經歷既成了他的記憶,也成了後來創作中特別喜歡的題材。

圖為徐悲鴻畫像。

兩人在畫牛方面,和李可染、齊白石筆下的牛都不一樣,他們的牛,或顯天趣,或表現吃苦耐勞,而潘天壽和徐悲鴻畫的牛,一個突出牛的堅韌倔強,一個借牛來表現當下的農村生活,同時又寄予一種願望。

潘天壽喜歡畫水牛,比如他畫了一頭耕作完的水牛,靜卧水塘里,作品名稱也叫《耕罷圖》。在題款上,潘天壽就直接表達對水牛的喜愛之情:

「水牛軀體偉碩壯健,性情馴朴耐勞,為農業生產工作者之忠誠戰友,至為可愛。」

圖為潘天壽的畫牛作品《耕罷圖》。

當時正是「改造中國畫」運動的高峰時期,潘天壽身在其中。

畫《耕罷圖》,一方面源自內心對水牛的喜愛,另一方面,水牛堅毅耐勞的性格,符合當時所宣揚與提倡的品質。

而徐悲鴻畫牛,表達對平靜生活的憧憬。在抗戰期間的顛沛流離中,他就多次借畫《牧牛圖》來表達此意。構圖、造型直接描繪現實,畫面樸實自然,注重突出生活的感受。比如《九州無事樂耕耘》,通過瘦骨嶙峋的耕牛和三位老農的疲憊神情和韌勁,來表達三層意思。

圖為徐悲鴻的畫牛作品《九州無事樂耕耘》。

一是刻畫了農民生活辛苦的耕作場景,表達對辛勤勞作的農民充滿敬意。

二是這幅作品是徐悲鴻抱病為郭沫若畫的,畫好後,立刻送給了郭沫若。

為什麼要給郭沫若畫這樣一幅畫?

因為當時郭沫若出席1951年「第三次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並被授予「『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金質獎章」。徐悲鴻一方面是以畫慶賀,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對和平的渴望。

最關鍵的一層意思,徐悲鴻以《九州無事樂耕耘》為題,巧妙的用意在於,表明自己和郭沫若都有著一顆為國為民奔走呼號的文人之心,以此砥礪,共同為建設新中國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圖為徐悲鴻的畫牛作品《九州無事樂耕耘》局部。

正因為以上的原因,讓徐悲鴻這幅看似普通的一頭在耕地的牛,價值倍增。

在1996年中國嘉德春拍中,《九州無事樂耕耘》就創下了當時中國美術專題拍賣的最高價。十多年後,此畫再次拍賣,竟然以2.668億的價格成交,打破了徐悲鴻作品的價格記錄。

同樣,也一下子蓋過了潘天壽那幅拍賣了1.5893億億元的《耕罷圖》。

本文系【陳洪標寫字說畫】原創,由長篇名家傳記《徐芒耀的油畫世界》作者陳洪標撰寫。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洪標寫字說畫 的精彩文章:

56歲齊白石看上18歲保姆,為示好畫了一幅畫,如今賣了9千萬

TAG:陳洪標寫字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