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半導體領域的十大風雲人物,唯一的女強人是誰?
來源:內容來自『 OFweek電子工程網 』,謝謝。
很多業內人士說2018年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轉型之年,隨著摩爾定律的放緩,整個產業也將迎來新的轉折點。總體來說,今年半導體行業仍呈現穩中有升的局面,可以說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是隨著5G、物聯網的發展,很多應用將帶動上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挑戰是材料價格上漲、製程的制約(7nm)、人力成本持續上升……在2018全球半導體仍湧現了很多影響力巨大的人物,它們是整個產業的核心力量,引領全球產業的發展,是行業的風向標。OFweek電子工程網編輯整理了2018年半導體領域的十大風雲人物(排名不分先後),一起來看看吧。
1、意法半導體首席執行官Jean-Marc Chery
Jean-Marc Chery1960年生於法國奧爾良,1984年畢業於法國國立高等技術學院工程系,現任意法半導體首席執行官。在他的領導下,意法半導體圖爾工廠發展迅速,成為世界最大的功率和保護器件製造廠之一。2001年初,Chery調入意法半導體中央前工序製造部,擔任Rousset 8英寸(200mm)晶圓廠的總經理,最後又接管了該地區的6英寸和8英寸晶圓工廠,他把8英寸生產線從項目狀態變成一個周產量達到6000顆的量產工廠。
(Jean-Marc Chery在11月舉辦的深圳媒體見面會上演講)
2018年在Jean-Marc Chery的帶領下,意法半導體也取得了令人可惜的成績,在今年11月深圳舉辦的意法半導體CEO媒體見面會上,筆者也有幸參加,當時他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意法半導體第三季度實現凈營收25.2億美元,毛利率39.8%,營業利潤率15.8%,凈利潤3.69億美元,每股攤薄收益0.41美元。公司交出一份業績穩健的季報,影像產品、功率分立器件和汽車產品的銷售收入增長勢頭強勁,拉動營收同比增長18.1%,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同比顯著增長,這離不開Jean-Marc Chery和公司員工的努力。
2、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
莫倫科夫作為工程師加入高通,在此後的20多年裡,他幫助確立與實施了公司的戰略和技術。莫倫科夫曾負責公司的技術投資,這些技術推動了智能手機成為市場主流。在莫倫科夫擔任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期間,高通成為計算、圖形、多媒體等移動技術的領導廠商,並成功拓展了在3G、4G數據機方面的領先地位。
高通今年與蘋果鬧得沸沸揚揚,但無法磨滅史蒂夫·莫倫科夫對高通的貢獻。高通擁有很多的5G技術專利,明年又是5G爆發的一個小節點,屆時高通又可以靠專利大豐收。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高通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在演講中表示,5G將為所有行業帶來互聯網收益,其中經濟增長和發展機遇都會超過3G和4G時代。更高速、低延遲和更安全的連接將帶來創新。在史蒂夫·莫倫科夫看來,移動技術是強大的驅動力,使得互聯網融入各個領域。隨著5G連接技術推廣,這一發展將更加迅猛,而移動設備將帶來無限的機會。他表示,現在每兩人有一個智能手機,而這在未來還會增加。
3、英偉達聯合創始人黃仁勛
黃仁勛1993年創辦英偉達,1999年,英偉達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圖形處理器(GPU);此後,GPU成為計算機中獨立於CPU(中央處理器)的另一個重要的計算單元。第二年,在公司推出第二代GPU的時候,黃仁勛又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黃氏定律」:英偉達的核心戰略就是產品每6個月升級一次,功能翻一番。黃仁勛為人不張揚,國內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傑出華人的成功之路。其實他的成績已經足夠與王嘉廉和楊致遠等華人IT精英並駕齊驅。同時在用戶口中,他也經常被親切的叫作「老黃」。
英偉達如今是業內最強的GPU供應商,2018年英偉達也取得不錯的成績。今年年初,英偉達在GTC 2018上,英偉達CEO黃仁勛發布了迄今最大的 GPU—Nvidia DGX-2,由16塊各32GB的Tesla V100 GPU組成,提供超算級算力,除此之外,它還推出了第一款自動駕駛處理器 NVIDIA DRIVE ? Xavier和第一款自動駕駛軟體平台 NVIDIA DRIVE,在黃仁勛的帶領下,英偉達也在不斷進步。
4、AMD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博士
蘇姿豐博士是AMD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也是十位裡面唯一的女性,AMD45年歷史上首位女性CEO。自2012年1月加入AMD以來,她曾擔任首席運營官、高級副總裁兼全球業務總經理等職務,擁有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專業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蘇姿豐博士在加入AMD前,于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 擔任高級副總裁兼網路與多媒體部門總經理,負責公司嵌入式通信及應用程序處理器業務全球戰略、營銷與工程。蘇姿豐博士於 2007 年加入飛思卡爾,時任首席技術官,負責公司的技術發展及研發工作。在其任職于飛思卡爾之前,蘇姿豐博士服務於 IBM 長達 13 年之久,在多個工程和業務部門擔任過領導職位,包括半導體研發中心副總裁,負責IBM硅技術戰略發展方向。
據悉,AMD財報顯示,十一月銷量大漲71%,2018年第三季度營業額為16.5億美元,經營收入1.5億美元,凈收入1.02億美元,攤薄每股收益0.09美元。非GAAP經營收入1.86億美元,凈收入1.5億美元,攤薄每股收益0.13美元。AMD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博士表示「我們的營業額連續五個季度獲得同比增長,銳龍、霄龍和數據中心顯卡產品的加速部署大幅拉動了凈收入增長,客戶端和伺服器處理器銷售均顯著增加。展望未來,隨著我們在實現長期財務目標方面繼續取得重大進展,相信我們完全有能力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AMD今年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博士功不可沒。
5、瑞薩電子CEO吳文精
憑藉在汽車、產業、辦公自動化和ICT方面優越的表現,瑞薩電子不但是日本名列前茅的半導體廠商,在全球的半導體市場,瑞薩電子也非常知名,它在MCU、SoC、模擬和功率器件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業績方面也相當亮眼。瑞薩電子2018年一季度財報顯示,當季凈銷售額1859億日元,比上年同期的1776億日元增加了4.7%。當季營業利潤314億日元,比上年同期的291億日元增加了2.3%。
瑞薩電子CEO吳文精通過整合,帶領瑞薩取得了不錯的營收數據。在吳文精看來,公司增長的三駕馬車分別為汽車、工業以及Intersil,2018年完成合併Intersil是它的一大工作亮點。吳文精曾任職於GE 、日本電產以及日本興業銀行時,都有過併購外資企業的經驗,實際上,通過順利整合Intersil,也充分彰顯了吳文精在企業併購方面的能力。
6、英飛凌公司首席執行官萊恩哈德·普洛斯
2018年英飛凌在汽車電子和氮化鎵上的投入很大,11月28日下午,英飛凌在深圳舉辦了CoolGaNTM 媒體見面會,英飛凌大中華區副總裁電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場事業部負責人潘大偉、英飛凌科技奧地利股份有限公司電源管理與多元化事業部資深市場營銷經理鄧巍等高層與數十家行業媒體進行了交流和探討。這款新品也是氮化鎵技術的一大突破。
英飛凌2018財年第四財季(7月1日至9月30日)營收達20.47億歐元(合23.2億美元),同比增長5%,營收亮眼的表現和萊恩哈德·普洛斯的正確領導密不可分。萊恩哈德·普洛斯加入英飛凌已有三十年,最初是一名工程師,六年前正式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開始執掌公司運營,他一直非常看好中國市場,也在努力推動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
7、台積電CEO魏哲家
前不久,台積電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11月合併營收為983.89億新台幣(人民幣219.59億元),同比增長5.6%;前11月合併營收9416.43億新台幣(人民幣2101.60億元),同比增長6.1%。台積電的7nm工藝在全球領先,同時也讓它擁有很多客戶,據台積電CEO魏哲家表示,今年7nm晶圓的營收將佔到總營收的超過20%,2019年台積電將代工100多款7nm晶元,可謂是賺得一筆。
作為台積電的CEO魏哲家,他的工作也是非常出色,他堅定不移的研究7nm半導體工藝,對AI技術的投入都讓台積電保持全球領先的位置。魏哲家還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的理事長,他也積極支持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眼光獨到。
8、富士康半導體掌舵人郭台銘
富士康能成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郭台銘功不可沒。而隨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郭台銘的半導體帝國夢也開始慢慢實現。2018年絕對是富士康在半導體領域的重要一年,富士康在9月28日與山東濟南市政府簽約,共同籌建濟南富傑產業基金,基金規模高達37.5億元人民幣。資金主要用於富士康的現有半導體產業項目,富士康將促成一家高功率晶片公司和五家積體電路設計公司落地濟南。
前不久,據知情人士表示,富士康正在與珠海政府進行最後洽談,欲利用90億美元的資金,在珠海建設晶元廠,該晶元廠將會用於製造8K電視和攝像機圖像感測器的晶元組,以及工業用感測器晶元和設備。2018年,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上市,一直以來,富士康在郭老闆的領導下穩步前行,富士康能堅定半導體路線,離不開郭台銘的努力的支持。
9、中星微集團創建人鄧中翰
鄧中翰,1968年9月5日出生於江蘇南京,微電子學、大規模集成電路及系統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團創建人、董事長,數字多媒體晶元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他是「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被稱為「中國芯之父」。1997年加入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公司做高級研究員,1997年12月,結合矽谷的風險投資基金,創建了美國矽谷半導體公司Pixim Inc,領導研製高端數碼成像半導體感測器。鄧中翰博士設計的「星光」數字多媒體晶元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中星微集團由多位來自矽谷的博士企業家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創建,啟動並承擔了國家戰略項目——「星光中國芯工程」,致力於數字多媒體晶元的開發、設計和產業化。鄧中翰帶領中星微為「中國芯」夢想不斷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中星微今年組建成立了「AI晶元公司」,第二代AI晶元即將發布,中星微也成為國內前五的半導體設計公司,2016年中星微曾;量產了中國首款嵌入式神經網路處理器(NPU)晶元。
10、寒武紀CEO陳天石
陳天石,1985年6月生,江西南昌人。2010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為計算機體系結構和計算智能。2016年至今任中科寒武紀科技CEO,研發出我國首款人工智慧晶元寒武紀。寒武紀科技是全球智能晶元領域的先行者,宗旨是打造各類智能雲伺服器、智能終端以及智能機器人的核心處理器晶元。
2018年,寒武紀科技不斷取得新的成績,在2018年推出的MLU100機器學習處理器晶元,運行主流智能演算法時性能功耗比全面超越CPU和GPU。目前,寒武紀已與智能產業的各大上下游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今年6月,寒武紀完成數億美元B輪融資,估值25億美元,成為中國最大的AI晶元獨角獸企業,陳天石的領導能力有目共睹。
隨著中國AI和晶元產業的發展,不管是傳統的晶元還是AI晶元,中國企業均已布局,未來它們將與全球最頂尖的半導體企業競爭,搶佔全球市場。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CEO的正確領導,它們是企業的掌舵人,也能左右企業的發展方向,2018年這些半導體精英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核「芯」力量。
福利
點這裡先進IC封裝技術完整PPT首次分享 限時領取哦!


※2019年將有過半手機使用OLED屏
※中科大研製出自主知識產權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
TAG:摩爾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