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果敢現狀:昔日國門漢字被去除,緬文越來越重要
滿是漢字的果敢大廟
說起果敢,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只知道這裡是緬甸。其實緬甸果敢他是一個自古漢人為主的地方,只是清光緒年間被滿清割讓給了當時的英緬政府。英國管制當地後,果敢本地並沒有變化,以後百年果敢人還是說漢話,寫漢字,傳承中華文化。但是這一切卻在近十年來在悄然變化,果敢昔日的緬甸漢文化也逐漸緬甸化。
上圖為2008年時緬甸果敢的國門,國門上為漢字書寫
果敢在近代參與抗日和緬甸建國,當地土司楊振才與緬族等簽訂《彬龍協議》,果敢族在果敢可以自我管理和使用本民族文化。
自2009年緬甸果敢第一特區主席彭家聲被緬甸政府軍趕走,果敢開始納入緬甸中央政權管轄,果敢改稱為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圖為果敢地圖。
果敢自治區成立後積極融入緬甸,在文化教育上,積極推到果敢的緬文教育,自治區開辦了專門教授緬文的政府中學。圖為果敢政府二中,專門教授緬文
2009年之後,果敢漢文獨大局面改變,做為緬甸一部分,果敢被緬甸政府軍攻克後,緬文自然最先進入果敢,昔日果文獨大(果敢稱漢文為果文),緬文為輔也變為緬文為主,果文為輔。圖為現在果敢國門上中緬文對照變成緬文獨大,昔日漢文已經不復存在。
在緬甸果敢自治區昔日緬中文對照出現的緬文,現在已經成為果敢主要文字,政府部門基本上是緬文獨大。圖為果敢政府部門前只有緬文。
圖為果敢自治區開會時已經很少看到果敢人的母語果敢漢文。
果敢老街市街頭政府標牌,為了讓民眾看懂,使用漢緬兩種文字,以緬文為主。
而果敢漢文方面,則是延續以往政策,果敢人重視教育,所以民間辦學力度較大。
而在果敢民間,由於自古使用漢字,緬文是試行時間還不算長,所以街頭依然是漢字的主體。


※此小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共和國,建國曆程頗具傳奇色彩
※台北故宮藏清朝與葡萄牙不平等條約原件,講述了澳門被割讓全過程
TAG:越南古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