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幾百年前的文具,流傳幾十代人,依然光彩奪目,現已是珍稀文物

幾百年前的文具,流傳幾十代人,依然光彩奪目,現已是珍稀文物

幾百年前的文具,流傳幾十代人,依然光彩奪目,現已是珍稀文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中國歷代的文人,對於文房四寶都非常看重,讓它們不僅承擔了文化的功能,更是成為了收藏用品。有些文具,質量出色,做工精細,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吹捧,身價倍增。比如硯台,本是「研墨使和濡」所用,後來形成了包括洮河硯、端硯、歙硯、澄泥硯在內的四大名硯。

四大名硯中澄泥硯的名氣雖然不算最為響亮的,但它以溫潤如玉、聲若金石、發墨如油的特點,成為了最有看頭的一種。天津博物館就收藏了一件明代時的澄泥硯,叫作明荷魚硃砂澄泥硯,不僅是澄泥硯中的傑作,更是硯台甚至文房四寶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幾百年前的文具,流傳幾十代人,依然光彩奪目,現已是珍稀文物

澄泥硯的製作工藝歷史非常悠久,它是用過濾後的細泥,放入適當的添加劑,經過能工巧匠的琢磨雕刻後,再精心燒制而成。這個工藝過程在唐宋時期就已經成型,而在明代時達到巔峰。澄泥硯的添加劑和細泥,共同決定了它的顏色。在清代收藏鑒定大師朱二垞撰寫的《硯小史》中就提出:


澄泥之最上者為鱔魚黃,其次為綠豆砂,又次為玫瑰紫……然不若硃砂澄泥之尤妙。

幾百年前的文具,流傳幾十代人,依然光彩奪目,現已是珍稀文物

也就是說,一般公認硃砂色的澄泥硯是無上妙品,可遇而不可求。天津博物館收藏的明荷魚硃砂澄泥硯正是這樣一款硃砂色的澄泥硯。它通體以硃砂色為主,又帶有黑色等其它色澤,單調而不乏味。各種顏色之中的過渡自然而清晰,方正端莊,散發出迷人的色彩。

澄泥硯的雕工,也是展現其價值和收藏魅力的重要方面,它的雕刻技術,分為浮雕、半起胎、立體、過通等多種類型。更為重要的是,它不同於普通石硯,不用圖紙,沒有雷同,完全憑藉工匠們自己的靈感和對澄泥硯的理解,一氣呵成。

幾百年前的文具,流傳幾十代人,依然光彩奪目,現已是珍稀文物

明荷魚硃砂澄泥硯的造型是以魚形為硯身,雕刻有荷花映襯其中,造型生動活潑,細緻傳神,又絲毫沒有人工的矯揉造作,顯得自然清新,古樸厚重。荷葉象徵著高潔,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質,寄予了君子超凡脫俗,不染塵世的高貴品質。

有沒有經過名人的流承,也是文房收藏的重要一環。在明荷魚硃砂澄泥硯的底座,銘刻有多行文字,代表著部分主人對它的珍愛。其中最上方用隸書銘刻著:「給諫公賞」,這裡的賞是賞玩的意思,「諫公」即清代乾嘉時期著名文人宋澍。

幾百年前的文具,流傳幾十代人,依然光彩奪目,現已是珍稀文物

最下方是隸書銘「初頤園大司馬贈 宋開萊藏」,中間部分用楷書銘楷書銘刻:「離塵垢 伴文人 腹中書滿 同上龍門。宋開蕤」。「頤園」是初彭齡,與宋澍既是同鄉也是同朝為官的好友,從銘文中可以看出,這是初彭齡送給宋澍的賞玩之物,而又先後被宋澍的長子宋開蕤與三子宋開萊收藏。文人之中的雅好和風月,在這方硯台之間展露無餘,而宋氏族人對此的喜愛,可見一斑。

在硯台的盒蓋之上,又有一段銘文,說明了硯台的出處:澄泥荷魚研 初頤園家舊物,河間吳棠湖購得收藏。原來,清代時著名收藏家吳棠湖機緣巧合之下,又得到了他,並引為珍藏。

輾轉經過數人之手後,這方硯台最終被著名文物收藏家徐世章先生所得。在1954年,他的親屬將這方珍貴的硯台捐獻給了天津市政府,讓他從私人把玩欣賞的收藏品,變成了供國人共同欣賞的公共藏品。昔日秘而不宣,從不示人的寶貝,現在也成為了珍稀文物,得到了妥善的保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2400年前的寶劍,幾乎沒有鏽蝕,依然寒光逼人,現已是鎮館之寶
最無存在感的開國皇帝,父親和兒孫都有特殊待遇,唯獨他不被待見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