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同人:周公的軍事思想;卦十三:乾上離下,天火同人

同人:周公的軍事思想;卦十三:乾上離下,天火同人

同人: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

六二:同人於宗,吝。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上九:同人於郊,無悔。

「同人卦」講的是周王朝會諸侯之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賓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時聘曰問,殷覜曰視。以軍禮同邦國,大師之禮,用眾也。」鄭玄(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學大師)註:時見者,言無常期。諸侯有不順服者,王將有征討之事,則既朝覲,王為壇於國外,合諸侯而命事焉。《春秋傳》曰「有事而會,不協而盟」是也。殷猶眾也。十二歲王如不巡守,則六服盡朝,朝禮既畢,王亦為壇,合諸侯以命政焉。所命之政,如王巡守。殷見,四方四時分來,終歲則遍。

狹義來講,「同」指的是「殷見」之禮,廣義來講,這六種周王與諸侯的相見之禮都謂之「同」(朝、宗、覲、遇、會、同)。

「朝、宗、覲、遇」為周王在春夏秋冬四季會見諸侯之禮的名稱,《周禮》與《禮記》中經常簡稱為「朝覲」,這是舉「春秋」兩季來代表四季。

會、同」則是周王會見順服的諸侯以商討如何討伐不順服者,通常是在國外(郊、野)設壇,會見諸侯並分配任務,征伐不服。

「會」是不定期的會見,「有事則會,不協而盟」,只要有事就會見,有不協調的事就會盟。「有事」指的是「征討之事」。

「同」則是定期的會見,每十二年周王要巡守遍所有諸侯之國(巡守:亦作「 巡狩 」,謂天子出行,以視察諸侯所守之地,即諸侯之國。)。未巡守,則為「同」,也就是四方諸侯依四季分別前來,朝覲周王。東方諸侯春季來,曰朝;南方諸侯夏季來,曰宗;西方諸侯秋季來,曰覲;北方諸侯冬季來,曰遇;如此一年結束時也就相當於見過四方諸侯。

「會、同」往往都是因為征伐之事,故在《周禮》中「會同」經常是與「軍旅」、「師役」並稱,這也是為何同人卦爻辭中多次出現征伐情節的原因。

同人卦:乾上離下,天火同人。《周易·易傳·雜卦傳》:「同人,親也」;《周易·易傳·大象傳》:「天與火,同人」。1、乾為天為陽,清輕之氣屬陽,上浮,為天;離為火,火性炎上。乾陽上浮,離火自下炎上,離火與乾陽的性質、本性相同;故謂之「同」,同人卦。2、離為火為附(附著), 「離火」產生清輕之氣,上升附著在、聚集在「乾天」之下。「離火」附著、聚集在「乾天」之下;謂之「同」,同人卦。

同人: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同人:眾人聚集在野外(設壇祭天),亨通。有利於渡過大河(渡過危險)。 有利於君子堅守正道。

同人:眾人;指的是眾諸侯、以及其軍隊。

野:野外。《爾雅·釋地》:「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

亨:亨通、順利。

貞:正,正道。周朝信奉「天命觀」,祭天便是天命觀的具體體現。祭天為「正,正道」。

釋義:同人:與人合會,眾人聚集在一起。古人逢大事,會聚集在城郊、野外設壇祭天,祈求上天庇佑,萬事通順。同人於野,便是眾人在野外設壇祭天。結合爻辭看「同人」為周王「會、同」諸侯及軍隊,在郊野設壇祭天,以征伐不服。眾人設壇祭天,以祈上天庇佑;眾人同心,其利斷金,故有利於涉險渡河;有利於君子奉天承命,守中持正。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

初爻、陽爻:眾人在成周洛邑聚集(以伐不服),沒有過失。

同人:眾人;指的是眾諸侯、以及其軍隊。

門:指的是「成周」。成周洛邑是宗周豐鎬的門戶,洛邑其中一個營建用意便是成為宗周豐鎬的屏障,成為阻擋叛亂的門戶。

無咎:無:沒有。咎:過失,過錯。

釋義:初爻為地位,地下;事情的初萌階段。同人卦為討伐不服,此爻講的是在諸侯反叛剛開始的時候,就在成周洛邑聚集諸侯和軍隊,以儘快討伐,不使叛亂蔓延、做大;防患於未然,及時察覺不服,及時平叛,故曰「無咎」。

周伐商成功後,建立西周;西周建國初期,主要是預防殷商遺民的叛亂,並加強對東方(原殷商統治地區)的控制。周公東征平定三監之亂後,營建「成周洛邑」,將殷商遺民遷移至此,並駐紮成周八師於此進行監視,以防作亂。「成周洛邑」是天然的糧倉,並駐紮成周八師,周王可以在此會同諸侯,威懾諸侯,此地東可以控制東方各諸侯國,西可以保衛宗周,南可威服淮夷,北可扼幽燕。此爻講的是周公的軍事思想:防患於未然。

另一種解釋:同人於門:講的是眾人(諸侯及軍隊)聚集在王城國門處進行「禜門」之禮,以消災去禍,故曰「無咎」。「門」指的「禜門」之禮(禜:【yíng】,古代一種祈求神靈消除災禍的祭祀)。《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類,二曰造,三曰禬,四曰禜,五曰攻,六曰說。」;「鬯人掌共秬鬯而飾之。凡祭祀,社壝用大罍,禜門用瓢齎,廟用修」,「禜門」《通典》:「所祭門,國門也」。「禜」為古禮之一;《左傳·昭公元年》:「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於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之。」;《左傳·庄公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於社、於門,亦非常也。」,杜預注曰:「門,國門也」。

六二:同人於宗,吝。

二爻、陰爻:眾人在宗周豐鎬聚集(以伐不服),羞愧。

同人:眾人;指的是眾諸侯、以及其軍隊。

宗:指的是「宗周」。宗周即豐鎬二京;豐京是周朝宗廟和園囿的所在地,鎬京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合稱豐鎬。

吝:羞愧、恥辱。

釋義:二爻為地位,地上;事情已成、做大時期。講的是在宗周豐鎬聚集諸侯和軍隊討伐不服,也就是說中原已經失守,宗周的東方、中原地區已是天下大亂,不得以只能在宗周聚集還臣服的諸侯和軍隊,東征討伐不服(暗指「三監之亂」),故曰「吝」,羞愧。沒有及時察覺不服,及時平叛,導致天下大亂,此為「吝」,羞愧。講的是周公的軍事思想:明德配天,君王有德則天下歸心。

另一種解釋:同人於宗:講的是只有南方諸侯勤王(另外三個方向的諸侯沒有到此勤王),故曰「,羞愧「宗」指的「南方諸侯」。《周禮》講說周王未巡守諸侯之國時,則為「同」,即四方諸侯依四季分別前來,朝覲周王。東方諸侯春季來,曰朝;南方諸侯夏季來,曰宗;西方諸侯秋季來,曰覲;北方諸侯冬季來,曰遇;如此一年結束時也就相當於見過四方諸侯。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三爻、陽爻:把軍隊埋伏在草木之中,(並)佔據高山,使敵人多年不敢興兵(作亂、入侵)。

伏:潛藏,埋伏。《老子》「福兮禍所伏」。

戎:兵車,軍隊。《詩·小雅·六月》「元戎十乘」;投筆從戎。

莽:草叢。

升:登,上,登上。《尚書·畢命》「道存升降」;升堂。

陵:大土山。高陵:高山。

三:多。三是「虛數」,表示多: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歲:年的別稱。《詩·豳風·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詩·魏風·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興:興起,起來,發動。《戰國策·燕策》「不敢興兵」。

釋義:三爻為人位,小人位,平民位;西周時期採用寓兵於農的形式(兵農合一),故平民也是軍、軍隊。此爻講的是把軍隊駐紮在草木叢深的高山(高地)處,憑藉高山險峻地勢,使敵人多年不敢興兵作亂,興兵進犯。周公營建成周洛邑,便是因為洛邑東邊有伊闕之險隘,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洛邑和宗周豐鎬之間還有函谷關之要塞和潼關之險,皆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可以保衛宗周豐鎬不受進犯。《孫子兵法·軍爭篇》:「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此用兵之法也。」用兵的原則是:對佔據高地、背倚丘陵之敵,不要作正面仰攻,…….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則。高陵勿向:不要去攻擊佔據了高地的敵軍。背丘勿逆:不要去攻擊背靠著丘陵的敵軍。此爻講的是周公的軍事思想:居安思危,佔據地利,震懾不服。

西周的兵制採用兵農合一,軍政合一,寓兵於農的形式。國人當兵打仗,野人供應糧草和提供運輸,常備兵很少。國人平時農耕,農閑時接受軍事訓練,戰時操戈,即國有大敵時調用從兵。國人三季務農,一季講武,每隔三年進行一次大演習;遇有戰事,要隨時聽從調發,充任徒卒(步兵)。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四爻、陽爻:依仗其高大的城牆,使敵人攻克不下來,吉。

乘:憑持、依仗、利用。《過秦論》「因利乘便」;《治安策》「乘今之時,因無之助。」;乘勝追擊;乘人之危;乘風破浪。

墉:城牆,高牆。《詩·召南·行露》「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左傳·昭公十八年》「祈於四墉」。

弗:不。

克:攻下,戰勝,打敗。《左傳·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釋義:四爻為人位,大人位,諸侯、貴族位。此爻講的是諸侯建國建都建邑時要修築高大的城牆,憑藉高大堅固的城牆,可以阻擋敵人,使敵人不能攻克,得吉。成周洛邑是天然的糧倉,並駐紮有成周八師,周王在此朝會諸侯,威懾諸侯;此處建都洛邑東可以控制東方各諸侯國,西可以保衛宗周,南可威服淮夷,北可扼幽燕。此爻講的是周公的軍事思想:有備無患。

劉邦稱帝,朱元璋得天下,靠的都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1972年12月10日《關於糧食問題的報告》毛澤東說:「根據我們現在所處的國內外形勢和我們所堅守的社會主義制度和無產階級立場,我們要『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把九三和九四的爻辭合在一起便是秦始皇修築長城,抵禦匈奴的戰略思想。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五爻、陽爻:王師戰勝歸朝,與眾人相逢,眾人先號啕大哭而後大笑。

同人:眾人;指的是眾諸侯、以及其軍隊。

號咷:大聲痛哭。號:大聲哭,哭而有言。咷:【táo】,同「啕」,放聲痛哭。

大師:周王、諸侯的軍隊。大:對周王、諸侯的敬稱。師:泛指軍隊。《左傳·庄公十年》「十年春,齊師伐王」。

克:戰勝,勝利。

遇:相逢,不期而會。

釋義:五爻是天位,天子位。此爻講的是周王會同諸侯討伐不服,王師勝利平叛後班師回朝,與眾人不期而會,喜極而泣,先號啕大哭而後笑。講的也是周公東征三年,平定三監之亂後,班師返回宗周豐鎬的景象。此爻講的是周公的天命觀:周王有德,上天佑之;王師有德,萬眾歸心。

另一種解釋:「同人」指的是不服諸侯之國的國人。不服諸侯失德,導致國人生靈塗炭,「同人先號咷」;周王討伐不服,攻克不服之諸侯後,諸侯之國人喜迎王師「大師克,相遇」,故「同人而後笑」;體現的是周王有德,天下眾人嚮往之。

上九:同人於郊,無悔。

上爻、陽爻:眾人在郊外聚集(設壇祭天),沒有過失。

同人:眾人;指的是眾諸侯、以及其軍隊。

郊:郊外。《爾雅·釋地》:「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

悔:悔恨,過失,災禍。《詩·大雅·抑》「庶無罪悔」。

釋義:上爻是天位,上天;事物發展的終極狀態。「同人」是討伐不服,終極狀態是討伐結束,成功平亂。此爻講的是平定不服諸侯後,周王會同諸侯及軍隊在郊外設壇祭天,以告天帝,以謝上天庇佑,沒有過失。

同人卦闡釋的周公軍事思想:藉助有利地勢,因勢利導,有德守禮,居安思危,有備無患,防患於未然。

卦序上,「泰、否」兩卦已完成一個興衰循環,「泰」卦是太平盛世,至「否」卦則是由盛轉衰,世局混亂,天下閉塞。從「否」卦轉至「同人」卦則是天子會同諸侯以解決動亂。會同則事可通,《周易·易傳·序卦傳》:「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得「同人卦」者,凡事需認清敵友親疏,並以求他人相助為宜。

以上,便是我對《周易·易經》同人卦的釋義

下節 大壯卦:震上乾下,雷天大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梓歸 的精彩文章:

易經講:小人吃肉是惡劣的事,罪大惡極,小人吃肉為否,為什麼?

TAG:梓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