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閻錫山打了敗仗,卻帶著士兵大搓了一頓,還收穫巨額財富

閻錫山打了敗仗,卻帶著士兵大搓了一頓,還收穫巨額財富

民國時期的時候,有一段地方軍閥割據的歷史,閻錫山是山西軍閥的帶頭人。在山西這一代興風作浪,後世對於閻錫山的褒貶不一,但是不可否認,閻錫山是一個頗有手腕的人。閻錫山是個土生土長的山西人,他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個地主,年幼的閻錫山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對於金錢、財富的打理上面獨有自己的門路。

十九歲的時候,閻錫山考上了山西的軍校,光緒時候,因為國家政策的實行,閻錫山有幸在清政府的資助下去日本學習,從這之後的閻錫山正式踏上了從軍之路。

孫中山帶人辛辛苦苦掀起辛亥革命,卻讓袁世凱撿了個便宜,當初與孫中山一起參加革命的人或多或少都遭遇到了打擊,或是被迫下台,閻錫山卻是一個意外。多年的環境與闖蕩造就了閻錫山能屈能伸的個性,在袁世凱面前,閻錫山沒有表現出一絲的不滿與激進,他乖巧的彷彿是一個幼兒園可以領小紅花的寶寶,一副但憑領導調遣的架勢和忠心,很快就博得了袁世凱的好感。

閻錫山是一個識時務的人,辛亥革命之後他就漸漸地收斂了自己身上的銳氣,不論當時掌握話語權的是誰,閻錫山都能在他的手下存活。大環境之下,閻錫山永遠都是溫順的,隨時可以轉型的。當時黎元洪與段祺瑞鬧不和,雙方針尖對麥芒,很多手下的人都被迫站隊。

閻錫山表面上是站到了段祺瑞這一邊,但是卻不會冒犯敵對方的人。當時張勳率兵出征,想要復辟王朝,段祺瑞派老將閻錫山出兵鎮壓。閻錫山不是打不過張勳,但是他不想成為幫派鬥爭下的犧牲品。為自己、為國家鬥爭的時候,閻錫山是勇猛無敵的,但是這樣沒有意義的紛爭,他根本不願意摻和。

所以呈現的局面就是閻錫山率領晉軍出兵,豪氣凜然,但是私底下閻錫山吩咐了,不要太拼,象徵性打兩下就行,保命要緊。戰場上的晉軍,來勢洶洶,但其實雷聲大雨點小,根本沒有拼盡全力打,眼看著形勢不對,立馬撤退。

結果可想而知,閻錫山敗了,看著歸來的敗將,閻錫山不但沒有生氣,還大擺酒席,請他們狠狠的搓了一頓。閻錫山心裡明白,這一仗,不虧。除了不會直接得罪人,段祺瑞發放了大量的軍費,可是這場仗根本沒有花多少錢,所以都被閻錫山收入囊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布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95式步槍成為主導,但81式步槍依舊可見,沒被取代有何隱情?
宋朝窮苦秀才,接連剋死兩任妻子,岳父把第三個女兒託付與他

TAG:阿布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