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拼多多「變了」?看看網民怎麼說?

拼多多「變了」?看看網民怎麼說?

2018年年底,對科技、互聯網公司來說是一個寒冬。80%IPO的基石投資人在虧錢、新經濟公司大幅裁員等新聞屢見報端,這些動蕩是很多公司過去未曾歷經的。

與此同時,有一些公司,在整體的頹勢中依然保持著出人意料的高速增長,其中代表之一就是拼多多。

五個月前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卻深陷「山寨、售假」輿論漩渦的拼多多,目前似乎已經走出多事之秋的陰影。在媒體及社會看來,似乎一貫野蠻生長,與「品牌」站在對立面的「拼多多」開始「革命」,擺脫「拉低消費水平」「假冒偽劣」等標籤。總體來看,網民對於拼多多的印象轉變表現為以下方面:

「消費降級」「拉取用戶」VS「體驗升級」「贏得用戶」。12月26日,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8年電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拼多多已躋身電商第一陣營,用戶佔比已經達到了33.2%,僅次於淘寶的41.8%,成功地超過了天貓、京東、蘇寧。

這樣的成績,讓許多網友表示:我們總是以「五環內人群」的眼光去嘲笑和鄙視「五環外人群」的拼多多,用亮瞎眼的數字打破質疑,讓人深思。

針對之前輿論場上對拼多多冠以的「消費降級」標籤,部分網友表示並不認同,他們認為拼多多做的是消費分級下的消費升級,讓下沉用戶得到更多、選擇更多,增強獲得感,並表示它帶給消費能力不高的人以希望,是用戶認可的緣由之一。此外,還有許多用戶指出拼多多在不斷升級,試圖在用戶體驗升級和品牌形象維護層面突圍。

網友認為體驗感的升級具體表現在:一,拼多多在購物節優惠補貼、APP界面的陳列方式、首頁宣傳推介等方面都在向淘寶等電商正規軍靠攏;二,拼多多不再依靠低價和炒作的銷售方式,曾經最具特色的砍單拼團模式退居二線;三,早期主打的「社交電商」概念被弱化,前期塑造新鮮感吸引市場流量的拼多多,開始回歸高性價比的產品形象的塑造上。

「因為低質量產品離開拼多多」VS「因為品牌國貨選擇拼多多」。2018年,拼多多憑藉社交屬性和遊戲化的運營所帶來的新鮮感,獲得用戶的廣泛關注,但隨之而來的山寨和假貨,讓拼多多在2018年7月上市後深陷輿論漩渦,行業及社會的普遍觀點認為低質量低產品難以讓拼多多獲得持續增長。出乎網友意料的是,12月份,拼多多在品牌升級、供應鏈改造方面的創新,一定程度上扭轉了輿論印象。

在雙十二當天,拼多多宣布啟動「新品牌計劃」,為處於「食物鏈底端製造業」的「國外知名品牌代工廠」提供扶助,依託中國品牌滿足用戶高質量產品需求。「新品牌計劃」推出的兩周,近500萬人瘋狂湧入拼多多觀看國產工廠直播,已有700家工廠申請參與其中,且相關數據仍在持續增長。

網友指出,作為中國傳統製造工廠,缺乏有效的反饋通道與靈活應變的機制,自主品牌的價格優勢難以轉化為市場規模,向來是「中國民族產業」不能承受之重,並表示,拼多多發起的「新品牌計劃」聚焦這些痛點,通過直播工廠流水線的方式,從產品源頭上為國產品牌正名,讓大家親眼見證「外國的月亮不比中國的圓」,用平凡的價格也能買到過去的「國際品質」產品。

「野蠻式生長忽視消費者利益」VS「企業管理正在走向規範化」。過去,在不少網友看來,拼多多在商業模式上是一種野蠻式生長,針對拼多多的維權案件以及媒體的公開批評數見不鮮。社會輿論表示拼多多在監管方面未能給予足夠重視,使得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最近輿論場上關於拼多多產品質量的攻訐有所減弱,拼多多釋放出的積極信號也讓網友評論道:企業管理正在逐漸走向規範。

在「權健風波」中,繼京東、阿里、蘇寧屏蔽權健產品之後,拼多多也加入其中,輿論認為拼多多此舉意味著「國內主流電商上的權健商品已經全線下架」,並表示肯定。

此外,拼多多近日定製了《拼多多商家信用管理規則》,2019年1月1日起將開始生效。《規則》明確指出,失信商家不能再次申請入駐平台,情節嚴重者還將把相關信息報送市場監管等部門。媒體及網友對此予以期待,認為拼多多完善獎懲機制,將有助於逐步提升品牌形象。

未來一年即將開始,拼多多前路如何,這也是整個電商行業乃至全社會的追問之一。

— [ THE END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媒體指數 的精彩文章:

2018年12月謠言大集合,你都被哪些謠言「套路」過?

TAG:新媒體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