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rlyl物種說】今日-黑鸛

【rlyl物種說】今日-黑鸛

rlyl陪你每天認識一個新物種

(總第752篇)

好好學習 天天想上

黑鸛站立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鸛形目 Ciconiiformes

科:鸛科 Ciconiidae

屬:鸛屬 Ciconia

種:黑鸛 C. nigra(Linnaeus, 1758)

黑鸛飛翔

物種介紹 Introduction

中文名:黑鸛(拼音:hēi guàn);

英文名:Black stork;

學名:Ciconia nigra。

黑鸛,又叫黑老鸛、烏鸛、鍋鸛。中國國家I級保護動物。是一種體態優美,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繁殖地分布於歐亞大陸,越冬地可達非洲中部、印度、中國南方。棲息於河湖沿岸、沼澤地區,營巢於峭壁或濕地高樹上。成年黑鸛的聲帶退化,不會發出叫聲,但能用上下嘴快速叩擊發出「嗒嗒嗒」的響聲。食物主要是魚類,如鯽魚和條鰍,約佔80%~90%。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黑鸛頭部特寫

體長:95-100厘米

體重:3公斤

生命:31歲

食性:魚類、昆蟲、蛙

繁殖:每窩產卵4-5枚

習性:遷飛時結群活動,平時單獨活動

分布:亞洲、歐洲、非洲

黑鸛家庭


外形特徵 Description

黑鸛體長95-100厘米,翼展144-155厘米,重量3公斤。 黑鸛鮮紅色的嘴長而直,基部較粗,往先端逐漸變細,鼻孔較小,呈裂縫狀。它的腿也較長,脛以下的部分裸出,呈鮮紅色,前趾的基部之間具蹼。眼睛內的虹膜為褐色或黑色,周圍裸出的皮膚也呈鮮紅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為純白色外,其餘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線下,可以映出變幻多端的綠色、紫色或青銅色金屬光輝,尤以頭、頸部的更為明顯。幼鳥的頭、頸及上胸均為褐色,頸及上胸羽端棕褐色,呈點斑狀,翼羽及尾微綴以淡棕色,胸腹中央微沾棕色,嘴及腳為褐灰色。

黑鸛的卵


生態習性 Ecological Habit

黑鸛棲息於河流沿岸、沼澤山區溪流附近。多在山區懸崖峭壁的凹處石沿或淺洞處營巢,或在綠洲濕地高大的胡楊樹上營巢,有沿用舊巢的習性。 成年黑鸛的聲帶退化,不會發出叫聲,但能用上下嘴快速叩擊發出「嗒嗒嗒」的響聲。食物主要是魚類,如鯽魚和條鰍,約佔80%~90%,其次為蛙,也食螻蛄、蟋蟀、龍虱等昆蟲,蛇和甲殼動物。黑鸛是一種遷徙鳥,但在西班牙大部分留居,僅少數經過直布羅陀海峽到西非越冬;在南非繁殖的種群也不遷徙,僅在繁殖期後向四周擴散,主要做局部的高度運動。繁殖在歐洲的種群,幾乎全部遷到非洲越冬,其中少數在西歐繁殖的種群主要經直布羅陀海峽到西非。在西古北區和東歐繁殖的種群主要穿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沿地中海東端遷往非洲越冬;在西亞繁殖的種群主要遷到印度越冬;而在俄羅斯東部和中國繁殖的種群,主要遷到我國長江以南越冬;遷徙時常成10餘只至20多隻的小群。主要在白天遷徙。遷徙飛行主要靠兩翼鼓動飛翔,有時也利用熱氣流進行滑翔。遷徙時間秋季在我國主要在9月下旬至10月初開始南遷,春季多在3月初至3月末到達繁殖地;在歐洲秋季多在8月末至10月離開繁殖地遷往越冬地,春季在3~5月到達繁殖地。夏天在中國北方繁殖,秋天飛往南方越冬。遷飛時結群活動,平時則單獨活動,繁殖季節成對活動。

黑鸛雛鳥


生長繁殖 Growth and Breed

黑鸛1年繁殖1窩,每窩通常產卵4-5枚,也有少至2枚和多至6枚的。卵橢圓形,白色、光滑無斑,大小為62~71mm×47~55mm,平均67.1mm×50mm,重66~88g,平均77.3g。由雌雄親鳥輪流進行,孵化期31天。剛孵出後全身被有白色絨羽, 黑鸛雛鳥是晚成性鳥類,留巢期甚長,70日齡時才具飛行能力,並可在巢附近做短距離的練習飛行,75日齡後可隨親鳥到河湖岸邊或河漫灘覓食,夜晚仍歸巢棲息,直至100日齡後才不歸巢,跟隨親鳥到更大範圍內活動。幼鳥在3-4齡時性成熟。據環志觀察,最老的環志鳥在18年時回收,據籠養條件下的觀察,最高黑鸛壽命可達31年。


地理分布 Distribution

黑鸛在國外的分布亦很廣,繁殖在從歐洲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德國、西班牙、葡萄牙、東歐、往東經蘇聯和蒙古到西伯利亞東部、俄羅斯遠東、朝鮮等整個歐亞大陸古北區範圍,大約在北緯40°~60°的整個區域,它也繁殖在南非,從尚比亞和馬拉維到開普省;越冬在西非、東非、非洲東北部和亞洲南部,從巴基斯坦西部經印度北部到東南亞和我國南部。

中國:繁殖於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天山山地、阿爾泰山地、準噶爾盆地和東部盆地、青海西寧、祁連山、甘肅東北部、中部、西南部祁連山、西北部張腋、酒泉、敦煌、內蒙古自治區西北部、中部伊克昭盟、東勝、烏梁素海、呼和浩特、東北部巴林、赤峰、阿倫河、黑龍江省哈爾濱、山河屯、牡丹江、吉林省長白山,遼寧省熊岳、朝陽、鞍山。

黑鸛覓食

生存狀況 Living Condition

據1990~1993年中國水鳥隆冬統計,1990年(6個濕地)和1991年(4個濕地)均為48隻,通常所見僅3~5隻,在鄱陽湖越冬的黑鸛最多也僅見有11隻。在長白山北坡及其附近800k㎡的統計,平均為0.75隻/100k㎡;在山西省1982~1984年4680k㎡統計,平均為1.03隻/k㎡,繁殖種群數量估計為40隻左右;在新疆南部1985~1992年對40多條河流和水庫的直接統計,平均每條河至少有1~4對黑鸛分布,按200條河流推算,黑鸛總數為500~1000隻。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採用直接觀察法對北京市拒馬河自然保護區越冬黑鸛的數量觀察種群數量超過20隻。2007年秋冬季節,在山西靈丘黑鸛省級自然保護區內觀察到越冬黑鸛的種群數量達32隻。

黑鸛背部


黑鸛的英文介紹 Introduction

The 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 is a large wading bird in the stork family Ciconiidae. It is a widespread, but uncommon, species that breeds in the warmer parts of Europe (predominantly in central and eastern regions), across temperate Asia and Southern Africa. This is a shy and wary species, unlike the closely related white stork. It is seen in pairs or small flocks—in marshy areas, rivers or inland waters. The black stork feeds on amphibians and insects.

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們無知的像個孩子......

rlyl

【rlyl物種說】作為《rlyl的自然世界》常設專欄,每天將為你詳細介紹一個動物物種!希望在這裡,你能收穫到知識和快樂

From:動物世界

Editor:rly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lyl的自然世界 的精彩文章:

山崩地裂——列齒獸
【rlyl物種說】今日--白?鸛(Milky stork)

TAG:rlyl的自然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