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和文殊菩薩一起發願,過好新年每一天!

和文殊菩薩一起發願,過好新年每一天!

2

1

9

文/聖玄法師

新的一年到來了,世間的人往往會通過娛樂的方式來「跨年」,或者是立下新年的flag,做一個長遠的規劃。

我們修學佛法,如何來迎接新的一年呢?如何來規劃每一天呢?如果觀察我們的念頭,我們許下的願望,是為自己的多,還是為身邊的人祝福的多呢?我們的心愿,是向善向上的多,還是染污放逸的多呢?

到了新的2019年,我們如何來發願,如何來清凈身語意呢?

華嚴三祖法藏大師親近西域而來的釋迦彌多羅尊者,求受菩薩戒,而尊者知道他能背誦《華嚴經·凈行品》,驚訝地說:「若人誦凈行品,百四十願。已為得菩薩具足戒!」他還說,若人讀誦《華嚴經》,就算他洗手的水沾到蟲蟻,蟲蟻若因此捨命,都會受此功德而生於天上。

阿彌陀佛的化身永明延壽大師每日做108件佛事,其中之一就是誦《凈行品》,依文發141大願,祝福眾生,迴向凈土!

凈土宗七祖省常大師則刺血抄《凈行品》,每寫一個字就伏地三拜、繞經三匝、念佛三聲,更把蓮社改名為「凈行社」,門人都自稱「凈行弟子」。

近代高僧弘一大師抄寫《凈行品》,並是常讀誦,他建議大家讀誦《行願品》與《凈行品》,並引用清徐文霨居士的話:「當以《凈行》一品為入手,以《行願》末卷為歸宿。」

無數大師都無比推崇的《凈行品》,有何神奇呢?

原來,在這一品經文中,智首菩薩請教了文殊師利菩薩110個問題,都是關於如何成就一切佛陀具足圓滿功德。而文殊師利菩薩則141個偈頌來作為清凈身心的指南,並以「善用其心」來總括這141個大願。

這141個偈頌,從在家修行、出家受戒、靜坐禪觀、出行披掛、澡漱盥洗、行路乞食、進入城市、歸還洗浴、誦經禮佛、安息睡眠這十個方面,講述了菩薩一天所發的141個大願。

不僅將我們對生活的期待與計划具象地表達出來,更是將這些發願落實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謂佛弟子最佳的新年規劃——和文殊師利菩薩一起,善用其心,善待一切,過好每一天,每一秒!

咱們武昌蓮溪禪寺退居方丈慈學長老尼年近百歲,卻仍然精神矍鑠,她常和人講起,僧人受戒,一定要背會五堂功課和毗尼日用53小咒,背不下來的人是絕對不能進戒堂。

而這五十三小咒,許多都是與《凈行品》里的一個偈頌相結合,貫穿於一天的生活中。

眼睛一睜開,就要念誦「睡眠始窹,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唵地利日哩莎訶」……

甚至到了衛生間,仍然是持誦《凈行品》的偈頌和咒語——「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嗔痴,蠲除罪法。唵很魯陀耶莎訶」。我們學佛的人,要把貪嗔痴看作是大小便一樣,一定要捨棄。

長老尼在她的自述中說到:「記得受戒的時候考功課、背53咒,我還得了四筒芝麻餅子,想想也真有意義。那一天考功課背毗尼53咒的時候,羯磨和尚在上面坐,引禮師父在兩邊坐,戒兄弟們都坐在地下,輪到我考了,就上前去跪在當中,我一口氣背下來,53咒都背完了,台上的師父們好象還沒有看清楚我,等我下來往回走的時候,羯磨和尚看我個頭小說,這小伢背得好快呀!」

而相對於那遙遠的記憶,文殊菩薩的願力更是融化在老人家的一言一行中:「我受戒70多年了,53咒現在每天都還有三、四十個咒子在念。眼睛一睜開,心中的咒子自然而來,八識田中這種子種下去了。有佛法真是好,每念一個咒都是先利人再利已,所有的咒子中都有說當願眾生,修行就是為眾生修啊!」

慈學長老尼的一言一行,可謂文殊菩薩清凈心行的化身,不僅是高山仰止的菩薩楷模,更令吾儕後學見賢思齊。

而這141個發願,都是圍繞著三個方面——慈念一切眾生、開發實際智慧、願成菩提佛果!

每一個發願,都先依於所作的事情、所接觸的外境,但發願說緣的境界,卻不僅僅是家庭、父母、聚會的朋友,而是——眾生。凡是修菩薩道的人,所祝福的對象一定是一切眾生。

發願與迴向如同黑夜中的「燈」,當我們點燃自己的功德之燈,散發出慈悲的溫暖與智慧的光明,就會點燃其他人的燈,這樣燈燈相續,互相映照,功德就會越來越廣大,一盞微弱的燈光最終會燃起太陽一樣的光明。

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心量越大,功德就會越大。

清代徐文霨居士說:「《凈行》一品,念念不舍眾生。夫至念念不舍眾生,則我執不破而自破。縱未能真實利益眾生,而是人心量則已超出同類之上。勝異方便,無以逾此。」

如何與眾生一起成就菩提勝妙功德呢?

在《凈行品》里,文殊菩薩啟發我們要時時放下執著——「一切能舍,心無愛著」,「以法自娛,了伎非實」,「舍諸偽飾,到真實處」……也就是以大智慧見到諸法的實際,正如第一句扼要地說「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我們往往因為對人、對事、對環境的執著,而系縛不舍,文殊菩薩就幫助我們開發智慧,看到一切都每天都在變化,時時都在變化,並無執著的必要。更不忘在煩惱纏縛中的眾生,祈願一切眾生能明了萬法如幻,從自縛縛人的「逼迫」中解脫。

怎樣才能真正利益眾生呢?怎樣才能開發智慧呢?

且看文殊菩薩的發願,念念都是迴向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入於聖地,永除穢欲」、「升正法樓,徹見一切」、「舍眾聚法,成一切智」。

更奇妙的是,文殊菩薩並不是發下遠大而不切實際的「空願」,而是引導眾生,於生活的在在處處,以佛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觸事留心、遇事練心、防非止惡、離過成德。

譬如在面對五欲、聚會、厄難等情景之時,不忘「拔除欲箭,究竟安隱」,以小小的細節,塑造出大菩薩的品質。這樣隨事發願,時時轉化自己的心念,保持正念不失,朝著光明、清凈的方向,將成佛的願望化作實際的行動。

以我們現在正在看的手機為例。

我們的心就像是一部手機,無線網路就好比相互映照的因陀羅網、如同重重無盡的法界,一切諸佛正殷勤護念我們,只不過我們有時候不能相應。

但法界有生滅嗎?無量諸佛有一剎那離開過我們嗎?並沒有!這是我們自身心量的問題!

只要我們打開心扉,生起菩提心,建立起對三寶的真實信仰,也就連上了諸佛的頁面,在對佛菩薩悲心與行願的學習中,體會到無我、無限的境界。

這時候可以和一個人建立聯繫,也可以和無量的人聯繫,這就是我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幫助無量眾生連上覺悟的頁面,「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我在其中矣。」

這念念善用其心、時時善待一切的心量,也印證了清涼澄觀祖師所言:「回己修善,向於三處,謂實際、菩提、及與眾生,除狹劣障,生廣大善。」

新的一年,我們和文殊菩薩一起發願,而在現代生活中,亦可對境修心,寫下我們的清凈心愿:

看手機時,當願眾生,心包太虛,暢行佛法。

遇霧霾時,當願眾生,正念分明,破迷開悟。

臨拍照時,當願眾生,身心安穩,福慧莊嚴……

你,也來分享新年的發願吧!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新年的發願喲~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虛雲老和尚:但得天晴殘雪盡,自然春到百花香
學佛人,真的越窮越光榮嗎?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