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寶貝葉經很珍貴,可是此經的製作過程誰也不知道,堪稱神奇!

國寶貝葉經很珍貴,可是此經的製作過程誰也不知道,堪稱神奇!

文字是文化的載體,而書籍又是文字的載體,一個有趣的問題就來了,在千年以前沒有紙張的時候,人們是如何記錄文字的呢?也許很多讀者會說用竹簡,或者甲骨,但其實除此之外還有一樣東西,那就是貝葉,而用它記錄經文的貝葉經,現在已經成了國寶,被譽為是經史界的「熊貓」,但關於它的製造過程,卻鮮有人知。

國寶貝葉經很珍貴,可是此經的製作過程誰也不知道,堪稱神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國寶貝葉經很珍貴,可是此經的製作過程誰也不知道,堪稱神奇!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貝葉經」,顧名思義就是記錄有關佛教經文的貝葉,而貝葉就是多羅樹的葉子,我們現在常用它來製造蒲扇和屋頂。但在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造紙術還沒有發明,所以當時的僧侶就用它來抄寫經文,傳遞佛教的文化和思想。其內容之豐富,不亞於在安陽殷墟發現的那幾十萬塊甲骨。

目前,我國現存的貝葉經,都集中在藏區,其中大多為梵文,巴利文和藏文刻寫,所以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而且很多都還是海內孤本。經過專家們數十年的深入研究,一共整理出貝葉經6萬多葉,而且還保存完好,文字也清晰可讀,關於它的製造過程,真的是鮮為人知,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國寶貝葉經很珍貴,可是此經的製作過程誰也不知道,堪稱神奇!

第一步:煮葉。

到了秋季,刻經人將成熟的貝葉從樹上(8年以上的多羅樹)砍下來,並切割整齊,按照5片為一組疊在一起捆紮。然後再放入鍋中加水煮沸,並持續6-8個小時,直到貝葉呈現出淡綠色,並微微泛白,就可以出鍋了。另外,為了使貝葉脫皮軟化,還需要在沸水中加入酸性物質,如檸檬等。最後,將煮好的貝葉放入清水中搓洗乾淨,再瀝干水放入陰涼處晾乾,盡量避免陽光的直射,幾日後,可以刻字的貝葉就成了。

國寶貝葉經很珍貴,可是此經的製作過程誰也不知道,堪稱神奇!

國寶貝葉經很珍貴,可是此經的製作過程誰也不知道,堪稱神奇!

第二步:制匣。

刻寫經文的貝葉,就像我們現在裝訂的書籍一樣,都有一定的大小規範,而這個規範就是「制匣」,所以就要用到特製的木匣,長約36厘米,寬約12厘米,而且在它兩頭約15厘米的地方有孔。接著,按照500片為一匣,將晾乾的貝葉豎著塞入木匣,並用繩子勒緊。另外,還需要從木匣的孔中,將一匣貝葉刺穿,再用繩子串聯起來。最後,將它用刀修理整齊,然後再打上墨線就能正常使用了。

國寶貝葉經很珍貴,可是此經的製作過程誰也不知道,堪稱神奇!

國寶貝葉經很珍貴,可是此經的製作過程誰也不知道,堪稱神奇!

第三步:刻寫。

刻寫要用到鐵簪子,而且在刻寫的時候,即不能用力過度,不然就造成貝葉破損,也不能用力過輕,否則就痕迹不清,難以識讀,所以,這可是個有相當技術含量的活兒。接下來,將刻寫好經文的貝葉,用墨水(油燈煙/鍋底灰+肉桂油調製的)上色,即將墨水塗滿貝葉,等10分鐘左右,再將墨水用濕抹布擦掉,而經文上的墨水就擦不掉了。通過現存的貝葉經可知,每葉上可以刻7-8行(豎行)文字。

國寶貝葉經很珍貴,可是此經的製作過程誰也不知道,堪稱神奇!

如今,這些千年以前貝葉經,不僅攜帶了海量的信息,而且也更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想一想,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卻製造出了能保存千年的貝葉經,這背後不僅僅是工藝的問題,也許是因為工匠們都有一顆虔誠的心,敬畏神明,敬畏生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店 的精彩文章:

在這家磚瓦廠出土了一個「怪」酒杯,因三點原因,成為一級文物
歷史上最早的女軍,不是太平天國,也不是楊家將,而是這支軍隊

TAG:歷史小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