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襄陽民間傳說:張果老賜寶黃月英,人間從此有了圍裙

襄陽民間傳說:張果老賜寶黃月英,人間從此有了圍裙

但凡人們下廚房,總要系一條圍裙。相傳這個習俗與黃月英有關。

有一年陽春三月,黃月英見父親外出了,就帶著丫環到茶花島上採茶。恰巧,張果老路過黃家灣,聽說黃家有一奇女,他想試一試她的才智。這天,張果老便騎驢到了茶花島。見黃月英和丫環正在採茶,上前搭訕道:「姑娘,看你們人小手巧,採茶採得飛快,但不知一天能采幾萬幾千幾百幾十片茶呀?」

丫環被這突如其來一問,給搞懵了,回答不出。

黃月英看了看這老翁,心想:這是有意在刁難人呀!便不動聲色地說:「您老過的橋比我們走的路還要多。只要您能先說出驢蹄著地,每天能著幾萬幾千幾百幾十次地,我就告訴您我們一天能采多少片茶葉。」

張果老被問住了。他捋著鬍鬚說:「看你這姑娘如此聰明,老夫想到你家拜訪。如蒙應允,老夫不求豐盛酒肴,但願品嘗你家裡十桌九菜,每桌一碗,明日中午當備薄禮前往。」

黃月英難以推卻,就答應了。

待張果老走後,丫環對黃月英說:「小姐,我看那老翁是存心刁難人哩!想那『十桌九菜,每桌一碗』,咋能辦到啊?你咋貿然就答應了呢?」

卻不料黃月英根本不把這當回事,只輕巧地說:「這有啥難的?現在來都行。」

第二天中午時分,丫環見黃月英並沒有去準備飯菜,一直在看書,便走過去催她好幾遍。

黃月英看丫環急得團團轉,才笑笑說:「看你急的!要不放心,你就下地割把韭菜,把貓吃的碗刷刷,找塊平面石頭放在客廳里就齊了。」

丫環也不知道小姐玩的什麼花樣,只得照吩咐去做了。

黃月英見丫環將韭菜摘好,這才放下書本進了廚房。正當她將韭菜炒好,外面張果老就騎著毛驢趕到了。

丫環迎出門,笑著和張果老打招呼,又扶他下鞍。

張果老在左腳踏鐙,右腳下鞍之際,問丫環:「姑娘,你說我這是下驢呢,還是上驢?」

丫環想不到這老翁又出了難題:說上驢吧,他一腳就下來了;說下驢吧,他腿一拿,又能上去。正為難間,黃月英迎了出來,一腳站在門裡,一腳跨在門外,就說:「請問老伯,您看我是進門呢,還是出門?」

張果老眉頭皺皺,同樣回答不出,只得乾笑幾聲,便換個話題:「人說黃家小姐聰明過人,想必那十桌九菜,每桌一碗一定備好了!」

黃月英笑著說:「老伯初次登門,小輩雖無佳肴美酒,但遵您老之意,已備下石(十)桌韭(九)菜,恭候多時,快請進屋吧!」

張果老進屋一看,在一塊平面的石頭上,放著一碗炒韭菜,與自己的要求一點不錯。他讚許地點點頭,從身邊取出一包東西說:「耳聞是虛,眼見為實。黃家姑娘果真聰明絕頂,老夫實在佩服,以此物相贈,供你一日三用,望妥為保存。」說著將一包東西遞給了黃月英。當即告辭出門,倒騎毛驢,如飛而去。

父親黃承彥回來後,黃月英便把採茶時的奇遇一一相告。

黃承彥聽女兒所述,知道那是八仙中的張果老啊!

黃月英把張果老所贈的那包東西打開一看,是件衣物。想起仙翁說的「一日三用」的話,便繫上它到廚房試用一下,果然能避免玷污衣裳。因為這衣物圍上解下十分方便,又聽說是仙翁的賜物,婦女們都看樣仿製起來使用,這樣傳開了,後來人們叫它為「圍裙」。

講述者:72歲 護林員 流傳地區:襄陽一帶 搜集時間:1998年

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國學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博大精深的國學,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是做歪腦筋的「聰明人」,還是沉默的「傻子」,道德經這樣說
中醫認為五行與身體密切相關,你知道金木水火土對應哪個器官嗎

TAG:酒歌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