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老子警示世人善惡終有報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老子警示世人善惡終有報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不言政令不擾民是合乎於自然的。狂風刮不了一個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這一切是誰造就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長久,更何況是人呢?所以,從事於道的就同於道,從事於德的就同於德,從事於失的人就同於失。同於道的人,道也樂於得到他;同於德的人,德也樂於得到他;同於失的人,失也會讓他失德失道。誠信不足的人,就不會取得別人信任。

因為有風所以就有沒風的日子,因為有雨所以就有了沒雨的日子。造成自然氣候變化都是自然的安排。正如現在肆虐的洪水,雖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傷害,正如洪水洶湧而來,終究也會緩然退去。天地造成的自然傷害尚不能長久,而況於人所為之事?

感應天地的人,自然會將自己融入自然法則之中,效仿大道運行規律從事對人,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一些人盛其一時,但如果所做之事有違背天地法則,終究一天會被天地所拋棄,從巔峰墮落深淵。而那些以自然之力,無為無爭的人雖然沒有得到眼前的好處,卻獲得長久的平安。

真正的「道」是不需要去多「言」的。水要人為干涉才去流向低處嗎?草木需要人為命令才去向光成長嗎?真正需要用「言」這種形式來維持的事情其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非道」的成分,因為存在問題,所以需要制定建議,制度來懲戒糾偏錯誤。

打個比方,因為社會上有人行惡,所以制定了法律約束行為,而絕對不會有「不許和狗搶吃大便」。雖然這話沒有任何語言表達錯誤,但實際上這條規則毫無任何意義,因為這是自然常識,沒有正常人去做這個事情。

常識是每個人都能自覺自發地去做的事情,就不需要「言」去教化。減少一些毫無意義的政令,更加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人是很強的主動能動性的。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因為過多的索取,就會違背自然的法則。砍伐原始森林導致水土流失,環境惡劣,氣候異常,最終造成嚴重的人身傷害,物資損失。

違背自然會給人類帶來災害,歷史已經證明恣肆橫行的時代,人類社會必然被強大的反作用力反噬,第一個封建中央集權的王朝,暴秦僅僅存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就土崩瓦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歷史是一面鏡子,統治者清靜無為,不朝令夕改,不暴戾橫征,社會就比較符合自然,清明純樸。統治者與老百姓相安無事,天下自然太平無事。

做人也是如此,你對他人善良,別人自然也會回報善意,願意幫助你,你對他人惡意傷害,回報你也自然只有咒罵和暴力。

有的人或許要說,這不對。為什麼我和別人掏心窩子的信任,卻得到是對方的欺騙。為什麼我對他人坦誠相待,換來的卻是惡意中傷。這不符合邏輯。不符合道呀?

是的,不可否認,不是每一份付出,都一定有回報的。種下一棵種子,長出一棵大樹,有可能只結了幾顆果實。種下一片樹林辛苦養育多年,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死了大半,只有很少的能夠成材。但就是這為數不多的樹木,當他們再次開花結果時,就會以幾何數字增長,變成上百的果實,上千的良木。而這一切都是大自然對你的付出,理所當然的回報。

沒人願意失去,但付出總會有收穫。當你善意待人,按照道和德標準行事時,大道也會樂於幫助你,成就你。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這個意思。

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國學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博大精深的國學,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我們這冬至吃餃子,捏成耳朵狀,有種餡最受歡迎
「卿本佳人,奈何從賊」一念之差,唐朝女詩人成唐朝豪放女

TAG:酒歌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