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有一批窮酸「文人」,沒錢吃飯家裡也不生火,但就是餓不死

古代有一批窮酸「文人」,沒錢吃飯家裡也不生火,但就是餓不死

今天來談談蹭吃蹭喝的話題,現在人如果不努力的話,餓死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前提是不努力。可是在古代,如果不努力的話,可能還不會餓死,這種人通常是指那些文人,而不是農民或者其他人,因為文人其實在古代那種生產力落後的情況下,很佔優勢,因為大多數人他們覺得文人比他們聰明,所以社會文人的社會地位非常高。

在這樣的條件下,文人的待遇就會好很多。所以文人在古代是不會餓死的,畢竟有那樣的地位。特別是在晚明的時候,這個時期文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那些富商也願意將自己的財富分享給文人一點,這種分享不是說直接給錢給他,而是說自己通過找各種理由去開個聚會或者是一個座談會等形式召集文人,一起吃個飯,文人就可以成為裡面的嘉賓,這種宴會的待遇也是好很多。

首先我們從商人這邊舉個例子吧。明朝皇家貴族朱承才就是這樣的一個富豪,他家財萬貫。因為是皇族,所以也在自己的吃穿用度上自然是不用過度擔心,但是有錢了總是閑不住,所以他有很大的癖好,就是願意請那些名人文士來家裡做客吃飯。

而且也不一定是要求有身份的文人那種,隨便社會上哪個文人都可以來他那裡吃飯,可以說是相當的開放了,那在他的宴會上經常會邀請這些人來,同時也會用重金僱傭一些有名氣,而且善於跳舞的美女一起來助興。可以想像整個宴會上也就真的是相當熱鬧了。

有一次朱承才他又他舉辦了一個特別大的宴會,邀請了張獻翼等多達一百多名文人來到那個宴會,與此同時,聘請了很多歌妓多達40多人來飲酒作興,這期間還發生了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家中明明有宴會,但是那個人卻拒絕不去,知道這件事的人就問他為什麼你要來到這裡,而不是參加家裡面的宴會,他回答說能和一堆人一起吃飯,那多開心啊,總比在家的總比在家裡坐上席舒服很多,你瞧,這其實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當時這樣宴會的魅力了。

所以對於這種宴會,很多文人都是相當重視的,不管商人開得多頻繁,他們都願意來。大家可以在這裡面認識很多跟自己相似的文人,甚至比自己更高等級的文人,還可以通過大關係從而讓自己人脈更加廣,所以在宴會裡面什麼都有,但是不得不說真的是開放,那些特別窮的潦倒的文人也能夠在這裡填飽自己的肚子養活自己一下,所以說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這個宴會都是很受大家追捧的。

這其實從側面可以看出來,當時的商人已經不再局限於自己的格局了,他們更希望能夠擴大一下自己的社交範圍,從而提升自己的檔次,增加自己的格調,再進而樹立完好的形象,乃至在市場擴大自己的商業。

前面說的是商人他們願意把自己的財富分享出去,開一些宴會之類的邀請,很多人來到這裡賞詩作畫,或者僅僅填飽肚子,可是這裡面有個問題,商人給文人總吃的,文人也要吃才行那其實在明末之前很多文人都是瞧不起商人的,覺得自己不同,商人只愛錢,特別俗氣,所以為了表示跟他們這些俗人們的不同就不願跟商人走的親近。

那在明末的時候大家的觀念都改了,有這樣一個故事,明末的時候有個叫王伯稠的人,科舉沒考上,窮困潦倒,但是他沒有餓死,為什麼?因為他總是去混吃混喝,到各大商人的宴會裡面去蹭吃蹭喝,在入口的時候做作一個揖陪個笑臉,厚著臉皮就進去了,那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家人總是找不到他。

可是大家也不要覺得他這個人就是完全是壞人,並不意味著他家裡不好,他是覺得文人應該獨立養活自己,活得有骨氣,所以他就沒有依靠家裡,但是他那種做法其實也不好,但是他這種不連累家裡人,勇於自己承擔的思想確實值得我們稱道的,當然,這只是題外話,那所以晚明的文人其實不是特別在意商人這種世俗身份,反而更加去放開自己,追求更高的東西。

所以這就是,晚明的時候的開放的心態,不是特別注意自己跟某些人保持的距離,或者局限自己,反而是用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去對待每一件事情,商人也不再是那種勤勤懇懇努力種田的保守思想,在之前很多商人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守財奴,不願意讓自己的錢分享出去,在明末已經出現大規模的改變,商業已經得到一定的發展,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提高,所以才會有這麼開明的局勢出現。

但是這種局勢其實沒有持續多久,在清朝之後就慢慢的淡化了,後面又保持成原來那個樣子,這個很好理解的,就好比我們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喇叭褲和老爹鞋,現在不就是又流行起來了嗎?所以就是在這種一次又一次的反覆過程中,會逐漸認識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得不來說明末那種現象非常的好,是值得往後的我們學習的。

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清朝著名文學家金聖嘆也不免俗,當時他在經濟上比較拮据,所以就借了朋友王斫山1000多兩銀子,他當時可是承諾是自己一定會按時還的,可是到了還債日期呢,他就找借口推脫掉了,而且還狡辯說你把你的錢放到我這裡來,那大家就不會覺得你是一個小氣的人了,所以按照他的意思來說,他的朋友還應該謝他幫他花掉這1000兩,讓他的社會形象得到提升。

如果是現在,有這麼大一筆錢還想賴掉,雙方一定會打起來打的,但是他的朋友也就一笑而過,算了,你瞧,商人和文人,其實都沒有太在意自己的身份,反而會出現一些難得的情誼,不可不謂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參考資料:

【《和萬年成少府寓直》、《明朝的「文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太后守寡,一大臣說:我娶她,多年後大臣形同皇帝,死後葬入皇陵
這個皇帝太悲慘,掌權16年,有126個子女,卻沒一個是親生的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