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對話富翁「億」術家崔如琢,其夢想是超越梵高和畢加索

對話富翁「億」術家崔如琢,其夢想是超越梵高和畢加索

藝術家 崔如琢

作為中國當代知名的藝術大師,崔如琢一直以他蓬勃厚重的筆法,將東方山水畫中特有的書卷氣韻繪就出悅動的生命情調,並在創作中追求詩意與畫境的融合,最終創作出別樣的空間之美。崔如琢以積墨、指墨畫聞名於世,其指墨畫更是自創一格,獨成風貌。

指墨藝術:以氣寫形

中國畫的底蘊是哲學,指墨更在表達中國畫的哲學精神時似乎更為直接。「氣」是中國哲學的核心範疇之一,指墨創作可以更加直接地達到以氣寫形的境界,對於畫而言,這種方式可以加強畫面的靈動感,對於書法而言,它可以做到用筆很難做到的「屋漏痕」。總之,以指作畫更能突出畫家的感性精神。

崔如琢《葳蕤雪意江南》

紙本設色 2013年 295×1152cm

比如大畫家潘天壽先生,潘老的東西是中國花鳥畫的一個高峰,我認為潘老的指墨是高於他用筆畫的畫。潘老是一個學養深厚的大畫家,但深厚的學養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容易使畫家太過理性,導致其畫出的畫會略顯刻板。所以潘老為了克服自己這方面的弱勢就用手畫。因為用這種方式創作,會大大縮短你理性思考的時間,最終達到感性的靈動。所以潘老的指墨藝術是中國指墨的一個大的歷史高峰。

中西合璧:

民族性可壯大但不可改變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百花齊放是對的,中西合璧是允許存在的,但是不能代表主流,主流應該是民族性的。當年潘天壽有觀點說:中西繪畫是兩座高山,這兩座高山各有千秋,這兩座高山可以互相借鑒,但是距離要拉開,越遠越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崔如琢《有田皆種玉 無樹不開花》

紙本設色 143.5×73cm 2013年作

我們的傳統文化就像我們民族的基因,中國書畫一定要講傳統,傳統像人的基因一樣。基因不能變,但營養是可以變的。中國的寫意畫,既要講意境,也要講筆墨。崇尚經典並不意味著摒棄現代,尚古而不拘泥於古。真正的藝術不能重複傳統,不能重複別人,更不能重複自己。現下所謂的中西合璧其實大多是以西為主,民族性為輔,實質上是在改變基因。所以這七十年來的中西合璧我是否定的。我所否定的是他把民族邊緣化了。

崔如琢《老樹懸崖葉半秋》

鏡心 紙本設色 143.5×73cm 2012年作

藝術市場:

我的夢想是超越畢加索和梵高

曾經有人建議我,市場上的畫都在降價,我也應該隨著大環境降價,當時我明確地回應道:第一,畫的價格是市場行為,我的畫價格的高低應該由市場決定。第二,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從商周的青銅器到北魏石雕,再到隋唐宋以後的書畫藝術,還有我們的瓷器等雜項,這些真品在國際市場上卻沒有一件作品超越一億美金、超越畢加索、超越梵高,更別說超越達芬奇。難道是我們的藝術不如別人嗎?當然不是。

崔如琢《荷風千秋》紙本設色 2010年

我們每一個藝術家都應該有這種雄心:不僅僅滿足於與西方平起平坐,而是要超越西方,因為我們的歷史更加悠久,文化積澱更加深厚。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要有理想有擔當,這樣我們國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前途。

所以我回答他,畫的價格不能跌,要一直超越畢加索、梵高。這一方面是我個人的夢想,當然我也有這樣的信心。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站在國家民族的立場看,要超越西方不是市場問題,是民族尊嚴問題!

原文作者:鄭朝輝

原文來源:《藝術品鑒》2018年12月刊《崔如琢: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藝術品鑒》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範 的精彩文章:

明代內府金銀器的製作機構與作品風貌
漢唐美女長什麼樣?這些陶俑讓我們一窺絕代風采……

TAG:風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