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念佛的生活最快樂

念佛的生活最快樂

念佛人怎樣過生活

下面來說一說念佛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秉承怎樣的態度。

作為一個平凡的人,我們首先應該盡到自己的本分。如果因為學佛而對社會、對家庭不能盡到責任,甚至成為一個不被大眾所接受的人,這樣的學佛就失敗了。

因為我們生活在此世間,依賴很多因緣:勞動者的辛勤工作使我們衣食無缺,良好的社會保障使我們安居樂業,更有父母的養育,老師的教導,親友的幫助,甚至包括大地、陽光、空氣……世上的一切都是我們的恩惠者。

我們虧欠世間太多,如果不知報恩和回饋的話,就會成為負債之人。由此,佛陀教誨我們要「上報四重恩」。四重恩即: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三寶恩。熱愛國家、孝養父母、幫助眾生、護持三寶是佛弟子的本分。

眾生是我們的大施主,是我們的身命得以延續的依靠。我們應將愛心施予一切眾生。作為凡夫,我們自己沒有力量,但我們有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往生大事得以解決,人生之路快樂無憂,更可以將幸福傳播給周圍的人,讓大家一起分享佛的慈悲,以報恩的心情回饋社會,忘我地為眾生服務。

能踏上解脫之路,當然要感謝三寶的加持。佛法傳承至今,數不清的前輩為此嘔心瀝血,捨身捨命。所以,佛教的一切事業都應悉心擁護。佛的教導應盡量遵循,即使未正式受戒,也要隨分力行戒善,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並自信教人信,使一切眾生皆能趨向解脫之路。

另外,生活在此世間,必然要面對痛苦,生命中的逆境人人都不可避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都反映著過去的業。如果能認知這一點,每當我們遭遇痛苦和困難時,就不會把它們看成失敗或災禍,也不會看成一種處罰而自怨自艾,而是把痛苦看成過去業報的完成,正如西藏諺語所說的:「痛苦是掃除一切惡業的掃把。」我們甚至還會感謝一個惡業正要結束。

究竟而言,生命中的逆境,都是在教我們無常的道理,讓我們更接近真理。當我們從高處掉下來時,只會落到真理的地面。聽聞佛法會讓我們對此有所了解:從高處掉下來絕不會是災禍,而是內心皈依處的發現。

還有,在過度複雜的現代社會裡,我們必須工作謀生,不可能隱居深山,但也不可以全然被世間的雜務所纏縛,以至於對生命的深層意義毫無認識。我們要避免沉溺於生活的享受中,避免讓外界的活動過分地分散自己,應盡量讓生活越來越簡單。

與佛法的真實利益相比,世間的榮華富貴是何其虛幻不實!念佛人領受諸佛菩薩的呵護,因此不會羨慕世人的榮華。無論生活狀況如何,他都會常懷珍惜和感恩之念,愉快地面對社會,不再批評和審視別人,世事在他心中也不再灰暗,平淡的日子也很快樂,粗茶淡飯也很甘甜。

弘一大師談生活的味道

教育家夏丏尊拜訪弘一大師的時候,恰逢大師在吃飯。夏先生見他只吃一道鹹菜,很不忍心,問道:「只吃鹹菜不是太咸了嗎?」弘一大師回答:「咸有鹹的味道。」

過了一會兒,弘一大師吃完飯,倒了一杯白開水喝。夏先生又皺著眉頭說:「難道沒有茶葉嗎?大師每天都喝這樣淡淡的開水嗎?」弘一大師笑道:「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生命不息 念佛不止

那麼,因信佛而念佛的人,人生究竟會呈現出怎樣的味道呢?很久很久以來,我們不聞正法,顛倒迷惑,因惑造業,因業受苦,沉淪生死,備受煎熬。

萬幸的是,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沒有捨棄我們,為我們發下深重誓願:「若不能救你,我誓不成佛!」並將累劫修行的一切功德納於名號之中,迴向給我們,讓我們易聞,易稱,易往。

佛的慈悲是徹底的。佛的慈是「無緣大慈」,十方一切眾生皆是佛施予快樂的對象;佛的悲是「同體大悲」,佛與眾生同病同苦。所以,佛不會因為眾生有罪而棄置不顧,或給予懲罰。即使眾生疑惑佛、誹謗佛,佛仍會憐憫他,並設法救度他,使他解脫,給他快樂。眾生的罪業深重無底,佛的慈悲也深廣無邊。佛說:「你的煩惱就是我的煩惱,你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

念佛人沐浴在佛光之中,同時能隨順世緣,不因念佛妨礙世事,更不因世事妨礙念佛,一邊念佛一邊工作,一邊工作一邊念佛。

更重要的是,念佛人對死亡不再恐懼。因有佛的誓願保證,無常的訊息轉為歸鄉的喜悅。「如果今晚就死去,我一定會往生極樂!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他為往生已定而開懷暢念。

生命不息,念佛不止。

此界一人念佛名,

西方便有一蓮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

此花還到此間迎。

文:佛恩居士

轉自:「i善導書屋」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凈視界 的精彩文章:

佛真有滿我們的願、息我們的苦嗎
得聞極樂彌陀名,便是人生真亮點

TAG:凈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