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在中國特別賣座?阿米爾汗出品,也有廢品
別拔刀,聽我說。
巴塞君是愛米叔的。
自從2011年《三傻大鬧寶萊塢》登陸中國,我就成了阿米爾·汗的粉絲。
後來《幻影車神3》、《我的個神啊》、《摔跤吧,爸爸!》陸續上映,米叔的知名度直線飆升,我心裡那個美啊。
就好像,自己親手養大的豬,終於學會了拱菜。(大霧)
然而太美的承諾因為太年輕,但親愛的那並不是愛情……
2017年在中國砍下13億票房的《摔爸》,其實給電影市場營造出一種假象——
印度電影在中國,賊能賣錢!
單看表面,好像確實如此:
《摔爸》在印度反響平平,到中國卻創下票房紀錄;
2018年爆紅的《神秘巨星》,再次坐實「米叔出品,必屬精品」的slogan;
去年一年,10部印度電影殺入中國院線,口碑都在7分以上,票房表現可圈可點。
巨大的商業利益,讓中印兩國片商垂涎欲滴。
可是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真相——
印度電影在中國,只是一個新鮮有趣的特殊存在。
新鮮勁兒一過,觀眾就會回歸冷靜。
我們清醒的發現,這些印度片幾乎都在販賣貧窮、女權和雞湯。
大量的雷同戲碼、雷同場景,多看幾部你都能串台。
把《護墊俠》強行翻譯成《印度合伙人》,故意跟《中國合伙人2》同期上映,激靈抖得不要不要的。
一窩蜂圈錢的奸商習氣,讓反應過味兒來的中國觀眾很是生氣。
這個時候米叔攜《印度暴徒》再次來華,就有些自討苦吃了。
印度暴徒
Thugs of Hindostan
導演: 維賈伊·克利須那·阿查里雅
主演: 阿米爾·汗 / 卡特莉娜·卡芙 / 阿米達
即便質量過硬如《摔爸》,怕也難復當年神勇。
更何況,《印度暴徒》本身就是大爛片,自帶撲街屬性。
IMDB評分只有3.5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印度暴徒》耗資30億盧比,是史上最燒錢的印度大片。
由於集齊了巴強、米叔、法緹瑪、卡特莉娜四位巨星,又趕在印度春節和中國賀歲檔上映,兩國片商都對這部影片寄予厚望。
於是乎,印度各院線重金購買《印度暴徒》,中國創世星公司(《摔爸》的引進商)甚至開出1.1億人民幣的保底協議。
結果,撲街了。
爛番茄新鮮度只有18%
按照寶萊塢的評級標準,《印度暴徒》是名副其實的「災難級」票房。
11月8日在印度公映後,票房撲街如死狗,許多院線被坑到瀕臨破產。
影院老闆鬧著要片方賠償損失,阿米爾·汗不得不親自出面道歉。
中國這邊,一度傳出創世星公司「撕毀協議」的流言。
到了12月28日,《印度暴徒》還是在中國公映了。
不出所料,票房口碑雙撲街。
上映4天,賣了不到4000萬,排片只有可憐的3.1%。
被譽為「中國親兒子」的米叔,口碑一落千丈。
那麼問題來了——
這部眾星雲集、場面宏大的《印度暴徒》,為啥撲得這麼慘?
為了一探究竟,剛從ICU搶救出來的巴塞君,決定再次奔赴爛片現場。
驗毒跨年,噁心自己,照亮大家……
想想還有些小悲壯呢。
《印度暴徒》的故事,講的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者。
翻譯過來,就是抗戰神劇。
話說這都2019年了,「橫店國」都不玩兒手撕鬼子了,「印度暴民」就不能真實點嗎?
草根戰士如果真像電影里那麼強大,侵略者怎麼可能打遍天下?
明明是1795年的歷史故事,非要演出《王者榮耀》的魔幻氣質。
一箭射死四個敵人,怕是開了一技能的後裔吧……
隨著交響樂奏起,《加勒比海盜》的既視感撲面而來......
米叔飾演的菲蘭吉,活脫是個印度版的傑克船長。
玩世不恭、油嘴滑舌、沒皮沒臉、精通劍術,這些可以有。
但傑克身上那股迷人的詭譎,他卻真沒有。
假裝二
真的二
這種缺失,足以讓整個人物崩塌。
傑克犯二的時候,我們相信他另有詭計,時刻期待故事反轉;
菲蘭吉犯二的時候,怎麼看都是真的二……
後續的反轉反轉再反轉,簡直是拿觀眾當傻子耍。
看到最後,巴塞君完全被轉蒙了,只記得前座大哥尷尬又不失禮貌的譏笑。
為了反轉而反轉,為了打鬥而打鬥,這大概就是《印度暴徒》的最大問題。
劇情本身不合理,再大的製作也是白搭。
那些刀刀致命的動作戲,炮炮炸裂的船戰戲,都成了沒有根基的花架子。
76歲高齡的老爺子巴強,拚命演出來的打戲也都白瞎了。
此時再看印式尬舞,更顯得違和感十足。
被譽為「性感女神」的卡特莉娜,每次出場都要又唱又跳。
這個人物的存在,單純就是為了在動作片里插入歌舞。
她跟菲蘭吉之間的感情,就像她扇米叔的幾個嘴巴一樣,莫名其妙。
更讓巴塞君崩潰的是,女神跳舞的畫風,實在不敢恭維……
熟悉中國觀眾口味的米叔,其實已經儘力了。
為討我們歡心,他把164分鐘的「印度本土版」,親自剪成121分鐘的「中國特供版」。
刪去大段歌舞的同時,還特意增加了米叔自己的戲份,生怕中國觀眾不買賬。
更狠的是,他還跑到知乎上親自答題,獲得2萬多個贊。
上海、廣州、西安、南京、成都、武漢、北京……
《印度暴徒》宣傳期間,米叔跑遍各大城市,天南海北飛來飛去。
不管是為了挽救票房敗局,還是真對中國觀眾充滿誠意,這份辛苦我們都看在眼裡。
只不過,刻意強調出來的「阿米爾·汗」,並不是我們期待的「印度良心」阿米爾·汗。
「中國特供」這種玩法,自從2013年誕生,一路臭到現在。
《變形金剛4》、《鋼鐵俠3》、《環太平洋2》,這些原本可以封神的大作,都因為特供痕迹太明顯,被釘在影史的恥辱柱上。
史泰龍+黃曉明的《金蟬脫殼2》,甚至秀出3.2分的好萊塢底線,讓人哭笑不得。
印度寶萊塢非但不吸取教訓,反而學著好萊塢作死,也是沒誰了。
雖然是米叔的真愛粉,但巴塞君還是要說:
《印度暴徒》這次活該撲街,印度電影應該回歸理性。
2018年過去了,我們的電影市場越來越成熟,抵制爛片的能力越來越強。
在2019年,如果再有爛片引進到中國,我們就要對它說三個字——


※《地球最後的夜晚》:2018年最後一部爛片,看不懂,不值得看
TAG:圓頭講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