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悟空的一項獨門技能深受玉帝賞識,而豬八戒表示不服

孫悟空的一項獨門技能深受玉帝賞識,而豬八戒表示不服

先說一件小事,我曾經說過,孫悟空不食人間煙火。有人表示不服,咱們現在就給找出證據來。西遊記第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滅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中有這樣一句話:孫大聖自來不吃煙火食。有人覺得,壓在五行山下的時候,他不是餓了吃鐵丸嗎?對啊,悟空做為一個硅基人,有時候身體還是需要補充一些必要的金屬元素的。但這跟飢餓無關。事實上,孫悟空從來都不會餓。

別看悟空不會餓,他有一項技能卻是無人能及。就是特別善於化緣。下面咱們就具體說說。

1.

在取經團功德圓滿受封時,如來佛祖把大家的功勞都簡單歸納了一下。八戒是挑擔有功,沙僧是牽馬有功,白龍馬是馱人馱經有功,那麼悟空呢?是煉魔降怪有功。

其實,還有一項技能是佛祖沒有說出來的。就是化齋。

別看化齋這項工作,真是非常重要。悟空是可以不吃飯的,但除了他之外,大家都需要吃飯。而化齋這項任務,一直都是悟空的工作。

悟空曾經三次被貶,為什麼又都回來了呢?雖然還有其他原因,但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家離開悟空,就吃不上齋飯。

對此,八戒表示十分不服。

就說三打白骨精之後吧。悟空被趕走了。接下來,取經團面臨的就是吃飯問題了。

走著走著,肚子可就餓了。唐僧說:「八戒呀,我這一日其實飢了,那裡尋些齋飯我吃?」

八戒說:「莫管,我這一去,鑽冰取火尋齋至,壓雪求油化飯來。」

八戒是個詩人呢。對,八戒有才,畢竟是天蓬元帥出身。後來在斗紅鱗大蟒的時候,八戒看到大蟒眼睛像兩盞燈籠,曾經引用過《禮記》一句話:「古人云,夜行以燭,無燭則止」。

如來看來,八戒其實是飽讀詩書的。可是為什麼他總是給大家一副榔槺的印象呢?原因就是,德低才高,這叫做徳才不對位啊。

終於把悟空趕走了。八戒非常高興,他開始覺得化緣是個美差,自己化了緣還可以吃第一口。可這一去才知道,化緣沒有那麼簡單。

豬八戒找不到化緣的地兒。這又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孫悟空出去就能找到飯門,豬八戒出去就沒門了呢?其實,這裡可是有大講究的。

一個人能不能找到飯轍,乃是上天恩賜。我們看,悟空自己不吃飯,但他有一個優秀品質,從來不糟蹋食物和糧食。大鬧天宮的時候有一個細節。

悟空自己偷吃了瓊瑤美酒美食,然後跑回了花果山。看到眾猴子們,他一想,天上那些珍饈美味應該跟大家共享一下呀。於是呢,他又悄悄使個隱身法,回到了蟠桃會上。偷回了四壇仙酒。書中這樣寫道:他將大的從左右脅下挾了兩個,兩手提了兩個,即撥轉雲頭回來,會眾猴在於洞中,就做個仙酒會,各飲了幾杯,快樂不題。

我們看,悟空雖然是攪亂了蟠桃會,但他並沒有像電視劇中那樣打翻仙酒,糟蹋美食。悟空是自己吃,又給猴子們偷了些,但不糟蹋。這是他的優點。他這個優點非常得玉帝賞識。後面我們會具體解讀。

悟空不吃飯,但到哪裡都能化緣;八戒肚囊大,偏偏卻找不到化緣的地方。越是貪心,越是能吃。有個詞就叫做「吃菜貨」。越是能吃的人,越是不能幹。反而是那些越是會做飯的人,越是沒有口食貪慾。所以會做飯的男人人品都不會太差。

當然,取經團自己沒有做飯的機會,否則孫悟空一定是個好廚子。但能化齋也是一門技能。記得悟空有這樣一次化齋的往事。

2.

金兜山。

金兜山上有一個兕大王。其實就是太上老君的青牛精。

唐僧又餓了。於是,悟空去化緣了。

化緣走之前,悟空在地上畫了一個圈。告訴唐僧八戒等人,我這個圈叫做銅牆鐵壁圈。我回來之前,你們不要出這個圈子,保大家平安無事。

然後,悟空就化緣去了。

悟空遇到了一個家裡養著哈巴狗的老頭。

哈巴狗在《西遊記》中出現過兩次。還有一次是在鳳仙郡那回。玉帝親自在天上設置了米山面山,雞啄米山,狗舔面山。

翻遍《西遊記》,玉皇大帝親自出手施法唯有這一次。以後我會告訴大家玉帝為什麼這樣做。

這隻舔面山的小狗全名是金毛哈巴狗。

其實,這隻雞和這隻狗都是玉皇大帝的寵物。就好比帝俊與盤瓠一樣的關係。

玉帝也經常微服下凡私訪,鳳仙郡那次,鳳仙郡守推倒貢品喂狗就是玉帝親自看到的。

那麼孫悟空這次化緣遇到的這個帶著哈巴狗的老頭是誰呢?

很顯然,他就是玉皇大帝。

老頭一見悟空,仰身朝天道:西北風起,明天晴了。

看老頭這動作,再看這句話。西北是哪裡呀?正是西北玉虛崑崙丘。

老頭是告訴悟空,一個來自西北的妖怪,已經在路上了。

老頭跟悟空東拉西扯,把悟空說得有些暈頭轉向。他心說:老子就是想跟你化碗米飯,你扯東扯西的到底什麼意思呀?最後,悟空也生氣了,說了一句偈語:道化賢良釋化愚。然後,從老頭剛做熟飯的鍋里,自行盛了滿滿一缽盂,然後就跑了。

悟空這算不算偷呢?這個問題不好說,但那一頭,八戒倒是正在偷三件納錦背心。

悟空臨走時候不是把師徒幾人用圈子圈起來了嗎?可是大家都不聽話啊。於是,大家跟著八戒出了圈子,繼續往前走。就進了兕大王變化的亡靈之宅去了。

宅里有三件背心。八戒對背心挺情有獨鐘的。他大概是忘了「四聖試禪心」里,真真、憐憐、愛愛的三件珍珠背心了吧。

八戒一看四周沒人,就把背心給拿出來了。然後告訴師父和沙僧,天氣越來越涼了,咱們一人加一件背心吧。

要說還是唐僧覺悟最高,畢竟是當師父的。他說:玄帝垂訓雲,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就沖這一點,唐僧就是一個君子。因為只有君子才會不欺暗室。

可是唐僧真心管不住八戒。八戒說,我就先穿一下,等大師兄來了,我就脫了。

沙僧一看,二師兄都穿了,自己也拿了一件穿。

結果,兩人都被捆起來了。很明顯,這是兕大王的繩索。專門讓愛貪小便宜的人上套的。所以古人早就說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那麼孫悟空化齋回來後,一看,果然唐僧、八戒等人都出圈了。

找人吧。於是,來了一個山神、一個土地,告訴大聖:此山名叫金兜山,山裡有個金兜洞,洞里有個兕大王。我們親眼看見,你師父還有師弟,自己走進人家的洞里去了。

這時候,悟空做了一件非常見品德的事。

他告訴山神土地,我有一碗飯,一口都沒吃。你倆先拿著,等我師徒回。

就這樣,孫悟空把自己化來的這碗飯,交給了山神土地。自己去找兕大王打仗去了。

3.

眾所周知,兕大王是青牛精,乃是《西遊記》中最難纏的妖精之一。孫悟空請來了許多人,就連佛祖都驚動了,十八羅漢撒金沙,最後還是太上老君親自出山,才把青牛牽走了。

那麼到這裡,這段故事就應該結束了。其實不然。

就在唐僧等人準備上大路要走的時候,山神土地出現了。高聲喊道:「唐聖僧,吃了齋飯去。」

悟空一看,原來是自己化緣化來的那碗飯。其實這碗飯里有兩層意思呢。一來是這碗飯很重要。二來這碗飯是什麼盛的呀?正是唐僧從大唐國帶來的紫金缽盂呀。

這要是稀里糊塗走了,紫金缽盂不也丟了嗎?

看到這碗飯,唐僧感慨萬千呢。他對悟空說:徒弟,我要是不出你的圈子,就不會有今日的殺身之禍呀。悟空說:不瞞師父說,只因你不信我的圈子,卻教你受別人的圈子。

別人的圈子是什麼呢?表面上說,就是兕大王的金剛鐲。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所以說,一個人,進什麼樣的圈子其實很重要。

大家歡歡喜喜地分吃了這一缽盂米飯,還是熱氣騰騰的。

悟空說:都這麼長時間了,怎麼飯還是熱乎的?土地說:是小神給熱的。

故事到這裡,才真正算是接近了尾聲。

表面看,是青牛精的關口,其實,就是一碗飯的故事。

這碗飯,是玉帝代表上天賞賜給取經團的。而只有悟空的手,才能取來這碗飯呢。因為悟空知道,一食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他更知道,玉帝對於浪費糧食,是零容忍的。

坊間有這樣一個關於玉帝的傳說。

據說以前的麥子,從頭到腳都是麥穗,百姓都吃得滿面紅光。十二月二十五日,玉帝出行監觀萬天,來到一戶人家,只見孩子睡覺枕的都是饅頭。玉帝就問,饅頭枕了還能吃嗎?孩子媽說,枕了還吃,你傻呀,枕完之後馬上喂狗。玉帝大怒,回去傳旨,以後的麥穗只能頂頭長一個,不能通身都長。

雖然悟空曾經大鬧蟠桃會,但玉帝始終對他十分包容,就是因為悟空從來都不糟蹋糧食呀。

文:風林秀

參考文獻:《西洲記》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里對宋江最忠心之人是誰,不但拋下妻小還為其上吊自盡
中國現存詩歌數量最多的詩人,數量達9362首且質量極高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