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從天而降的「標槍」讓坦克無所遁形 步兵反坦克的好幫手

從天而降的「標槍」讓坦克無所遁形 步兵反坦克的好幫手

「標槍」反坦克導彈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路。)

從古至今,步兵一直都是軍隊中最基礎的作戰單位,雖然單兵的戰鬥能力肯定不如坦克飛機大炮厲害,但是在作戰中也一樣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所以單兵武器也一直都是軍工發展的重點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怎樣讓步兵能夠擁有更強大的火力。要說現在單兵能使用的威力最大的武器是什麼,那應該就是攜帶型反坦克導彈了,有了它連陸地之王坦克都能夠擊毀,這樣的單兵火力不可謂不猛,今天就向大家介紹其中美國的「標槍」反坦克導彈。

「標槍」反坦克導彈

反坦克導彈的出現並不算晚,在二戰期間,德國就有研製反坦克導彈的計劃,只不過研究還沒完成戰爭就結束了。二戰過後,法國在1946年就開始研製反坦克導彈,並於1953年研製成功了SS-10型反坦克導彈,這是世界上最早裝備部隊的反坦克導彈,而美軍最早使用的是引進自法國的S-11反坦克導彈。但是說到底,不管是SS-10還是SS-11,它們都還不適合步兵使用,更多的是在裝備在載具上。為了擁有步兵能夠直接使用的反坦克導彈,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發M-47「龍」式反坦克導彈,並且在1974年成為美軍第一種單兵反坦克導彈。

「標槍」反坦克導彈

但是「龍」式雖然稱之為反坦克導彈,但實際上其打擊運動車輛目標的能力並不是太好,在美國大兵手裡它更多地被用來打擊掩體這一類的固定目標,正兒八經反坦克的任務還是交給了車載的「陶」式反坦克導彈。這樣的不滿使美軍在1989年要求研發新型步兵反坦克導彈,而這次研發最終的成果就是「標槍」反坦克導彈。「標槍」反坦克導彈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雷錫恩公司聯合研製,整個研發裝備周期很短,於1992年研發完成,1994年開始量產,1996年就開始裝備部隊。

我們可以從一些基本數據來了解「標槍」反坦克導彈:

系統全重:22.7千克

彈體長:1080毫米

彈體直徑:126毫米

發射管長:1198毫米

發射管直徑:142毫米

射程:2500米

「標槍」反坦克導彈

玩過《使命召喚》現代戰爭系列的玩家對「標槍」反坦克導彈一定不會陌生,而且應該會對其攻頂的攻擊方式印象深刻。因為坦克的頂部裝甲往往比較薄弱,而且從天而降的導彈對於坦克來說也最難阻截,所以攻頂可以保證最大的毀傷效果。當然「標槍」反坦克導彈也可以採用正面攻擊模式來打擊固定的工事掩體以及非裝甲目標,所以也具有比較好的作戰靈活性。

「標槍」反坦克導彈

「標槍」反坦克導彈的制導方式也非常先進,導彈頭玻璃罩內裝有熱成像尋的儀以及圖像識別處理器,可以實現「發射後不管」的功能。射手在瞄準時只需將控制單元對準目標,搜索到目標後進行鎖定,然後發射導彈即可,導彈發射後導彈會根據鎖定目標的圖像進行自動識別和跟蹤目標。這樣先進的制導方式讓士兵能夠很容易地掌握「標槍」反坦克導彈的使用方法,而且可以保證較高的命中率,據統計,改進後的「標槍」反坦克導彈的首發命中率高於94%,基本就等於百發百中,在1998年的一次實驗中,70枚導彈就全部命中了靶車炮塔。

「標槍」反坦克導彈

總的來講,「標槍」反坦克導彈是一款出色的單兵攜帶型反坦克導彈,它使美國大兵擁有了可靠的反坦克手段,可以在戰場上應對絕大多數的地面目標。而且其攻頂的攻擊方式,以及先進的制導系統,都保證了對目標的打擊效果,絕對是步兵的「好夥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桌面戰爭兵棋 的精彩文章:

蘇聯首款搭載數字化航電系統的戰機 超音速突防打擊北約縱深
加爾各答級驅逐艦:總是要花個二三十年才能服役的印度國產裝備

TAG:桌面戰爭兵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