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家譜文化正面臨斷代危機!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修家譜了?

家譜文化正面臨斷代危機!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修家譜了?

我們常說「落葉歸根」,尋根,是人類的共性。從小到大,長輩們就會反覆和我們說:「你姓什麼,你是哪裡的人,你的祖上曾在哪個地方...」通過尋根,來了解生命的世代傳承,見證家族的來源與變遷。俗話說「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國家要修史,地方要修志,家族就要修譜。中國修家譜的歷史已經超過了3000年,然而在新時代里卻面臨著將要斷代的尷尬局面,尤其是年輕一代,對家譜的認知嚴重缺失,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首先修家譜是一個非常耗費財力、精力的事情,普通人很難做起來。在過去,一個宗族通常就只在一片固定的地方繁衍生息,然而現在交通高度發達,家族裡面的子弟們普遍都分散在全國各地或者國外,為尋找同宗血脈提升了很大的難度。過去因為戰亂、災害等原因,老一代的家譜很多都已經遺失。現在很多人都想重新修訂家譜,然而通常往上追溯到四五代就已經查不到可靠來源,何況一些遠房的親戚大多都已不再來往,令人感覺到有心無力。不過隨著網路的發達,信息更加通暢,現在正是上升期,南方有些家族都慢慢修成了還算完整的家譜。

其次制約家譜傳承的,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老舊觀念:父權意識。老一代的家譜,只記載同性之人,一門的女婿入不了譜,媳婦兒只能掛個姓氏。比較嚴厲一點的地方,甚至連女兒都不能入家譜。這種過時的觀念自然不太受年輕人的歡迎。但這種情況現在正在改變,在男女平等的時代,老一套陳舊的制度自然不再被提起,女人們的地位早就與男人相當。不過正是因為社會形態變了,從熟人社會變成了陌生人社會,人員流動大,編修起來也困難,而且主流的姓氏真修起來,可能要把大半個國家都給跑一圈,成本太高,有能力做起來的人恐怕只有少許。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過去那種多個家庭聯合的宗族制已經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單個的主流家庭模式。一般就算清明冬至之時,最多也是三代人去祭祀自己的直系祖輩。比如說爺爺去世了,有五位子女,那麼這些子女及其後代祭祀的也僅僅是自己的爺爺。不會再像過去那樣整個宗族的祖輩都要祭祀一遍。如今,一本本家譜已成陳跡,只有少許農村地區和有心之人還保留有家譜,中國人重孝道,講求飲水思源,不忘血脈傳承,不忘祖宗先人。那麼,現在還有修家譜的必要嗎?

其實在能力範圍內,還是可以修家譜的。畢竟家譜反映的是家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乃至人類的歷史。是天涯遊子落葉尋根的依據和寄託。當你在他鄉遇故知,尋源之下可能會驚喜的發現,原來竟是同宗之人,往上數幾代都是一家人,可乃人生一大喜事。家譜文化雖然已然與時代的發展格格不入,但不如改變一下舊的思路整理新的家譜,這樣讓後人不會忘記自己的家譜,也了解了自己的根在哪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大視界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把這五種古董當成「傳家寶貝」,那麼騙局離你也就不遠了!
地攤上五百元就能買到「虎掌」?別被騙了它們是這麼做出來的!

TAG:收藏大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