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018年最後一天,我一口氣刪了3000好友,退了200個群

2018年最後一天,我一口氣刪了3000好友,退了200個群

我們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

卻總在不知不覺間遺失了什麼。

這是隱居者的寂寞日記,

卻將浮世與人生看得真真切切。

有時,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顆靜下來的心。

——梭羅《瓦爾登湖》

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覺,2018年已接近尾聲,很多人開始忙著寫各種年終總結。

就在2018年的最後一天,我在寫完年終總結後,打開微信,

一口氣刪除了3000多個「好友」,退了200多個微信群。

如釋重負。

01、最應該斷舍離的,是你的朋友圈

李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現在的年輕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把無趣當成有趣,其實不僅如此,我們還喜歡把社交無效當有效。

如今,微信已經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它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變得更為直接和豐富。

每天閑暇之餘,就會不自覺打開微信刷朋友圈、微信群,唯恐錯過什麼天下大聞。

然而,隨著接觸的人越來越多,微信上加的好友也越來越多,隨之被這些好友邀請到各種各樣的微信群中。

就在退群刪友之前,我的微信群竟然有200多個,導致打開微信後收取信息都需要很長時間,「好友」更是達3500多人!

但常聯繫的好友也就那幾個,真正有價值,經常關注的微信群,也不到十個而已。

朋友圈裡的內容更是如同雞肋,各種繁雜,沒有價值的信息,總會把自己搞得心浮氣躁。

李敖先生

曾經有一段時間考慮過退群刪友,但又不捨得丟棄掉這些所謂的「人脈」資源,總是心存一份幻想,萬一哪一天能用得上呢。

其實,這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多少人脈資源,相反,它會成為我們內心的枷鎖,讓我們活得更累。它會把我們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

美國《洛杉磯時報》發表過一份研究表示:社交網路中好友越多的人,越容易產生煩躁情緒;使用時間越長的人,幸福指數就越低。

150定律圖

另外,據統計,每個人的微信中,有10%是家人,40%是朋友同事,其餘50%全陌生人。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曾經指出,人類智力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路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這就是著名的「150定律」。

也就是說,有效社交的人數,應該在最多100多人。超過這個數字,就是無效社交。

吳曉波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而如何將精力花費在值得的事情上,才是我們更應該思考的問題。

真正聰明的人,都在做減法。

02、一個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美國著名作家梭羅28歲時,獨自一人來到瓦爾登湖畔,蓋了一間小木屋,並在裡面獨自生活了將近400天,以此來驗證他所悟出的人生真諦:

「如果一個人能滿足於基本的生活需要,其實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

最終的體驗結果,正向他說的:一個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隨後,他寫出了著名的《瓦爾登湖》:

「我們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卻總在不知不覺間遺失了什麼。這是隱居者的寂寞日記,卻將浮世與人生看得真真切切。有時,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顆靜下來的心。」

面對人們不斷膨脹的物質慾望,梭羅說:「多餘的財富只能夠買多餘的東西,人的靈魂必需的東西,是不需要花錢購買的。」

瓦爾登湖

生活像一團麻,熙熙攘攘,兜兜轉轉,紛繁複雜。著名股神巴菲特,對於時間管理有著獨到的法則。

一次,他的私人飛機駕駛員向他探討職業生涯規劃時,巴菲特讓他寫下認為重要的25件事。

隨後,讓他從這25件事中,再選出5件更重要的事,對於剩下的20件事,絕大多數人一定會選擇在空閑的時候去完成,但巴菲特卻說:

「這20件事不是讓你在空閑的時候去做的,你要盡量避免去做這20件事。」

在時間管理上,巴菲特做的是減法,而不是加法。

一個人,只有把那些不重要的細瑣雜事全部砍掉,才能保證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

王陽明

少,即是多。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曾言:「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洒脫,何等簡易。」真正的修行,不在於增,而在於減,減掉一些過度的慾望。減盡人慾,便回復到良知之的本體了。

人生在世,有多少人因為追求外物,而終日奔波,為了一點小事而患得患失,讓自己的內心得不到安寧,最終成為被慾望驅使的奴隸。

所以,做人,要給自己做減法,致良知。

正如漫畫家蔡志忠所說:「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餘的部分。」

2019年的鐘聲即將敲響,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而是不是浪費在忍受陌生人的乏味與無聊上。

一年的時間,說長也很長,請用有意義的事填滿它;

一年的時間,說不長也不長,別讓閑雜人等消磨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五行識人法:避禍趨福,學會火眼金睛,慧眼識人的本領!
70後,三不管、三不爭、三不鬥,說得太對了!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