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在人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便是當下

在人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便是當下

文:鈴木大拙

中國唐代詩人白居易,他向惟寬禪師請教:「既然每個人都有身口意,那麼我們該如何管住自己的言行,以免自己會傷害他人呢?」惟寬禪師說:「說好話,做好事,讓自己的言行清凈和善,便是最好不過了。」其實,這個原則也適用於現代人。讓自己的言行充滿善意,我們才能活在一個溫暖的世界裡。

有時候,禪師們在解答弟子提出的問題時,往往喜歡先沉默一段時間。這種沉默,其實是對提問者的一種考驗:如果你對自己沒有信心,就不要等下去了。其實生活對每一個人也是這樣的:如果你遇到了麻煩,你對自己沒了信心,那你就不必指望著生活有改善了。所以說,做一個對生活充滿信心的人,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一休和尚被一個將軍請到了家中,說是要麻煩他把那屏風上的老虎給抓住。一休看到那屏風便說:「你們有誰能把這老虎從屏風裡趕出來啊?這樣我就可以抓住它了。」將軍哈哈大笑:「紙上畫的老虎,怎麼能趕出來呢?」一休正色說道:「既然是紙老虎,又何必要抓住呢?」一旦有了智慧,生活中的困難和這紙老虎也就沒有什麼差別了。

當我們總是把目光停留在他人身上時,我們就會盲目地以自己的短處去比對他人的長處,而世間最蠢的事情莫過於此。因為當你不認識自己時,就會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消沉,在無形中給了自己很多壓力。

世人不僅容易被外物的表相迷惑,更容易因為不了解自己而產生各種困惑。生活中最明顯的一個事例就是,我們因為他人對自己做出的評價而在悲喜間變化。當然,真正要做到不計較是非毀譽,並不容易,但我們卻可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磨練自己的禪心,看到真實的自己。

他人對自己的評論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生活中應該保有何種心態。如果你把別人對你的毀謗當作自己前進的動力,那麼你就會取得高於他人的成就。更何況,他人的言行我們無法管制,但我們可以管理自己的心態,所以,我們為何要去做他人舌頭下的奴隸呢?

人的價值是表現在各個方面的,看似最不起眼的人,他也有創造出財富的可能,只要他認識到自己的具體能力是什麼就可以。所以,禪的全部目的,就是與鮮活的生命融合。

在人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便是當下,因為只有當下是我們可以真正支配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就是那個在當下和我們共事的人。最有意義的事情,莫過於自己做的一切都能利益他人。所以,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看似平常實則不平常,每一天對我們來說都是嶄新的。這個,便是禪的真諦。

看看那些禪師們,他們都是先有了禪的體驗,而後才能對他人說禪。所以,我們只有充分地認識到自己,才有可能在生活中展現出自己的價值啊。

已經過去的,再不可能回來;尚未到來的,人們無法預測。因此只有當下的時刻才是真正可以支配的。最愚痴的莫過於那些有遠大的目標卻又不在當下努力的人。能夠做好手頭的事兒,這本身就是契合禪理了。

許多人為了並未發生、還未到來的事情而憂慮、擔心,憑空給自己製造壓力,卻不知道為了那些尚未到來、不可預知的事情而煩惱、憂慮是最愚痴的行為了。這正如古時候的一個禪師所說的那樣:「別問我哪裡是禪,哪裡是道。你只看你腳下便是。」

如果你的心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產生執著和黏滯,那麼你就是自由的,你的精神就是契合禪道的。

我們都在追求一種「無心的境界」,但你知道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嗎?無心的境界,是不因妄想而生煩惱,是不為瑣事而有疲累,是不把生活當作掛礙。禪講究雲水隨緣,說的正是無心的境界。

無心的境界不是要你對生活里的一切事都不上心,而是要不留掛礙地去處理每一件事。

我們的生活環境好比是瓶中之水,我們的心靈就如同花朵,我們只有在生活中時刻凈化自己的身心,注意自己的言行,改正自己的缺點,懺悔自己的過失,這樣才能吸收到禪的智慧。

四十九天長明燈供燈共修

長明燈,即供於佛前日夜常明的燈。積福慧應眾生因緣,啟建四十九天長明燈供燈共修,連續供49天,固定佛前供燈位置及牌位。通過供燈的方式破無明業障、種善根福德,自他皆獲殊勝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覺 的精彩文章:

最大的智慧,是重視你的內心感受
今日農曆十一月初四,恭迎印光法師圓寂紀念日!

TAG: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