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是否應該糾正孩子的畫?

是否應該糾正孩子的畫?

你是我溫暖的手套、

冰冷的啤酒、

帶著陽光味道的襯衫和日復一日的夢想

我會一直在這裡

直到你關注並愛上這一切

標註小星星 第一時間看到小北的藝術幹活~

瑪麗的創作越是自發性的,她就越不太可能變得像弗吉尼亞那樣緊張和壓抑。只有不斷鼓勵瑪麗身上的這種天性,她才能自由地表達並成長為一個快樂的孩子。

作為自發性創作的一部分,瑪麗的畫作偶爾會出現成人眼裡的「錯誤」比例。但我們必須牢記:在詮釋不同事物時,「對」與「錯」的標準是會改變的。比如,穿著浴袍站在街上是錯的,但在沙灘上就是對的。對成人而言是對的標準,對孩子來講就不一定對。這適用於食物、睡眠習慣,以及其他經驗。我們可以說遠處的東西看起來小,但它們不一定就不重要;它們可能距離我們比較遠,但在我們心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那麼,我們應該按它的視覺比例,還是按它的重要程度來畫呢?這恰恰就涉及孩子在藝術創作中使用比例的問題。瑪麗收到了她的聖誕禮物——一個漂亮的玩偶。對她而言,這個玩偶很重要,比她能想到的任何東西都重要;如果它出現在自己的畫中,就會比其他任何東西都大——因為它的確很重要。實際上,與畫中的樹和其他東西相比,玩偶的比例並沒有錯,因為它的確是比樹重要很多。因此,我們可以說,她畫了真實的關係。

如果我們成年人說什麼東西比例錯了,那是因為我們認為視覺形象——即事物看起來的樣子——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我們很清楚,我們與事物的情感關係通常比事物的外形更重要。孩子通常無法區分視覺與情感關係。他的比例顯示的是事物對他的重要程度,而非外觀的尺寸關係。因為事物重要而將它放大是一種錯覺,就像因為離得遠而將事物縮小一樣。遠處的樹實際上並不比近處的樹小;同樣,並非因為玩偶對瑪麗來說很重要,它就真的變大了。

在兒童的繪畫中,比例關係常會因為其重要程度而出現整體或局部的改變。如果我們糾正這些比例關係,就是在干涉孩子與其所誇大的事物之間的情感關係。

我們永遠都不能糾正比例關係嗎?只要孩子對此感到滿意,我們就不應該干涉他的作品,那樣做只會讓孩子感到壓抑。

瑪麗把自己給媽媽送生日禮物的場景畫了出來。她興奮地拿著花瓶,但她害怕花瓶從她手中滑落。自然,她就會把手畫得「不成比例」,但這就是她給媽媽送生日禮物時的真實感受。我們不想糾正這一事實,即使它是相對正確的。對瑪麗來說,她拿著媽媽生日禮物時的感受比她的外形更重要。無視這一事實,不僅會傷害她的感受,還會妨礙她的藝術表達。

但是,如果瑪麗注意到外在的比例關係,並且對某些比例開始變得不確定,她自己會說出來:「媽媽,我畫里的小孩兒與房子比是不是太高了?」你的回答不應該參考測量的尺度;相反,你應該嘗試讓瑪麗對比例關係的體驗更敏感:「瑪麗,你認為你畫的小孩兒能穿過那扇門么?如果她在這棟房子里,你認為她能看到窗外的景色嗎?」這些問題能立刻讓瑪麗體驗到畫中小孩兒的感受,並建立起一個清晰而富有生活體驗的關係。

總之,沒有必要糾正孩子作品中的任何比例問題。畢竟,我們更關注如何保護孩子的自由和幸福,而不是要看到「迎合」普通成人品味的作品。而且,孩子作品中用到的比例關係通常反映了他們與事物之間的親密關係和體驗。即使我們無法察覺這種關係,也不能冒險將成年人的「正確」比例關係強加給孩子,這會損害孩子對事物的敏感度。我們知道「正確」只是針對外表而言,而當涉及內在感受時就會失效了。一旦孩子產生了探索比例關係的強烈願望,就應該引導他去發現建立在自己情感體驗之上的比例關係。

— 完 —

小北是優秀作品的分享傳播者

如侵犯原作者權益,請作者聯繫小北刪除

如果你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

歡迎點贊並且推薦給你的好友

有太多和藝術相關的故事

我們可以訴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出發 的精彩文章:

彩色雪梨紙還可以這樣玩,不得不服

TAG:極客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