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覆滅的禍根,在於劉邦的這項制度,間接毀滅了皇權
漢朝經歷了四百餘年,最終倒在了曹丕手裡。很多人認為東漢末年的一幫軍閥,是導致大漢走向滅亡的根本原因,這麼說也沒錯,是,但是不是根本原因。漢朝覆滅的根本原因,其實在開朝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來了。為什麼這麼說,下面來帶大家看一看。
大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得天下離不開士族的支持,可以說劉邦得天下,是因為當時的各國貴族不願意,不敢去爭天下,劉邦是推選出來的。劉邦為了安撫這些人,支持他的人,使用了一項制度,舉孝廉,虎臣認為,這才是漢朝覆滅的根本原因!漢武帝時期,更是更進一步,使用了察舉制。
事實上,虎臣是非常認可舉孝廉制度的,但是這個制度,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就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代一代,權力會重新集中到世家大族手裡。如果人人一心向公,那麼舉孝廉就是最為完美的制度,可惜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如此。舉孝廉制度到後期,在漢朝發生了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情況。
漢朝不同於現代,當時的人,更注重提拔自己的人,效忠於提拔自己的人,而不是皇帝。這就導致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情況,各個世家大族,互相吹捧,子弟全部都舉孝廉了。權力到了世家大族手中,即使是偶爾的一些寒門子弟,在得到舉孝廉的機會之後,效忠的也不是皇帝,而是提拔自己的人。
漢朝重義和孝,俠義之風是非常重的,曹操早些年都做過遊俠。也就是這股風氣,更是加重了當時的情況,一個人如果不尊敬,不幫助提拔過自己的人,那是受人詬病的,後面也就不會有人提拔他。名聲是做官最為重要的條件之一。這就導致了中央權力,威信,大幅度下跌。世家大族掌握一切,比如袁紹,袁術,劉表這些人。
劉邦最初使用這項制度,是為了拉攏,安撫人心,但是最後,卻也成為了大漢覆滅的原因,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抑鬱症患者最需要做的幾件事,對抑鬱症大有裨益
※在這幾種三樣東西面前,小小的抑鬱症,不值一提
TAG:虎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