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二代傳承從0到1

二代傳承從0到1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 汪 欣

家族辦公室(FO)以「守 攻 傳」為核心展開。大部分FO以家族資產管理的「攻」為核心,少數FO以家族風險防範的「守」為核心,極少見到以傳承為核心的FO。然而,我們都無法否認「傳」對家族而言才有真正的意義。沒有傳承,或「攻」或「守」都難以持久,家族基業長青更是無從談起。

在與大量家族一、二代的互動交流中,我們發現「傳」是國內家族企業的重災區。雖然傳承問題的關注度已經相當之高,但是鮮有完整的「解決方案」。家家一本難念的經,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案基本不存在。

一代家族掌門人應當如何面對這一系統性問題,或許我們可以先從定義問題入手。

二代傳承問題的複雜性來自於如下幾個方面:

涉及情理法家族企業傳承中的一個重要難點在於如何處理好家庭身份和企業身份之間的矛盾。如果身份混淆在一起,經常會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在該講理的地方講情,在該講情的地方講理,搞不好鬧得不開心最後只能去講法。

涉及守攻傳家族傳承一定是全方位的。無論交接班是定位為「守」還是定位為「攻」,最終都是要「傳」的。其次,傳承是「傳」與「承」 的兩個動作,一共涉及三個方面:一代的「傳」,二代的「承」以及一、二代在傳承之間的關係。中間只要有一個環節沒有做好,那麼無論之前是 「攻」是「守」,之後都容易「傳」不下去。

涉及個性化因此我們需要「對症下藥」。這裡的「葯」是個性化的「葯」。或許把這個療愈過程類比為中醫調理更為貼切。一來,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找到癥狀的根源;二來,需要區分哪些是可以改變的而哪些則很難改變。先天的賦予無法改變,後天的境遇則可能改變;年長的不易改變,年輕的還有機會改變。

無論從何處入手,都需要考慮個體因素,給出儘可能符合每個個體需求的家族傳承方案。

涉及誰來做無論是尋找彼此求同的可能性,還是尋找打破封閉系統的可行性,兩代人的「矛盾」解法之一就是邀請第三方介入。那麼這個第三方是誰呢?無論他是誰,最重要的是第三方需要同時擁有兩代人的信任。如果第三方並非其他家庭成員或其他家庭成員不適合作為第三方的話,我們還需要找到另外一位可信賴也有能力解決問題的第三人。當然,這需要一點運氣。

涉及家企國目前面臨向二代傳承的家族企業大部分涉及我國的核心製造業領域。這些領域中的企業若不能順利完成領導力的傳承,不僅會對所在家族的延續帶來威脅,對正處在關鍵時刻的國家核心產業更會帶來重大不利影響。優秀的二代培養方案,除了要考慮家族內部的事宜以外,還需要考慮外部環境的因素。這些家族的傳承與國家興亡實質上息息相關。

作為一名理工 金融背景的專業人士,我是誤打誤撞進入了「二代傳承」這個焦灼領域的。我發現這裡存在著大量的跨領域、跨學科和跨文化的難題。當然,也充滿著各種未來的可能性。目前看來,商業、金融、學界以及類似磐合這樣的家族辦公室,都在或主動或被動地切入這個領域。若希望真正幫助中國家族企業走出傳承的迷宮,培養出優秀的家族新領袖,還需要一點情懷和慈悲之心。二代培養需要高度的定製化,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幾乎是必須的。若要想在這個領域做出成績,家族辦公室也需要處理好商業價值和慈悲善舉之間的關係。

我們的家族也需要認識到,傳承服務實際上是一個「市場失靈」的領域。

以下是一些我們在協助家族傳承及二代培養方面的不完整經驗,可作為與其他正在致力於二代培養的情懷人士的交流之用。

心理學是必修課在巴菲特的老搭檔芒格的跨學科知識庫中不難發現,心理學佔據著特別重要的位置。不僅僅是在「攻」的投資端,在「守」 與「傳」的領域更是需要使用大量的心理學知識與技能,否則不容易處理好家族、家族企業以及二代培養的各類問題。

做好教練而非球員在家族企業中,父親看不下去而直接替兒子上場的事情屢見不鮮。要知道,人不可能無緣無故地成長。成長的唯一秘訣就是橋水基金創始人、《原則》作者瑞·達利歐(Ray Dalio)講的「痛苦 反思」。如果二代只負責痛苦,反思的永遠是父親,甚至於連痛苦都直接免了,那麼二代成長基本上就成了無本之木。

服務家族客戶的專業人士也時常容易犯這個 「錯誤」。但是,請一定要忍住。

與家族共同成長雖然我們是家族的服務者,但是卻時常發現自己從家族身上學到的可能遠超過我們能給予的。原因很簡單,家族經歷過的「痛苦」比我們要多多了。此外,一個家族沒有「反思」 機制,那很可能不會「活」到今天,更不可能成為FO的服務對象。在提供家族基金與二代培養服務的過程之中,我們體會到家族辦公室安身立命之本大概只有一個,那就是更高效率的學習與運用能力,以及因此而衍生出的反哺與賦能家族的能力。家族在成長,家族辦公室更需要成長。此長彼也長,時間長了,大概就成了基業長青。

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是家族辦公室專業人士的必備素質,而定義問題自然是第一步。無法被定義的問題,更無法被解決。短短篇幅,雖不能道盡二代培養話題的方方面面,但確實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開始。那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條二代培養的「不歸路」。

(作者是磐合家族辦公室合伙人。本文詳見於【《家族企業》雜誌2018年12月刊】 未經本刊授權,不得轉載;經本刊授權轉載的,請註明來源。)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四十年,時代改變了什麼?
重視接班人培養,接班傳承水到渠成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