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北極5小時極光拍攝、雪地摩托極速狂飆,實戰測試抗寒單衣

北極5小時極光拍攝、雪地摩托極速狂飆,實戰測試抗寒單衣

本文由極果體驗師蘇鐵原創

前言

作為一名職業戶外風光攝影師,每年大約有8個月在國內外的各種戶外環境拍攝。拍攝地點覆蓋國內以及尼泊爾的大部分的高山徒步環境,例如:珠峰南坡(EBC)、珠峰東坡、四川貢嘎和四姑娘山的各個高山機位,以及冰島、挪威、俄羅斯等國的北極嚴寒地區。

職業戶外攝影師對戶外的服裝要求是什麼樣的?

1. 性能的絕對靠譜。

最外層的衝鋒衣要求必須是絕對的防風、防水、耐磨並且透氣!裡面的保溫層衣服則要能抗得住零下20°,必須能保證在零下20°的環境里不會讓自己受凍。戶外拍攝不同於一般的旅行,經常會長時間的獨自暴露在各種戶外環境里。沒有靠譜的裝備肯定堅持不下去,所以在這一點上我絕不含糊。

2. 輕量化。

戶外攝影師對重量的要求比常規戶外愛好者更苛刻。我們通常需要在攜帶常規戶外裝備(如露營裝備、戶外衣物、爐頭和食物等相關物資)的同時,還要攜帶大量的攝影器材(如相機、鏡頭、腳架、濾鏡和無人機等)。在戶外環境下背負重量經常超過30KG,這對攝影師的身體要求非常嚴格。然而對攝影器材無法做出妥協,就只能在戶外裝備上想辦法減負,於是我們會選擇輕量且性能靠譜的戶外裝備。

接觸到 [ 藍奇熱抗寒服 ] 的契機

抱著對戶外服裝的執著,當看到 「氣凝膠」這種材料的出現,立馬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如此輕薄的一件衣服,居然能有這麼強大的保暖效果,可以極大的減輕裝備負荷!

這對戶外攝影師來說,是有極大的吸引力的。於是,我迫不及待的參與了極果的試用活動,並幸運的獲得了 藍奇熱5系抗寒服 的試用資格。開啟了今年的北極極光之旅。

趕在出發北極前一天收到了藍奇熱5系防寒服。做了簡單的開箱,以及簡單的防水測試。

衣服的整體做工和細節都處理的相當不錯,同時具有不錯的防水性。至於具體的保暖、抗風性我打算在北極之旅中進行詳細的測試。

北極圈行程開始

第一站:俄羅斯莫斯科

我們在莫斯科中轉休整。這一天莫斯科溫度是 【-10°左右】,克里姆林宮外的莫斯科河已經結冰,時不時的還會飄會兒大雪。我僅僅穿了一件迪卡儂的滑雪保暖內衣打底,外面套了件藍奇熱5系外套,在莫斯科街頭拍攝了一整天。莫斯科冬季有非常豐富濃郁的人文文化,是我每年冬季的必來之地。

因為一直在四處不停的走動拍攝,我甚至覺得還有點熱。在俄羅斯室內都有暖氣,因此室內外溫差極大,走進室內我通常把衣服敞開,在室外則直接全部拉上。一整天下來,除了臉和鼻子被凍的紅彤彤,整體感覺還是相當舒適。

第二站:LOVOZERO湖畔

離開莫斯科,我們直接飛往摩爾曼斯克,這是深入北極圈的一個港口城市,毗鄰北冰洋巴倫支海,是二戰蘇聯和德軍的海戰主戰場。

在摩爾曼斯克未做停留,我們便深入到北極森林深處的LOVOZERO湖畔。

LOVOZERO位於北極森林深處。夏季這裡是幾個巨大的湖泊,可以乘船通航,春秋兩季湖面冰雪混合,則無法通行。而冬季因為嚴寒湖面會結上厚厚的一層冰,只能乘坐雪地摩托車前往。

(雪地摩托)

我們12月來正好是這裡的極夜時間,整日太陽都不會高升,晨曦之後便是日暮。遇上好天氣,整個天空從早上10點開始到下午3、4點都呈現出霞光滿天的景色,整個世界被暈染成了粉紅色。這種異常夢幻的景象,也是我每年必來這裡進行風光拍攝的原因之一。而在這極美的景緻背後則是一次真正寒冷的考驗。

(航拍下的LOVOZERO)

洛沃澤羅當時氣溫為【-19℃】;

低溫並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伴隨著凌冽的寒風。體感溫度要遠遠低於實際的-19℃。

接下來幾天我們會住在極光基地。極光基地處於湖泊中間的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之上。到達這裡的唯一方式就是乘坐雪地摩托車,我們需要在北極極夜的寒風以40KM/H以上的時速馳騁於冰面之上,至少一個小時。

為此,極光基地為這段極寒的雪地摩托路程提供了一套非常厚實的極地工作服。

我同伴穿上了極光基地全套工作服的狀態,而我決定以身試法,驗證一下「氣凝膠」能不能抗住如此的嚴寒?

此時我穿著一件排汗內衣,一件抓絨套頭衫外加一件5系藍奇熱。

(左為全套極地工作服,右為穿著藍奇熱抗寒服)

另外為了測試更準確,我沒有坐在雪地摩托後面的拖斗,而是直接坐在雪地摩托上,身邊沒有任何擋風的裝置。

(風雪非常大,十分凜冽)

(全身沒有任何擋風設備)

(中途休息時,專門與搭檔拍照對比)

( 其間,當地寒風大到把我們的行李差點吹翻!俄羅斯司機們趕緊停車進行加固 )

更為艱辛的事情發生了!

因為風雪太大,原本路上的標記和指引全都沒了,本來1小時左右的行程,這一次活生生兩個小時才到!

看到這裡大家對我們剛入北極後遇到的第一次挑戰應該能有深刻的感受了!

而我一直穿著藍奇熱抗寒服,極大地減輕了裝備負荷,也一路錄視頻記錄著當前的感受。

還記得在這一次的行程中,我說到:

「此刻我的手已經徹底的僵掉,因為我為了方便操作相機,帶了一雙零下5°左右的手套。為了拍攝,一直頂著狂風,已經冷的快沒有知覺,然而身體卻不覺得冷,但能感受到熱量在逐步從手腕處散失。」

在此後的幾天里,我還曾多次乘坐雪地摩托車,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服裝搭配。例如:

只穿一件排汗內衣 藍奇熱5系外套

這個組合,身體的溫暖程度和多一件抓絨的狀態差不多,但是袖口部分冷的更快,在手套和袖口結合的部位長時間風吹會透風,帶走熱量,很容易凍僵。

排汗內衣 藍奇熱五系外套 硬殼衝鋒衣

這個組合非常的完美,也是後來我在極地的主要搭配方式。在硬殼衝鋒衣解決了袖口透風的防風問題後(我的硬殼衝鋒衣袖子較長,袖口處有個收口的貼條),我可以3件衣服長時間在戶外作業,不懼怕任何天氣。

靜態抗寒測試

在入住極光基地後,這套衣服的功能將被展現的淋漓盡致!特別是在攝影師開始正式拍攝後,裝備必須百分之百的保證拍攝的順利完成,否則那些稍縱即逝的光影便會被錯失。

攝影師守著相機長時間一動不動地站立非常普遍,比如在拍攝延時、星空和極光時,又或者是航拍時,在這類拍攝狀態下,攝影師本人幾乎是靜立不動的。攝影師因為自身沒有運動,所以發熱量非常少,這就需要衣服本身足夠保溫。於是我又做了幾個靜態抗寒測試:

第一:航拍

在航拍過程中,如果想飛出一些高觀賞性的畫面,往往需要非常準確的操作。這就需要身體以及雙手在一個非常舒適的溫度,才能對大腦的指令做出準確的執行。如果是在平時的環境里,這樣的操作並不難。但是在極寒環境下,手會因為寒冷而發抖,飛行將會變的顛簸而不平穩。而我在航拍飛行時,身體溫度非常合適,即便下著雪,也並沒有影響我的航拍操作。

( 航拍鏡頭 )

第二:冰釣

在北極冰湖上挖個窟窿釣魚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極寒這種條件下,我穿著藍奇熱抗寒服坐在冰面的小凳子上一個多小時,同樣是沒問題的。

(冰釣狀態)

北極淡水湖裡的魚並不大,因為氣溫太低,通常掉起來的魚很快就結冰了。在物資貧乏的基地,白天釣的魚晚上還可以燒烤吃,補充下營養。

第三 :長時間的戶外拍攝作業。

這其實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我們千里迢迢、歷盡艱辛長途跋涉而來,就是為了到極光基地拍攝極光的!

這短短的10秒極光延時攝影,濃縮了2400張照片,是我在寒夜裡連續拍攝了6小時才完成的。

在每次極光爆發的夜晚,我都徹夜的在戶外拍攝。為了拍攝各種機位的延時攝影,通常會持續在北極寒冷的野外待四五個小時以上。而在整個過程中,我都沒有因為溫度而出現任何問題。連續的幾個夜晚,都是按穿2-3層的穿法,一層為內層的排汗,二層為藍奇熱5系,風特別大的時候再加第三層的硬殼衝鋒衣。這樣穿整體非常有型,沒有一絲臃腫感,但身上卻又絲毫沒有感受到寒冷,只有臉部被凍紅。

總結

這一次的北極之旅,我從各個方面都深度試用了這件抗寒服,從城市使用到戶外惡劣環境,從動態防寒到長時間的靜態防寒,結合了攝影師的需求來思考它的應用場景。 我認為這件5系衣服是足以作為戶外核心防寒裝備來使用。但是作為防護裝備還稍微欠缺一點細節,比如帽子的設計和袖子的設計。這些在戶外應用上還有很多改進空間,另外也希望能生產一些鮮艷的顏色,更適合在戶外環境的使用。

最後送上雙子座流星雨的火流星,祝大家新年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果 的精彩文章:

零磨合上腳登山實測,斯麗德防水登山中幫鞋
拒當「聾瞎玩家」,因為我有XPUMP 3D智能環繞聲效引擎

TAG:極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