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實的白公館、渣滓洞與被誤讀的中美合作所

真實的白公館、渣滓洞與被誤讀的中美合作所

新中國建立伊始,「中美合作所」便被宣傳為「美蔣反動罪行」的代表,數十年來,《紅岩》、《烈火中永生》等文藝作品更是將其塑造成了臭名昭著的魔窟,至今很多人提起來仍然會咬牙切齒。然而,在台灣和美國,「中美合作所」卻是作為著名的抗日典範一直被紀念和頌揚的。那麼,「中美合作所」到底是抗日機構還是反共魔窟呢?

中美合作所全稱為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成立於1943年4月15日,直接隸屬於中美兩國最高軍事統帥部,總部設在重慶西北郊歌樂山下的楊家山。軍統領導人戴笠、美國海軍中校梅樂斯(1943年7月美國陸軍方面改派魏今生為代表)分任正副主任。參謀長中方兩人,為鄭介民和李崇詩,美方為貝利美。主任秘書中方為潘其武,美方為史密斯。

據不完全統計,從1943年至1945年8月,中美合作所各訓練班,共訓練單位22個,完成訓練之作戰部隊49180人,各種幹部1320人,畢業學員50500人。這些「特種作戰部隊」經訓練後改編為別動軍8個縱隊、忠救軍3個縱隊,湘鄂贛邊區行動總隊(梅樂斯稱之為長江突擊隊)、鐵道破壞隊、水上破壞隊、教導營(多半由受訓學生編成)若干等敵後抗戰隊伍,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

只是長期以來,「中美合作所」這個戰時跨國軍事情報合作機構竟成了廣為人們熟知的「美蔣罪行」的代名詞,歌樂山革命紀念館也曾一度命名為「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美蔣罪行展覽館」。長篇小說《紅岩》和由此改編的電影《烈火中永生》、歌劇《江姐》等文藝作品,更是將其描述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魔窟。

以當時最為轟動最為暢銷的長篇小說《紅岩》為例,寫到共產黨員劉思揚第二次被捕時,就描寫了押送他的汽車經過「中美合作所警衛森嚴的大門」駛進白公館集中營進行登記時,他看到登記簿上有中美合作所的英文縮寫等細節。小說中寫到渣滓洞監獄政治犯組織絕食鬥爭和1949年新年聯歡會時,還特地描寫了監獄看守長給美國「特別顧問」打電話請示報告的細節。

在小說中,國民黨特務頭子徐鵬飛威脅許雲峰:「你可受不了四十八套美國刑法!」改編成電影《烈火中永生》後,這句話改成了徐鵬飛審訊江姐時的台詞,「美國刑法」改成了「中美合作所的幾十套刑法」。「你別忘了,這裡是中美合作所!」「真想嘗嘗中美合作所的幾十套刑法?」「老實告訴你,進了中美合作所,就是死屍,也得給我開口!」

在歌劇《江姐》的最後一場(場景說明: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營女牢),江姐在就義前,得知敵人就要逃跑時,嘲笑沈養齋說:「怎麼?你害怕了?你們『中美合作所』這塊招牌就要摘掉了!」

其實,這些文藝作品都是很不嚴謹的。

「中美合作所」的招牌早在這個劇情發生的四年前即1945年8月就已被摘掉了。而小說《紅岩》中特務頭子徐鵬飛的原型——當年西南的特務王徐遠舉,也從未在中美合作所任過職,他調到重慶先後任行轅二處處長、保密局西南特區區長時,中美合作所早已經撤銷。

不可否認的是,歌樂山下的白公館、渣滓洞曾作為專門關押政治犯的國民黨監獄,1949年9月至11月底,國民黨當局將關押在這裡的包括共產黨、民革、民盟、「托派」及無黨派人士(還包括軍統局的違紀犯)在內的數百名政治犯屠殺,這是小說《紅岩》的歷史背景。然而,實事求是地說,中美合作所除了恰巧與這兩個監獄處在同一位置,以及監獄裡所使用的刻有中美合作所字樣和有USA標誌的辦公傢具、桌椅板凳床,以及特工使用的手銬、槍支等都是中美合作所遺留下來的外,中美合作所與這兩處監獄幾乎沒有任何關係,與屠殺進步人士更是沒有絲毫聯繫。

這是因為,白公館原是軍統局下面的臨時看守所,1943年,中美合作所建立時,白公館看守所奉命將人犯遷往渣滓洞,將房屋騰出來讓給美方人員作為住所。抗戰勝利後,中美合作所撤銷,美方人員回國,白公館才又恢復關押政治犯的職能(後稱國防部保密局看守所),主要關押國民黨當局認為是「要犯」的較高級別的政治犯。而渣滓洞監獄,原是因白公館看守所人滿為患而增設,1946年年底將人犯遷回白公館後,曾一度關門,後於1947年年底又重新開張。

不過,由於中美合作所的中方負責人是在國民黨內外名聲都不大好的軍統局負責人、特務頭子戴笠,美方副主任梅樂斯又不顧美國當局禁令介入中國國共兩黨衝突的內政,再加上該所訓練的作戰人員、警察和特工,獲得的美式武器與設備器材,後來都被國民黨當局用到了反共內戰中,因此,該所便有了一個「扶蔣反共」的惡名。

不僅如此,在中美合作所撤銷之後,在其原址及其附近發生的監禁、虐待和屠殺政治犯的罪責,也被算到了它的賬上。特別是在1949年國民黨政權在大陸崩潰時發生的對被關押政治犯的集體大屠殺,更被宣傳為「中美合作所大屠殺」,使「中美合作所」聲名狼藉,成為後來反美、反蔣(國民黨)宣傳中的一個重要靶子。

那是1949年10月,堪稱「黎明前黑暗的日子」。當時,經過三大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等重大戰役,蔣介石「劃江而治」的夢想破滅。蔣家王朝認為他們的失敗是對共產黨手軟的結果,於是在重慶對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進行瘋狂屠殺。根據對抗戰後期至重慶解放前夕系列大屠殺殉難者進行的統計,目前有案可查的死難者總數是321人,其中經審查已定為烈士者共計285人,加上5個隨父母犧牲的小孩,共290人,叛徒及未定性者共計31人。

於是,在這一系列因素影響下,許多人不再清楚中美合作所當初究竟是個什麼機構,而只以為它是一個血腥恐怖的集中營。再加上小說《紅岩》及電影《烈火中永生》、歌劇《江姐》等文藝作品為了宣傳反對的「美帝國主義」和國民黨,而將中美合作所、白公館、渣滓洞三者糅合在一起,進行大肆渲染,「中美合作所」作為反面形象的知名度,竟大大超過了同樣在重慶有著更為重大歷史意義的革命紀念地紅岩村,令人遺憾。

中美合作所只是一個為抗日服務的軍事合作機構,對抗戰勝利做出過極大貢獻,這一點不該被忘記。《紅岩》中那些國民黨監獄中的罪惡與它是沒有關係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決戰上海:蔣介石一生最後悔的誤國決策
為什麼袁崇煥沒有像岳飛的愛國形象那麼光輝偉大?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