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不夠幸福的父母,一樣能養出快樂、成功的孩子

不夠幸福的父母,一樣能養出快樂、成功的孩子

不夠幸福的父母,一樣能養出快樂、成功的孩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作者|李雪

本文|李雪愛與自由(ID:lixuexinlixue)


想要孩子好好刷牙?自己去享受刷牙的美妙過程。

想要孩子專心吃飯?自己去享受食物的萬千滋味。

想盯著孩子寫作業?自己去拿起本書享受閱讀。

想要孩子熱愛運動?自己下樓去跑兩圈。

想要孩子愛整潔?自己沒有怨氣地做家務,有美感的布置家。

想要孩子懂禮貌?自己先學會優雅自尊,真誠待人。

然後你就會發現,孩子啥問題都沒有,甚至是你學習的榜樣。而自己身上問題一堆,比如無法專註,看書就腦袋疼,人際關係界限混亂,跑步氣喘吁吁,布置家缺乏美感,吃食物吃不出食物的滋味。

微博網友@小王子的星球與玫瑰:想要老公特別愛你?自己先特別愛自己。想要別人尊重你?自己先尊重自己。想要大家都喜歡和你相處?自己先能開開心心和自己相處。想要賺錢輕鬆痛快?自己先痛痛快快滿足自己。然後你就會發現,人生苦短,天天都元氣滿滿。

不夠幸福的父母,一樣能養出快樂、成功的孩子

1

人生越不如意

越想管教孩子

如果有個人跑過來跟你說「我人生過得很不如意,我不快樂,我也不會愛自己,但是我懂得愛你,我知道什麼對你是最好,你只要聽我的,你就能幸福成功。」如果有人這麼說,你肯定覺得對方瘋了。

但這就是大多數中國家庭的真相:自己的人生越是過得不幸的父母,越覺得自己有能力去教育孩子,越去孜孜不倦地管教孩子。而那孜孜不倦的教育,正是對孩子智力的摧毀。

有一些童年極度匱乏愛、內心非常痛苦的人,他們白手起家,成就驚人,能夠創造性地解決事業上的困難。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的父母太痛苦了,以至於沉浸在自己的痛苦裡,無暇教育孩子。所以父母沒有去教育他們應該「如何學習、如何思考、如何做事」,這些孩子就獲得了自由喘息的空間,他們的能力可以自由發展。

我也是這樣,我從小就被人誇聰明,其實我的智力跟大部分人是一樣的。我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大家會覺得很驚嘆,但事實上,它只是在遵照事物本身的邏輯。因為我媽媽也是太痛苦了,她除了發泄怨氣的時候,基本上都不理我。而那些孜孜不倦教育孩子的家長,他們的孩子都教育傻了,我就成了天才。

並不是說父母自己必須很成功很幸福,才能給孩子帶來快樂的人生。父母只要尊重界限,在孩子面前保持謙卑,告訴孩子:我不知道如何過得成功幸福,但是我相信你可以聆聽你內在的聲音,尊重你的感覺,成為你自己。

觀察周圍的家庭,你會發現,父母經常強調「我」為孩子付出了多少,孩子你應該感恩「我」。這樣的家庭,他都是冷漠的、壓抑的、沉重的。這個家庭的收入也通常越來越差,整個家族是走向衰敗的感覺。

而反過來,那種能夠感恩孩子,覺得孩子給自己的愛和寬容比自己給孩子的要多得多,感恩孩子帶領自己成長,在這樣的家庭里,孩子是快樂的,家裡是溫暖的,而且財富也會越來越好,整個家族呈現一個欣欣向榮的狀態。

不夠幸福的父母,一樣能養出快樂、成功的孩子

父母的不幸福

孩子不必傳承

了解到童年對人一生的重大影響,有的父母擔心說:我自己過得並不快樂,並不成功,那麼我的孩子是不是也註定不會幸福成功?

其實不是的,父母自己不夠幸福、成功一樣也能養出快樂、成功的孩子。父母需要做到以下三條:

① 嬰幼兒時期要盡量給予親密的回應,打好人格基礎。

② 孩子自己的事情你可以不理解,但是不要去干涉評判。

③ 要誠實地對待孩子。你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但是別把冷漠、控制和評判說成是為了孩子好,說成這是愛。

這樣,孩子就可以有界限和自由的空間去自由發展自己的心智。

很多父母會擔心:我自己有一些壞習慣,孩子會跟我一樣呀?

嗯,每個孩子都渴望在情感上去認同父母,如果情感上不能認同,可能就會在行為上認同。比如,媽媽教育兒子說:「你爸爸是個酗酒的混蛋,你絕對不能像他。」那麼這個兒子可能小時候很乖,長大後卻酗酒,甚至學爸爸一樣酗酒後打老婆。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孩子他渴望情感上認同父親,哪怕父親是一個有各種壞毛病的父親。但是媽媽阻止孩子去認同父親,所以這個孩子就會在行為上越來越像父親。所以,父母有什麼壞習慣不要緊,只需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有自己的壞習慣,這是我們的事兒,我們自己為此負責。

孩子的優秀品質其實無法通過訓練教導而來,孩子的品質是通過內化與撫育者的關係而來。如果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得到足夠滿足,他自然能夠懷著對這個世界的信任,獨立地去探索世界,發展出創造力和探索欲。

比如,當嬰兒的攻擊性得到父母的寬容抱持,而不是當嬰兒表現攻擊性的時候去懲罰他、打他。那麼這個孩子長大之後就會自然地成長為友善、寬容、充滿生命力的紳士和淑女。

有一些父母,自己非常成功,而且能力很強,但是他們養出的孩子卻很懦弱無能,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樣很強的父母,自己不敢面對內心無能恐懼的一面,於是特別愛進行「挫折教育」,時不時的製造些挫折,讓孩子感覺自己很差勁,做啥啥不成。而「高明」的父母總是「對」的,如此就成功地將無能感轉嫁給孩子。然後父母繼續自我感覺「哎唷,我又正確又良好」。

這就是一些成功的人,卻在為人父母時,喜歡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背後真正的潛意識動力。而那些無論內在還是外在都是真正強大的父母,他們不會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他們會在孩子遭遇挫折的時候,堅定地站在孩子背後,給孩子支持。

不夠幸福的父母,一樣能養出快樂、成功的孩子

那些正確的信念

真有那麼正確嗎

再說一個刷牙的例子,呼應一下開頭。

有個媽媽問我:孩子自己已經學會刷牙了,但是她現在卻經常等著我給她刷牙,這會不會養成他懶惰依賴的習慣?

我問這個媽媽:你給女兒刷牙的過程中你開心嗎?

這個媽媽說:開心啊,這種母女互動的感覺很溫暖

我又問她:那你感覺孩子是因為懶,所以讓你給她刷嗎?

這個媽媽感受了一下說:不是,孩子是在享受媽媽的愛

我說:那還有什麼問題呢?

人的頭腦是個很奇怪的東西:分明有些事情讓大人孩子都慪氣受苦,卻說這是「正確」的好習慣,要堅持;可是,分明有些事情是讓彼此溫暖快樂、情感親密,我們卻因為頭腦編造出來的一大堆的擔心恐懼而壓制這份快樂。

所以我們要問問自己,我們幹嘛要沒事兒找事兒給自己較勁受苦呢?

再比如,孩子自己選了興趣班,而中途卻要退出,父母在想,是不是應該要求他必須堅持下去,不然會擔心孩子成了一個意志薄弱輕言放棄的人。

做投資的都知道,投資最大的忌諱就是不懂得及時止損,沒有放棄的智慧。放棄,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智慧,做人和做事業都是一樣。可是很多人讓自己深陷在一個低質量的糟糕關係中,卻不懂得及時止損。

為什麼呢,因為腦子被一個信念控制住了——「我選擇的,我認定的,我就一定要堅持下去,這才是負責任的表現。」——這真是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媽媽,我想養只小動物」「養你都煩,還養啥動物!」
帶娃帶到腰直不起來,竟然是因為這個!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