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錦州「大銅人」的故事

錦州「大銅人」的故事

錦州人心中的「大銅人」

黃英傑

錦州市地標式建築屬遼瀋戰役烈士陵園遼瀋戰役紀念館裡高聳雄偉、豪氣衝天的銅鑄解放軍戰士紀念塔,(俗稱大銅人)。

大銅人可以說在錦州家喻戶曉,

是錦州人輝煌的歷史記憶。也成為這座城市的座標。

如今遼瀋戰役烈士紀念塔錦州遼瀋戰役烈士陵園已成為全國紅色旅遊基地,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緬懷英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創未來,

為祖國更加富強而奮鬥。

那麼銅鑄英靈的烈士銅像是誰鑄造的呢?

那是錦州市機械二廠的全體工匠們鑄造的,

他們以工匠之心,暖英雄之義。敢於擔當,甘於奉獻,攻堅克難,終於勝利地完成了烈士銅像的澆鑄任務。

1955年經過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決定在錦州修建遼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

1956年1月21日修建遼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委員會組成。

以中共錦州市委書記李雪為主任,下設辦公室,

錦州市民政局副局長孫世田為辦公室主任,

錦州市建設局副局長劉宗禮為辦公室副主任。

1956年4月,省市領導專程來錦州市機械二廠,

主持召開遼瀋戰役烈士紀念塔鑄造大會,

機械二廠領導職工們倍受鼓舞,

特別是鑄造工匠、鉗工工匠們更是踴躍參加。

最後敲定由翻砂工匠和鉗工工匠們組成。

王貴生有翻砂經驗,曾從天津三條石翻砂廠學徒,

1952年調錦州市機械二廠,

加上田海潮、王華文等人組成,王貴生任班長兼技術指導。

鉗工工匠由孟憲章帶隊,高俊友等11人組成,

一起完成澆鑄烈士銅像的任務。

為了把握英烈形象,省市領導極為重視,並與中央美術學院協調,

中央美術學院也願意接受此任務,同意設計銅像模具,

並先後對英烈形象多次藝術構思,多次設計,先雕泥塑後用石膏做模,

最後雕塑成身穿棉罩衣、左手拎著三八槍,左腿弓,右腿蹬,右手揮手前進,口喊:「沖啊......」的人物形象。

1956年8月,

由中央美術設計院遼瀋戰役紀念塔上的銅像石膏模具順利運到錦州。

王貴生和工友們見到後歡喜非常,各個爭先看,

特別是王貴生,模具周圍的小板剛剛拆下,他急不可待地搶上去,仔細看模具,匆忙中,沒有注意拆除木板后座上支出的幾個鋒利的鐵釘,一腳踏上去,釘子幾乎把他的右腳掌扎透,他身體一歪倒在地上。鮮血頓時染上了鞋襪。可他顧不得腳傷,帶著全班卸石膏模具,準備澆鑄銅像工作。

為了保證工期如期完成,市裡決定新蓋一座200平方米的廠房,

新上一台7.5噸的吊車,一座2噸的衝天爐和兩座反射爐。

接著一車車廢銅進廠內,都是黃色雜銅,有各種銅盆、銅大錢、銅佛像等,當時王貴生白天幹活晚上打更,還用雨具把石膏模具及雜銅遮蓋,生怕雨淋。

中央美術學院對澆鑄工作也極為重視前去派金、商二同志作技術指導,

出現問題就地解決。

廠長高鳳祥、技術科長崔洪仁繼設計吊車7.5噸後,

又設計銅鍋、銅水包,車間書記李榮發、車間主任高德君也忙上忙下,袁永泉繪圖紙。

王貴生忙得更是不可開交,

由於石膏模具頭胸腿等共4節,高18米,

廠房翻砂不夠高,他帶工友挖了3米深的坑,

接著他又帶領大家把石膏模具分解造砂型,達到壁厚25毫米,大腿用「弓」字鋼固定,然後灌水泥。

1956年9月15日,

在王貴生帶領下,澆鑄大銅人的「戰鬥」開始了。

翻砂工匠們身穿藍色工作服,戴著翻砂帽,各個精神抖擻,鬥志昂揚,沖向戰場。

衝天爐隆隆作響,火焰在熔化著銅水,溫度高達1500℃,

幾個小時後,衝天爐水口被打開,這時只見銅水金光閃爍、金花飛濺,像條金龍流入銅水包內,而後吊車開始吊銅水包,吊到翻砂型中澆鑄。先由翻砂工匠孟兆良澆鑄腿部,上胸下胸由田海潮澆鑄,頭部由王華文澆鑄。

澆鑄第一爐,銅像的腿部和三八槍首先澆鑄成功,

兩隻大腿重達3噸,

此刻開弔車的費德林腳負傷了,王貴生急忙將費德林抱下來,

但是為了英烈的銅像費德林沒有怨言。

緊接著王貴生也親自澆鑄,使頭部、胸部、腰部及棉大衣等先後澆鑄成功。

而棉大衣難度最大,廠房內放不下,

王貴生仿照古代鑄鐘工藝,帶領導工友在廠房內搭起席棚子,才使銅棉大衣這件龐然大物順利澆鑄成功。

1957年1月,

構成整座銅像的24件鑄件,全部澆鑄完畢。

緊接著由孟憲章帶隊,

鉗工工匠們用倒鏈將24件鑄件裝車運到錦州烈士陵園進行組裝。

鉗工們聚精會神、一絲不苟地忙碌著。

他們為了更好地完成組裝任務,克服困難,戰勝險阻。

把24件鑄件猶如龐然大物,吊到紀念塔上。

首先錦州一建公司出200粗10米高的杆子共4節,

綁在架子上達到紀念塔的部位,

當時錦州市三家企業有吊車,石油六廠、鐵路、礦山機械廠,

只能吊4噸的重物,

高度還不夠,望塵莫及,無濟於事。

於是鉗工工匠們發揚了工匠精神,

挖空心思,苦思冥想,終於想出辦法,那就是用挖地壠手搬絞車往上絞。

只見鑄件高高被吊起,壓得架子嘎嘎直叫,悠悠上升,相當驚險。

架子工說,響到中間以上就不響叫了,請大家不要害怕。

上一件鉗工們把一件,最後地壠手搬絞車終於將24件鑄件吊上去。

24件鑄件上去後,鉗工工匠們開始組裝,他們幹得如火如荼。

在組裝大衣背後孔時,正趕上星期六鉗工主力高俊友去開黨員大會

這時蘇永山師傅鑽了進去,

可他鑽進去就出不來了,窩在裡面,弄得渾身大汗出不來。

當時他50歲了,後來才慢慢順出來。

高俊友開會回來後,

見此情景,毫不示弱,他當時才19歲,但已經是嫻熟的鉗工了。

他立馬鑽了進去開始打磨,擰白鋼螺絲,清理,組裝,鏟毛刺,銅刺扎在肉里非常疼,他也不在乎,後又往裡灌水泥,弄得滿身都是水泥,不怕臟不怕累,每項工序都做得非常精細完美,最後組裝成功。

機械二廠的工匠們經過4個多月,

1957年8月9日

「遼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建設工程竣工,

如今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遊基地)

1959年11月2日

舉行遼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揭幕典禮。

從此,大銅人便成為錦州人們心中的一個座標。

...............END..................

編輯 | 於麗,審核 | 大悅

來源 | 錦州發布

本文由「錦州便民網」整理髮布,轉載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水滸好漢竟有這個癖好?九紋龍史進最霸氣,花和尚魯智深名震江湖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