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10個詞總結你2018陪跑的那些鞋,2019對我好一點好嗎?

10個詞總結你2018陪跑的那些鞋,2019對我好一點好嗎?

2018 年的球鞋市場依舊打的火熱,筆者沒有汲取各方建議,便整理(硬湊)出了 10 個關鍵詞,力求以用最精簡的形式,帶各位「鞋頭」回顧下那些屬於 2018 年的「狠貨」。

No.1:統治力

你在穿,我在穿,好像大家都在穿

你想要,我想要,好像大家都想要

YEEZY 500「Blush」

Off-White x Air Jordan 1「UNC」

YEEZY 500 和 Air Jordan 1,兩雙幾乎每天出現在社交媒體上的鞋款,兩雙霸佔著球鞋銷量榜的鞋款,也無疑是屬於 2018 年最具代表性的 Top2。YEEZY 500 「Blush」基本上屬於「入坑必備」系列,Off-White x Air Jordan 1「UNC」基本屬於「人人想要」系列...此外,正因為坐地鐵不小心踩到過一兩雙、學校里吃個飯好像能看到五六雙、一年下來抽獎也抽過十七八回...所以這兩雙鞋上榜,我覺得恐怕問題不大。

No.2:回歸

Air Jordan 經典永存

Dunk SB 未來可期

Air Jordan 11「Concord」

除了數不清的 Air Jordan 1 以外,Jordan Brand 在 2018 有三次復刻都足以堪稱「重磅」,分別是 Air Jordan 3「Black Cement」(黑水泥)Air Jordan 11「Concord(康扣)以及 Air Jordan 13「He Got Game」(熊貓),而「Concord」之所以能「衝出一條血路」,不為別的,就因為 Nike 在它身上花了最多的精力去做宣傳。

Diamond Supply Co. x Nike SB Dunk Low

對於 Dunk SB 系列來說,2018 同樣是「回歸」的一年。如果說去年的「黑鴿子」在只是曇花一現的話,那麼今年的「鑽石閃耀」,無疑是打消了人們對於 Dunk SB 系列 「生存能力」的顧慮,即便年末的「龍蝦」紅到發紫,在 Dunk SB 的「家譜」上,「鑽石」的地位依舊不可撼動。

No.3:科技

Nike 的又一次蛻變

adidas 的又一次賭博

Nike React Element 87

adidas Futurecraft 4D

此處與其演變為是 adidas 與 Nike 之間的直接對決,不如細化為各自研發部門的「硬實力PK」。一個是繼 boost 之後的「黑科技」,另一個是繼 VaporMax 之後的「殺手鐧」,作為各自 2018 年的力推鞋款,論觀賞性,Nike React Element 87 在視覺上給人以更強的衝擊力;論革命性,adidas 的大膽與創新能力絕對是引領行業的標杆。如果單純以「功能性」去評判孰優孰劣,只有你雙腳的反饋,才是標準答案。

No.4:材質

不多不少

正正好好

Sean Wotherspoon x Nike Air Max 1/97

對於鞋款的材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偏愛,不過但凡提到今年大熱的「燈芯絨」材質,就很容易聯想到 Sean Wotherspoon 今年做的大膽「實驗」,這雙 Nike Air Max 1/97 無論是話題性還是關注度都名列前茅,不僅再度為「雜交鞋款」正名,也絕對是屬於 2018 年的一大驚喜。

J.W. Anderson x Converse「Chuck 70」

當然,CLOT x Nike Air Force 1 的「絲綢」、atmos x Nike Air Max 1 的「馬鬃毛」、Off-White x Converse 的「透明」材質都足夠出色,但是倘若我們細數 J.W. Anderson 今年在 Converse 鞋款上用過的材質,關於「第二個位置該留給誰」,就不需要猶豫了。編織、毛氈、漆皮、甚至鞋帶上的毛巾布...高級時尚與 Converse 街頭基因的碰撞,一次次產生了美妙的火花。J.W. Anderson 「上位」,靠的是數量,也是質量。

No.5:解構

2018 革命尚未成功

2019 可以加大力度

Midnight Studios x Converse「Inside-Out」

PSNY x Nike Air Force 1

解構這個「獎項」,今年也會再頒給 Virgil Abloh 了,原因可不止是「The Ten」系列終結那麼簡單。雖說今年在表面「動刀」的品牌依舊很多,但是大多沒什麼建設性的內容,倒是 Midnight Studios 玩了波罕見的「內外對調」,悶聲發大財;而 PSNY 在表面和整體都「動刀」的情況下,也不失 Air Force 1 整體的美感,這些本事可不是誰都學的會的。Virgil 是 「見好就收」了,「解構」套路明年怕是只會越玩越多...

No.6:X分子

「X分子」總是那麼迷人

「價格」也總是那麼「迷」

Engineered Garments x HOKA ONE ONE 「Tor Ultra Low」

A$AP Rocky x Under Armour 「SRLo」

同樣選用厚底的笨重外觀,或許能將這兩雙鞋歸所謂的「Chunky Sneaker」一類,但他們似乎又不算嚴格意義上的「丑」,而將他們同時歸為「X分子」的原因很簡單,誰都沒想到 HOKA ONE ONE 這樣原本幾乎被潮流圈「拒之門外」的品牌,會一夜爆紅;也沒有誰會想到 A$AP Rocky 以個人名義(AWGE)合作的首個品牌,竟然會是 Under Armour...一個炒價直接翻倍,一個賣完立馬撤櫃,X分子的世界,可不是一般人能懂的。

No.7:跨界

跨界的迷人之處在於

一波接一波的「圈外人」開始入坑。

Vans x NASA 「Space Voyager」

adidas Originals x《Dragon Ball Z》

真正的 NASA 迷有不愛這幾雙的嗎?真正的龍珠粉有沒買這個系列的嗎?如果有...(請原諒我偷懶一次)

No.8:冷門

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冷門」或「小眾」

只是大部分人更願意相信別人的眼光

Kiko Kostadinov x ASICS GEL-BURZ 1

JJJJound x New Balance 990 v3

ASICS 和 New Balance 在今年一定說不上有多火,但好的設計師總有著讓品牌「起死回生」的魔力,Kiko Kostadinov 對於色彩的拿捏無可挑剔,而 Justin Saunders 對於層次感的把控令人嘆服。我們總在說,好的聯名一定能產生「1 1>2」的效果,衡量聯名好壞的標準終究都會歸結到「產品」本身,而評判產品好壞的第一印象,無非就是在「視覺感官」上,能否引起消費者的極度舒適感。慶幸的是,它們做到了。

No.9:穩

找說唱歌手合作不夠穩

找到「特定受眾群體」才夠穩

GOLF le FLEUR X Converse

Kendrick Lamar x Nike Cortez

去年還在跟 CHANEL 談笑風生的菲董, 2018 著實有點涼,反觀「死對頭」們就完全是另一番風景了,與其說 Nike 和 Converse 選對了人,不如說他們開闊的「品牌視野」幫了大忙。Nike 準確的找到了「文化消費群體」,而 Converse 看到了「女性群體」背後的強大消費力,相對合理的二級市場價格,更讓這兩個系列在 2018 年成為了「打不死的小強」。所以說,Tyler,The Creator 和 Kendrick Lamar 今年不發專輯是有理由的,光這些鞋賣出去賺的錢,也夠他們瀟洒一陣子了。

No.10:貴

純粹的藝術創作形式

終究只有少部分人懂得欣賞

Nike Fear Of God 1

Tom Sachs』 NikeCraft Mars Yard Overshoe

Nike Fear Of God 1 未經發售便坐擁的「鞋王」之稱,作為 Jerry 與 Nike 的首次合作,噱頭和影響力一擺,二級市場達到四位數的價格也實屬合情合理。但如果說一定要搞個年度「鞋王」之爭,恐怕唯有 Tom Sachs 做的這雙「火星鞋」可以與之抗衡,發售價就高達450美元(約為人民幣3100)的它,無論是從「價格」還是「含金量」上,都足以「抱得美名歸」。

當然,即便不在榜單之內,ACRONYM、 A-COLD-WALL*、Ronni Fieg、Travis Scott 、Dr.Woo 等潮流品牌或個人也通過「球鞋」這門「語言」,讓更多人加深了對他們的印象。毫無疑問,在初露端倪的「人均鞋頭」趨勢下,2019 年球鞋市場的上升空間依舊樂觀,但是對於各大品牌和設計單位(個人)來說,任重而道遠啊。

話說馬上都 9102 年了,「看人先看鞋」這個「壞毛病」,咱們是不是可以改一改了?萬一以後變成「看人只看鞋」,可咋整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YEE蜂潮app 的精彩文章:

詹姆斯透露退役消息
170萬美金的球鞋被查封、AJ1 UNC漆皮曝光

TAG:EYEE蜂潮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