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乾貨——美術生校考設計素描核心技巧,建議收藏

乾貨——美術生校考設計素描核心技巧,建議收藏

聯考剛結束,校考又即將來臨,你的設計素描還有問題嗎?再不補就來不及了哦!設計素描通過訓練腦,眼,手等,把形態的理性,機能要素表達清楚,使設計者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綜合的分析能力,準確的表現力,抽象的思維能力。

設計素描即服務於設計的素描訓練模式,是為設計提供簡單,快捷的信息的手段。同時,設計又規範和補充了素描本語言形式,既是設計的素描,又是素描的設計。 通過素描的形式傳達,記錄,轉化視覺信息的結果,這是設計素描的目的。

設計素描是運用素描來表達設計構思的,隨著現代設計的普及應用,作為設計的「草圖」,設計素描逐漸形成自已的體系。設計素描不像傳統藝術的那種感性的美及隨意性。因為,設計是一項有目標的造型活動,涉及眾多知識及運用。

設計素描對大家有潛移默化的四點:

一、訓練綜合表現能力;設計素描通過夥伴對物體的觀察,分析,理解,表現,把物質形態轉化表達出來。

二、形態審美能力;設計素描在研究形態的構成機能的結構同時,探索形態構成美的特徵,把構成美的結構,造型機能等審美綜合分析,提取美的元素,進行美的表現。

三、創造能力培養;創造能力是一切藝術,創意產生的保障。設計素描從設計的角度運用設計語言形式,將設計構想表現出來,並通過意象構成的內容激發出自己內心的創造力,將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結合起來。

四、快速表現能力;設計素描將設計構思表現在平面上,進行三維的表現和結構的分解,較全面地反映設計,傳達信息,作為以後完成效果圖或模型的基礎。

素描的表現方法大體可以分兩大類。一類是根據形體的結構,一線為主,準確的表現出物體的內部結構和透視變化,這種方法叫做結構素描。另一類是根據物體在光源照射下出現的明暗變化,以塊面為主,注重表現形體的立體感、空間感和質感,這種方法叫做明暗素描。 「排線」是在以上素描練習中,處理與表現被畫物象形體結構和明暗關係的一種繪畫方法。

畫設計素描次序:

1、定位置、量比例、畫出輔助線量姿要正確,測量要準確 。

2、概括畫出所畫對象的體面關係要熟練的掌握用淺線、長線、直線和複線起形的方法學會用深線不同和寬窄不同的複線表現所畫對象的素描關係,起形和檢查形體關係的幾種方法:

、長寬比例法;、單位長度比較法;、垂直(水平)測量法;、斜線平移法;、幾何形定位法;、長度反證法;、二分之一點起形法 。

3、 塗大面,區分明暗兩大部分用概括的方法去塗大面。

4、加強明暗交界線應把明暗交界線的深線、寬窄和虛實變化充分表現出來,畫出與結構關係密切的灰面。

5、在保持明暗大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刻畫,深入刻畫的一般順序:

、豐富暗面;、區分出暗部反光的側面和底面;、畫出灰面;、畫好所畫對象的投影與背景,從整體出發進行調整統一。

素描練習中的幾個要點:、寧長勿短;、寧多勿少;、寧方勿圓;、寧慢勿快 ;、寧贓勿凈;、寧欠勿過;、寧穩勿躁;、寧拙勿巧。

注重畫面以下要點:

一:形體結構:物體的各個部分,以特定的方式互相結合,構成整體的內在構造關係,成為結構。它是決定外觀形態的基本因素。

二光影:光作用於物體的方向和距離,是物體表面視覺特徵的重要因素,物體離光源渝近渝清晰,反之,則渝模糊。於此同時,不同的材質和肌理的物體對光的反射程度不同,從而形成這種材質的視覺特徵。

三質感:任何物體的外部形態,,除了自身的外部機構以外,都有構成其外部形態所特有的材料質感。

四明暗調子:表現物體時,只能用線描的形式把物體的高、寬、深三度空間的機構、體面、透視關係畫出來,不塗明暗也能呈現出物體的體積感,使人們能夠在視覺上認識它的形象。但是,這個物體的立體效果還很不充分,如果同時描繪出它的體面變化的明暗色調,就能更充分地表現出它的立體空間。

五體積感:體積感是物體的基本屬性,任何物體在空間中均有一定的高度、寬度和深度等可測量的因素。

具體表現:單純的機構素描表現在考試中應用是比較少的,絕大多數是採用明暗形態造型法。按照客觀物體明暗形成規律,運用明暗調子的造型方法,對所描繪的對象的形體、結構、質感及空間關係等方面予以準確、生動的表達。

視角:視角的選擇也是試卷畫面構成很重要的一項,考生不用拘泥於傳統的靜物寫生45度視角。在聯繫中可以嘗試各種程度的仰視、俯視效果。甚至是以昆蟲的視角去感受物體強烈的視覺效果。

END!關於速寫,素描,色彩,聯考等問題,大家可以關注我,後續將會為大家分享更精彩乾貨。我前面也有很多關於這些方面的詳細介紹和作畫步驟等文章,大家有興趣可以翻翻看看。謝謝品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筆藝畫 的精彩文章:

看大師是如何展現女性纖纖玉手

TAG:藝筆藝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