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梁啟超如何管教兒女?共生九子女個個是才俊!

梁啟超如何管教兒女?共生九子女個個是才俊!

古人講求「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梁啟超無疑是這方面為數不多的幾個登頂者之一。耐人尋味的是,全面開花之外,他蔭及後世,同時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他有九個子女,個個了得。

長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思禮三人均為中國院士,三子梁思忠是畢業於西點軍校的國民黨軍官,

四子梁思達是畢業於南開大學的經濟研究者,長女梁思順為詩詞研究專家,次女梁思庄為著名圖書館學家,三女梁思懿為社會活動家,四女梁思寧是新四軍早期革命者。

而反觀常與梁啟超並稱的康有為,在前者眼裡他的「兩個兒子一點事不懂,活是兩個傻大少。兩位在家的小姐,將來不知被那三姑爺擺弄到什麼結果。」梁曾為老師嘆息,「像南海先生這樣一個人,為什麼全不會管教兒女,弄成這樣局面」。一樣人傑,兩般結果,徒令人嘆。在花城出版社出的《大家小集》系列梁啟超這集中,專門選取了部分梁的家書。通過他給下一代的信,能看出他對兒女的教育何以如此成效卓著。

梁啟超把子女看做是平等親愛的朋友。因為行蹤無常,他常和孩子們寫信交流,所談話題甚廣,文學、歷史,家常,人生無所不談,總是親切自然,不裝不端。這位「縱筆所至不檢束」的文字豪傑在給孩子們寫信時,卻是罕見的溫柔、啰嗦、流水賬,稱呼也全是「大寶貝思順」、「小寶貝庄庄」、「老beby」「達達」「忠忠」等,發自內心的親昵。他給子女很多建議,卻並不要求他們一定照辦,即如思庄選專業,他一開始希望她選學生物,寫信勸勉,後來了解到她沒興趣,便又寫信說「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我所推薦的學科未必合你的式,你應該自己體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話」。

舊式的父母,總免不了架子和面子。在孩子面前,以長輩和權威自居,而不會平等交流。維珍集團創始人布蘭森回憶其創意無限的起源正是其開明的家庭。「父母雙親一向以平等的姿態對待我們,認為我們的看法跟他們一樣有價值。」「總是鼓勵我們獨立思考,很少給我們指指點點地提意見——除非我們要求他們提供建議」。

梁啟超對子女總取樂觀鼓舞的態度。思庄未能立進大學,他說「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的厚越好」。她勉勵孩子們「一個人什麼病都可醫,惟有「悲觀病」最不可醫,悲觀是腐蝕人心的最大毒菌。」「失望沮喪,是我們生命上最可怖之敵,我們須終身不許它侵入。」思成擔心歐洲學習數年專做呆板工夫,恐怕變成畫匠,他便勸慰寬心,「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他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無獨有偶,柳傳志的父親也是這樣的態度。柳在回憶父親時感慨不已,「我17歲那年,突然面臨嚴峻的考驗,您和媽媽對我說,『我的孩子不管做什麼,只要做一個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這句話是多麼刻骨銘心,刻骨銘心!爸爸您知道嗎,就這麼一句話,指導我好好走過了40年的路程!」

梁啟超對子女常給體貼細緻的幫助。他教導思庄做學問別耍孩子氣,做人卻要帶幾分孩子氣;為思永聯繫考古專家;為思忠約請西點軍校推薦人;牽掛最多的似乎還是思成,指導他《中國宮室史》、《中國美術史》的寫作,為他謀清華的教職,尤為操心的還是他和林徽因的婚事,推薦婚禮的地點,約請嘉賓,準備聘禮,籌劃新房,還細心囑咐結婚後第二天要到領事館向兩家祖宗及父母雙雙遙拜。

梁啟超心疼兒女,兒女也敬愛他,個個「拿爹爹當寶貝」,並以出色的成績告慰父母。此前幾年,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我們今天怎樣做父親》,在其中提出了為人父母者的三個核心:一是理解,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二是指導,長者須是指導者協商者,卻不該是命令者。三是解放,使子女成一個獨立的人。對應於此,梁啟超真是一個難得的好父親的典範。

但環顧周圍,多少父母還是禍害,而子女還是其奴隸?多少家庭關係仍是畸形、變態與扭曲的?在考學時,戀愛時,創業時,很多父母成了子女自主選擇的最大阻力,而很多子女一方面委曲求全,在「孝」的重壓下喘不過氣來,另一方面又謬種流傳,在將來把這一悲劇繼續向下傳遞。魯迅說: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彷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比照今日,前者便是屢見報端聲名狼藉的豪門惡少,後者便是深夜電台情感熱線里哭訴被父母棒打鴛鴦的屌絲男女。

今天的社會風氣,的確常有怪異的方向。父母對兒女好,兒女對父母好,難道不是天然應該的嗎?難道不應該是一種發自本心的美好情感嗎?不管世相如何,覺悟了的父母都應該學習梁啟超,「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到底我們該如何教育子女?該如何與孩子相處,恐怕是父母一輩子都要學習的功課!這門功課你及格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說說明朝那些皇帝與臣子的奇葩事兒,你想都想不出來
商鞅變法讓秦國強大卻最後死在了自己給秦國制定的新法上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