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湘軍名將眾多,陳玉成就瞧得起三位,其中一位追著他打

湘軍名將眾多,陳玉成就瞧得起三位,其中一位追著他打

1852年6月,江忠源率800楚勇在全州蓑衣渡伏擊太平軍,殲滅其精銳力量五千餘人,南王馮雲山陣亡。此戰,給清朝極大信心,它表明「團練」武裝具有強大的戰鬥力,是剿滅太平天國的一把利器。1853年3月,石達開、羅大綱、林鳳祥等順江而下攻破南京,引以為豪的八旗、綠營卻只敢尾隨,不敢主動發起攻擊,坐視城池陷落。為此,咸豐皇帝大為不滿,於是採納開明大臣肅順之建議,允許三江兩湖地區的在籍官僚、士紳、地主等興辦「團練」,配合朝廷正規軍作戰,共同剿滅太平天國運動。在這些地主武裝中,實力最強的當屬曾國藩在湖南衡陽編練的「湘軍」,它堪稱太平軍死敵。

曾國藩編練「湘軍」時,非常重視對將領的選拔,先挑選出優秀將領,再由這些將領去招兵買馬,所招之兵均屬於將領管轄,儼然如同「軍閥」。所以,曾國藩湘系集團可謂是名將雲集,陣容豪華,如羅澤南、塔齊布、周鳳山、李續賓、李續宜、劉長佑、鮑超、李孟群、曾國荃、彭玉麟,等等。不過,湘軍雖然名將眾多,但英王陳玉成瞧得上的只有三位,其他人則不入法眼。1862年5月,陳玉成不顧部下勸阻,非要跑去壽州找苗沛霖商議大事,最終中計遭俘虜,並被送往勝保軍營,受凌遲處死。臨刑之前,陳玉成還點評清軍名將,說堪稱自己對手的湘軍將領只有三位,即是「二李一鮑」,二李即是李孟群、李續賓,一鮑則是大名鼎鼎的「霆軍」主將鮑超。

在太平天國後期,英王陳玉成是頂樑柱級別之戰將,而且以善於打「惡仗」、「血仗」著稱,能力自然沒得說。「二李一鮑」能入英王法眼,自然也不會是泛泛之輩,其中一位還經常追著陳玉成打。一起看看。

水陸兩棲戰將——李孟群

談到李孟群,估計大夥都不是很熟悉,甚至都沒聽說過,因為他表現的機會確實不是很多,但每次出場,戰功都相當顯著。李孟群,河南固始人,進士出身,官至安徽巡撫。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李孟群(時人廣西靈川知縣)率水師在盤龍河擊敗太平軍,阻止洪秀全過河。1854年10,李孟群與曾國藩統帥湘軍水師順江而下,在蘄州擊敗陳玉成軍前鋒,這是陳李交戰之開始。1855年初,李孟群追隨胡林翼屯駐金口,改領陸師,不久收復漢陽。1858年初,陳玉成配合捻軍北上,由潛山、太湖進入河南固始,大有再次北伐之勢。此時,李孟群率精銳從六安赴援,血戰解圍,陳玉成撤兵。1859年2月,陳玉成聚集六七萬大軍猛攻六安城,李孟群率所部3000餘堅守營壘10日,後被俘虜,並押往廬州。陳玉成見他是條漢子,於是便勸降他,李孟群絕食拒降,陳玉成將其斬首之。

湘軍第一悍將——李續賓

談到李續賓,大夥的印象估計就停留「三河之戰」了,此戰,李續賓及其麾下六千精銳湘軍被陳玉成「包餃子」,全軍覆沒。不過,李續賓卻是實打實的名將一枚,後世稱他為「湘軍第一悍將」,僅次於江忠源的第二「救火隊長」,哪裡有危險就跑去哪裡。1853年,李續賓追隨理學名臣羅澤南作戰,在救援南昌之戰中初露鋒芒。1854年8月—11月,李續賓配合大軍行動,連下岳州、武昌、田家鎮、半壁山,立功無數。1856年夏,在武昌城下屢次擊敗石達開援軍,後則直接進攻魯家港,將石達開水營力量打殘。1857年,李續賓進攻九江,擊敗從江北而來的陳玉成援軍。1858年5月,攻破九江,殲滅太平軍17000人。同年8月,從湖北進軍安徽,連下太湖、潛山、桐城、舒城,兵鋒直抵三河鎮,威脅太平軍皖北重鎮廬州。11月,陳玉成、李秀成指揮各路大軍猛攻李續賓,所部精銳全部陣亡,湘軍大為震驚。

「多龍鮑虎」之猛虎——鮑超

在湘軍眾多猛將中,鮑超與多隆阿齊名,並稱「多龍鮑虎」,是太平軍勁敵,陳玉成基本沒有贏過他們,鮑超還常追著陳玉成打。當然,這並不是說陳玉成實力不如多、鮑,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之結果,例如李秀成不配合;陳軍連續作戰,士兵疲憊;洪秀全有意在各將領之間玩平衡,太平軍指揮權不統一,等等。鮑超,重慶奉節人,中等個子高,面目漆黑,卻是悍不畏死的猛將;他一生歷經大小戰鬥500於次,身受108處傷,且未有一敗,著實了得。1858年11月,陳玉成攜帶「三河大捷」之餘威,繼續進攻湘軍。一個月後,陳玉成便在潛山、二郎河兩場戰役中被鮑超擊敗;隨後在爭奪太湖之戰中,再次慘敗。1861年夏,陳玉成所部在安慶會戰中再次被曾國荃、鮑超擊敗,只能撤軍向皖北轉移。

總而言之,湘軍名將眾多,英王瞧得上的也就「二李一鮑」,其中鮑超是他基本上沒打贏的,堪稱勁敵。有意思的是,多隆阿也常追著陳玉成打,而且還將其圍困在廬州孤城,將其逼進絕境。那麼,為何陳玉成在臨刑前卻不提多隆阿呢?請聽下回分解。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天京事變自相殘殺,誰才是贏家?不是洪秀全,不是清王朝
太平天國殺進南京有60萬大軍,為何北伐只出動2萬?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