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生類憐憫令:人類史上匪夷所思的罕見惡政

生類憐憫令:人類史上匪夷所思的罕見惡政

圖:德川綱吉,土佐光起繪製,徳川美術館藏

文 | 丁三

日本天和三年(公元1683年)閏五月二十八日,第五代幕府將軍德川綱吉年僅4歲的幼子德松不幸夭折了。

在那個年代,嬰幼兒的死亡率幾近一半。充斥著種種陰謀詭計的皇宮、幕府更不必說了,哪怕200年後的明治天皇,所生六子也只有一人存活,以至於他擔心皇孫裕仁受人荼毒,早早地將他送出宮交給乃木希典撫養。

喪子固然悲傷,究竟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何況德川綱吉此時還僅僅37歲,完全有可能再生育子嗣。

誰也沒想到,這個變故卻成為德川綱吉一生的轉折點,也是日本千家萬戶的命運轉折點。

在此之前,德川綱吉頗有賢聲,被視為最傑出的幕府將軍之一。在此之後,他不僅昏庸驕奢,還有了一系列近乎喪心病狂的手筆。

他的登峰造極之作,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匪夷所思、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法令,「生類憐憫令」。

一、

德川綱吉,1646年生,第三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光的庶子。

在天和三年之前,這個近乎侏儒、據說身高僅為1.30米的青年,生活中充滿了讚譽、驚喜和種種大刀闊斧的變革。幾十年後,大學者新井白石、荻生徂徠等還不無惋惜地記錄了他早年的面貌和作為。

他頗具儒者風範,讓那一代深受「朱子學」影響的日本學者大為心折。

以學識為例,他自幼飽讀《論語》、《大學》,甚至在繼任將軍後還親自向臣僚講解《易經》,一時傳為美談。

以事母為例,他的生母本庄阿玉之方出身寒微,後來以正室鷹司孝子的「侍女」身份進入大奧(將軍府),在被德川家光納為側室後依舊飽受歧視,但他卻被稱為「至純至孝」。

以家臣為例,他似乎沒有什麼門第觀念,在其500名家臣中,居然有200餘人是原本家無隔夜糧的「浪人」亦即破產武士,當然也少不了「禮賢下士」的名聲……

凡此種種,讓他在十幾歲時就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門人物。

他繼任將軍的過程,也充滿了驚喜和戲劇性,以至於出現了「天授」的說法。

德川家光本有四子,在長子夭折後,次子家綱繼任將軍,卻始終沒有生育。按照「兄終弟及」的慣例,本應由頗有才幹的三子綱重接位,但綱重卻死在了一向體弱多病的家綱前頭,年僅35歲。這麼一來,年齡最小、出身最低的他,也就成為唯一繼任人選了。

事情還沒完呢!在家綱病篤、「連日僵卧」之際,實際執掌幕府大權的「老中」酒井忠清又提出,應效仿鎌倉幕府的先例,立天皇的第三個兒子有栖川幸仁親王為將軍。由於此議並不逾制,也由於酒井忠清飛揚跋扈又陰毒狠辣的做派,幕閣眾臣紛紛附和。這時候另一個「老中」堀田正俊卻挺身而出,認為於情於理,都應該讓綱吉繼任。而在會議不歡而散後,僅僅三天,家綱就死去了,綱吉也順利地就任第五代「征夷大將軍」。

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呢?誰也不知道。此後幾百年,種種說法層出不窮:一些歷史學家持「直接遺言說」,亦即在會議當夜,行將就木的家綱召綱吉入城,口授遺囑並一錘定音;一些歷史學家持「酒井論破說」,亦即堀田正俊說服了家綱,拿到書狀並以此駁斥酒井;還有一些歷史學家持「酒井橫車說」,在家綱下定決心後,酒井感念家綱的恩德,也就改變主意了……

無論如何,延寶八年(公元1680年)五月初八,德川綱吉在江戶就任第五代幕府將軍了。此後三年,他的種種作為讓整個日本為之振奮,並幾乎解決了已困擾朝野幾十年的財政問題

一是罷黜酒井忠清並設立「勝手掛老中」,亦即首相。在過去的70多年,德川幕府實行「老中」制,既決策緩慢、權責不清,又產生了酒井忠清這樣的權臣。「勝手掛」的出現當然有助於綱吉壓倒執政已20年的酒井忠清勢力,也有助於幕府應對艱難繁雜的局面。在驅逐酒井後,毫無意外地,擁立綱吉的堀田正俊成為第一任「勝手掛」。

一是懲治「代官」。當時日本雖還處於「封建」時期,有著大大小小的230餘個「大名」,但德川家族的直屬領地已頗為廣大,在地方上設立了60名「代官」。綱吉首先罷免了關東「郡代」伊奈忠利,他被斥為「驕矜自負」、「怠慢政務」並貶為平民。毫無疑問,此舉有著擴大集權的心思,但「代官」的腐敗當時確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一組數據或許可以說明德川綱吉的力度:在此之前的近80年間,幕府只懲治過22名「代官」,而在綱吉治下的29年里,被處以「改易」(剝奪封田)、流放、死罪的「代官」,卻達到51名之多。

更重要的是整肅財政並設立「勘定頭差添役」。

在「老中閣議」制度下,當時幕府以勘定、寺社、江戶町為「三奉行」,分別負責財政、社會與城市的管理。負責「勘定」的大多是功勛子弟,幾乎沒有任何會計經驗,對此德川綱吉設立了「頭差添役」這一副職,「名為輔佐,實則確立為新的業務最高負責人」。而在原「勘定奉行」千石正勝被革職後,作為第一個「勘定組頭」(會計)出身的奉行,佐野正周更設立了「勘定吟味役」。這個職位主要負責財務審計,如果沒有它的副署,哪怕「老中」也無法劃撥資金。對這兩個手筆,哪怕西方人也認為它建立了一個「當時世界上最高水準的財政監督機關」。

此外,德川綱吉的「理藩務」、「懲大名」以及世所讚譽的「改訂《武家諸法度》」等,也一次次地獲得了日本士庶的由衷歡呼。

以「改訂《武家諸法度》」為例,第一條「文武弓馬之道」被改為「文武忠孝之隸,應正禮儀以事之」,僅僅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文治氣息;第十五條「天主教廢教」被廢除,代之以「禁止殉死」的條款,而這絕不是沒有意義的,畢竟在綱吉的父親家光一世,還有大臣殉死的事例。最後,綱吉還廢除了「役職役料制度」,此舉不僅削減了開支,還締造了日本近代官僚制度的雛形。到這個時候,德川綱吉已被視為日本歷史上最成功的統治者之一了……

但,在他4歲的幼子德松死去後,一切卻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他的第一個舉措,就是誅殺他的恩人、日本歷史上有數的賢相之一堀田正俊。

二、

如前所述,在擁立綱吉後,堀田正俊被任命為「勝手掛」並推動了文教治國。在德松死後,綱吉對他似乎依然禮遇、信賴。

但貞享元年(公元1684年)八月廿八日,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事件發生了:這一天,同為大臣、時任「若年寄」的稻葉正休到堀田的部屋間(辦公室)敘話,並邀他去走廊上散步;在走廊上,他突然抽出「肋差」也就是隨身短刀直劈堀田,據說肋差從腋下直貫左肩,堀田之死可謂突兀而慘烈;而在兇案發生後,眾多大臣、侍衛一擁而上,當場格殺了稻葉……

作為日本歷史上的有數疑案之一,官方給出的解釋是「淀川水利改修」糾紛所致。稻葉負責改修工程,他所作的預算為4萬兩,但堀田派水利專家河村瑞賢實地考察後,卻認為只要2萬餘兩就能完工,稻葉不無貪墨嫌疑。稻葉連夜去堀田家求情,但堀田卻不念多年交好、親戚關係(稻葉為堀田的表侄),只以哪怕稟報將軍「亦當無咎」之類話語來搪塞他,這才導致了慘案的發生。

這個說法似乎言之成理,加上案發前夜稻葉確曾拜訪過堀田,以至於新井白石在《折薪記》一書中也視為定論。但此後幾百年,諸多疑點卻讓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該案的幕後人物就是德川綱吉。

疑點之一是稻葉正休的表現及遺書。在兇殺現場,稻葉先是喊道,「為了天下,覺悟吧」,此語不像是挾怨報復之言。繼而,在眾多大臣、侍衛趕來後,稻葉並沒有反抗,卻有人下令當場格殺他,為什麼不捉拿並審訊呢?如此反常的處置是不是為了殺人滅口?更重要的是,在稻葉身上還發現了一份遺書,其中寫道,「討殺筑前守(堀田正俊),以應累世蒙蔭之御高恩」,他要「報恩」的對象是誰,當然不言而喻。

又一個疑點則是德川綱吉的反常舉措。按說,堀田正俊既有擁立之功,過去四年政績又赫赫在目,如此慘死,綱吉無論如何也要厚賞撫恤。但在堀田屍骨未寒之際,綱吉卻將他的幾個兒子都趕出江戶,打發到偏僻之地。如此安置豈是綱吉「天性涼薄」所可解釋的?更不必說綱吉一生對母親言聽計從、對兒女溺愛有加,說其「昏」者有之,責其「暴」者有之,唯獨和「涼薄」二字扯不上絲毫關係。這麼一個人,為什麼如此對待功臣之子呢?

在堀田慘死次年,一個細節或許可以說明綱吉對堀田的真實觀感。

《御當代記》記載:貞享二年綱吉參詣上野寬永寺時,聽說堀田屍骨就在寺中五重塔內,不僅不去追思悼念,反而讓人用兩層屏風遮擋,由此可見對堀田的深惡痛絕。而在或忌憚堀田「功高震主」、或厭惡堀田「倚老賣老」之外,綱吉最重要的考量,無疑就是獨攬大權了。畢竟,對他來說,已沿襲了五代的「老中閣議」制度當然是一個讓人不愉快的束縛。畢竟,在德松死後的一年多里,他的信仰、他的喜好,已從儒學徹底變成了佛學。

在堀田正俊死去後,綱吉對幕政作了重大改變,其核心是「側用人政治」。

所謂「側用人政治」,就是拋開「老中閣議」、「三奉行」等既成政制,重用自己為藩主時的500家臣,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實現親政。

它的第一步是把將軍御座所從「中奧」搬到「表」,同時設立由「側用人」組成的政務室:江戶城原以「大奧」、「中奧」和「表」為主體,其中「大奧」是將軍私邸,「中奧」是將軍公邸,同時也是「老中閣議」的專用部屋所在地,而「表」則是接見各藩大名的場所;堀田正俊死在「中奧」,成為綱吉搬遷將軍御座所的絕好理由,新設立的「政務室」則替代老中閣議,成為政令上傳下達的新機構。這麼一來,「老中閣議」實則降格為諮詢機關,並且與綱吉的關係日漸疏遠。新井白石後來在《折薪記》里寫道:「天下大小事,皆照於彼朝臣之心也。老中常申諸事於彼朝臣,外間盛傳曰,其能見於御目者,一月不過五七度耳。」也就是說,無論大事小事,老中只能向負責政務室的「朝臣」彙報,每個月最多能見到綱吉五七次罷了。

而在廢「老中閣議」、設立政務室後,則是重用柳澤吉保。

作為日本歷史上的有名奸臣,比綱吉年幼13歲的吉保自幼就是他的家奴、僮僕,當然對他言聽計從。史料記載了吉保令人炫目的發跡:天和元年(1681年),為「小納戶」,亦即負責打掃居室、侍候洗臉飲食、替主人跑腿傳話的雜役;貞享二年(1685年),敘任從五位下、出羽守,已是中級官員;元祿元年(1688年),任命為「側用人」,實際執掌國政,並晉陞為祿高1萬2千石的「大名」,正式躋身封建藩主行列;及至元祿七年(1694年),綱吉更打破了老中只能由食祿5萬石以上的「譜代」亦即功勛世家擔任的慣例,任其為「老中」並食祿7萬2千石。雖說此時「老中」已近乎榮譽頭銜,但年僅35歲的吉保畢竟名至實歸,成為第五代幕府不折不扣的首相了……

終綱吉之世,吉保始終俯首帖耳、諛詞如潮。他名聲雖惡,卻頗有文采和學問,想必在奉承綱吉方面也大有獨到之處。在他之外,成為「側用人」主體的500名舊家臣也與綱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然不可能構成什麼制衡。

而與柳澤吉保凌駕在「老中閣議」之上幾乎同時,又一個對幕政有著重大影響、足以左右日本國運的人物也出現在前台了。這個人讓剛剛擺脫了財政危機的日本,再次陷入赤字的無底洞。這個人激發了綱吉的諸多天性弱點,讓他在命運的沼澤地里越陷越深。這個人還是一些荒謬政令的始作俑者,其最大傑作就是被稱為「稀世惡政」的生類憐憫令。

這個人就是德川綱吉的生母,當時被稱為「桂昌院」的本庄阿玉之方。

圖:桂昌院本庄阿玉之方

三、

在第三代將軍家光去世後,身為側室的本庄阿玉之方很快出家,從此被稱為「桂昌院」。

這個選擇固然多有先例,但也與她篤信佛教有關:據說在其年幼參拜京都仁和寺時,寺僧亮賢說她有「非常出世之相」,此話當時無人當真;在她懷孕並請亮賢祈禱安產時,亮賢又預言她將生下「平定天下之人物」,此語更多有忌諱。不料斗轉星移,綱吉果真當上了將軍,桂昌院也母以子貴,成為大奧後宮之主,兩個預言俱已成真,也難怪桂昌院對亮賢言聽計從並終生信仰佛教了。在綱吉執政後,桂昌院很快讓亮賢擔任江戶知足院主持,以便就近往來。至於亮賢的親信弟子隆光,也得到桂昌院的絕大信任,後來官至「大僧正」亦即全國的佛教主管。

在亮賢、隆光頻繁出入江戶城之際,談佛論釋,盛言因果,就成為大奧的一時風尚。它對綱吉有多少影響呢?誰也說不清。但在德松死去後,綱吉大感人生無常、從此開始傾心佛法,卻是極為確鑿的事實。

史料記載:貞享三年(1687年)亦即德松死去四年後,綱吉恢復了已中斷221年的「大賞祭」;當年起大修寺廟,如果說元祿三年(1690年)所修的「湯島聖堂」還是孔廟、還可以看到早年的儒學烙印的話,那麼,元祿十年(1697年)斥資十餘萬兩修建、後來由亮賢主持的護國寺,卻是他成為佛教徒的明證;在大約20年的時間裡,綱吉共修寺廟106座,幾乎歲歲動工、月月築塔,至於所耗白銀,恐怕遠遠不止時人所估計的70萬兩……對此,親歷了那個時代的儒學家室鳩巢視為亂政之始,並將之歸結為堀田正俊死去、「老中閣議」廢止所造成的惡果。

就在這種處處大興土木的景象中,被稱為「稀世惡政」的生類憐憫令也漸漸完備了,並很快成為3000萬日本人的噩夢。

「生類憐憫令」從亮賢弟子隆光的一句話開始。在德松死去後,綱吉鬱鬱寡歡,桂昌院請隆光為綱吉祈福求子,隆光卻進言說:「今子供不蕃,皆其前世多殺生之報也。殿下誠欲延嗣,蓋當禁殺生。且殿下丙戌生,戌屬狗,最宜愛狗也。」也就是說,綱吉無子,是上輩子「殺生」太多的報應,要想避免斷子絕孫的命運,就應該禁止殺生,尤其應該善待狗。對此,桂昌院信以為真,綱吉也聽進去了。在幾年前他發布的一份文告中,就有「禁止予馬匹過量積載」的條款,亦即不要讓馬負載過重,以示他的寬憫和儒學的「推己及人」乃至推己及畜之意。在他看來,禁絕殺生本來就是善舉,對世道人心大有裨益,如果這個法令還能為自己延續子嗣,豈不是一舉兩得、公私兩便的美事?

在這樣的考量下,貞享二年(1685年)七月十四日,綱吉首先宣布,「貓狗可自由穿行將軍御成道,不得束羈」,亦即他的專用御道士庶不能行走,貓狗卻可穿行。緊接著,當年九月十八日,他又下令禁止給馬「拉筋」亦即拉韌帶,當時日本人認為這麼做可以讓馬奔跑更快、負重更多。

如果說這兩道法令只是略略擾民、還談不上是「惡政」的話,那麼,從貞享四年(1687年)起,綱吉卻花樣百出、近乎走火入魔,他的一道道法令給這個落後閉塞的農業國造成了深重的苦難:

正月廿八日,「重病之生類未死則不得捨棄」。也就是說,哪怕牲畜、家禽生了重病,士庶也要供養其終老。「捨棄」尚且不行,又何況是以之為食,如同過去幾千年無數克勤克儉、節衣縮食的升斗小民所做的那樣?

二月廿一日,「製作飼犬戶籍賬」。廿七日,「禁止販魚、鳥為食料」,亦即除放生或充當寵物外,不許買賣魚和鳥,且包括雞鴨、烏龜、貝類等。廿八日,「禁止飼魚、鳥為食料」,先是不讓買賣,僅僅過了一天也不讓養了。

及至三月廿六日,「禁止養一切鳥」,或許是覺得小民奸詐、防不勝防的緣故,為杜絕以放生或當寵物為借口偷吃雞鴨,乾脆在全國範圍內禁絕家禽養殖。那麼,那些現有的、在各家各戶房前屋後的雞鴨呢?史料鮮有記載。很可能,是一概放生並讓它們自行覓食了。

對魚鳥、雞鴨如此,對隆光曾特別提醒且為自己屬相的狗,以及幾年前就禁止「過量積載」的馬,綱吉更關切備至。

四月十一日,「禽獸之類,為人所傷者可以訴訟,無主之犬當給予食物」,也就是傷害禽獸要吃官司,至於給流浪狗「食物」一條,可見狗的地位在其它禽獸之上。

七月間,「市中大八車、牛車當注意犬且以迴避」,否則撞傷了狗就要認打認罰。

九月十三日,「有傷往來之生類者,辻番之番人問其住所以助日後調查,並命其留家聽勘不得出行」,只要搞清楚住所,那些刁民就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臘月廿三日,「令舍馬者遠邊流配」……

又何止是魚鳥、家禽和狗馬?生類憐憫令甚至涉及蚊子、蒼蠅和蟒蛇、蜥蜴,涉及到一切有情眾生。

按照這些法令,夏天不能打蚊子,清掃不能拍蒼蠅,被蟒蛇或猛獸襲擊時只能逃命而不能還擊,至於漁民、獵人等,更是長久地失去了生計……這麼多、這麼荒誕的法令,讓千萬日本人戰戰兢兢,「走路怕踩死螞蟻」已不再是一種形容,毋寧說是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

那麼,在大約20年的時間裡,究竟有多少日本人觸犯了「生類憐憫令」?又有多少日本人被處罰、被流放乃至家破人亡呢?

由於史料的匱乏,因「生類憐憫令」遭受厄運的人群,恐怕永遠是一筆糊塗賬了。但通過一鱗片爪的記載,後人也可以大致瞥見當時的景象。

比如第一個為此付出代價的是負責御膳房的天野正勝,他本來頗得綱吉的信賴,卻因為在廚房裡發現了一隻死貓,就和兩個兒子被流放到遙遠的八丈島。

比如貞享四年四月三十日,一個「下役人」因為用瓦片打鳥被判處流放,當天綱吉頒布了嚴令,「以礫擊鳩者嚴懲」,一個多月後的六月廿六日,武士多多越甚大夫就因射殺一隻燕子被判處死刑,當時也在場的同僚山本兵衛則以「共謀」罪名被流放。

比如這樣的飛來橫禍甚至涉及到眾多高級官員:以信濃太守為例,他因為踢了自家的狗被處以鞭笞並充軍;以增田少輔為例,他怒而殺死家中咬人的狗,結果被勒令剖腹自殺;以大和太守為例,他的僕役為自衛而傷狗,結果不僅僕役被流放,太守本身也被奪俸禁閉……這當中最讓人恐懼的或許是淡路太守因為打死一隻蚊子被禁閉,以及14名陪臣、25名農夫因為遺棄一匹病馬被流放神津島了。

一組數據或許可以說明它給日本帶來的滅頂之災:在寶永六年(1709年)第六代將軍德川家宣廢除這個惡法時,僅僅江戶一帶就有8000人被囚禁並等待判決,其中包括9具被鹽腌著的屍體。毫無疑問,這些屍體是獄卒、刑官為避免「私縱罪犯」嫌疑不得已採納下策的產物。即使柳澤吉保後來也承認:「(綱吉)初欲改宇內殺伐之風習,且遍示好生之御德於天下,以彰其盛意……群臣奉行其事者,恣行其道,次第嚴峻禁網,至於百姓冤苦,諸侯患之。」

而在這樣的「滋擾天下」、四方騷動中,幕府財政也漸漸瀕臨破產了。

四、

幕府財政的瀕臨破產,與大修寺廟有關,與禁止漁獵、禁養或禁食禽畜所造成的民生蕭條有關,也與綱吉令人啼笑皆非的「養犬令」有關。

那些年,人不可以踢狗但狗可以傷人,狗吃商鋪的東西不能驅逐,遇見兩犬相爭要設法阻止以免狗受傷,無法阻止則附近居民要負責救治傷狗的醫藥費……凡此種種,讓千萬日本人不勝其擾、不勝其煩。儘管嚴刑峻法,但越來越多人丟棄了家犬,導致野狗成群。在又一次發布「禁止棄犬令」卻無濟於事後,元祿八年(1695年)綱吉終於作出了一個決定:由幕府負責飼養這些野狗。

飼養野狗需要狗舍,綱吉決定在江戶的大久保、四谷等地興建「狗小屋」。這些「狗小屋」佔地16萬坪(約合750畝),耗銀2314貫(約合3461兩)、耗米5500餘石(日制每石約260斤),至於當地居民則被強制遷離,當然也不可能有什麼補償款。

飼養野狗需要糧食,綱吉擬定了一個令人目瞪口呆的伙食標準:每犬每日食白米3合(約1.08斤)、味噌50匁(約40克),此外還有3兩有餘的沙丁魚乾。這個標準遠高於普通日本人的日常膳食,也難怪街談巷議充斥著「人不如狗」的喟嘆了。

飼養野狗還需要日常照料,綱吉專門派出了一批醫生、飼養員,治療病狗並日夜防範疫情的爆發。

僅僅是第一年,飼養野狗的開支就達到9萬8千兩,約佔當年幕府財政總收入116萬兩的8.5%。

第一年是9萬8千兩,此後十餘年的支出恐怕遠不止此數。台灣學者李明水認為綱吉飼養野狗約為48700條,這很可能是第一年的數據。更廣為流傳的說法是飼養82000條以上,這很可能是高峰時期的數據。當年幕府支出127萬兩,赤字11萬兩,赤字大頭都在了狗身上。而在次年綱吉開徵「狗捐」並勒令各地大名「獻納」後,日本怨聲載道,無論貴族還是士庶都認為此舉不啻於「率犬而食人」。在滿懷怨恨地給綱吉取了一個「犬公方」的綽號外,千萬人家也遷怒於狗,開始虐狗、屠狗甚至偷偷地吃狗肉。而這也導致了綱吉的又一個惡政:懸賞以緝拿虐犬者,至於賞金,則高達30兩。

30兩賞金,幾乎是一個富裕人家的一年開支了。30兩賞金,足以讓一些人鋌而走險,更不必說區區舉報了。但綱吉沒有想到,告密者固然數不勝數,民間虐狗、屠狗或將貓丟進井中溺死的案例依舊層出不窮,乃至愈演愈烈,成為潮流。綱吉保護不了他的狗、他的貓或者他的馬,藩庫卻見底了。在隨時可能遭受熟人、鄰居乃至親友舉報之際,素以「忠義」著稱的日本人漸漸以鄰為壑,風俗也徹底敗壞了。更要命的是,從貞享二年頒布第一道「生類憐憫令」到此時,十年過去了,他以整個國家為代價讓上蒼賜以子嗣,眾多妻妾的肚子卻還是沒有任何動靜……

也是元祿八年(1695年),為維持「生類憐憫令」,為換來一個他望眼欲穿的子嗣,綱吉又開始了他的再一個惡政:改鑄金銀,以惡性通貨膨脹為代價來飼養他的狗,來照拂他無邊寬憫心靈所憐惜的無盡生靈。

如果說「生類憐憫令」作惡當世、讓無數士庶家破人亡的話,那麼,改鑄金銀卻遺禍後世、流毒無窮,讓那一代日本人付出自己的一生後,又搭上了自己的子孫。

改鑄金銀以牟利的辦法非常簡單。日本原本極富金礦、銀礦、銅礦,哪怕銅錢里都摻雜著一些白銀。進入大航海時代後,日本的貴金屬以質優價廉聞稱於中國、西洋,以至於出現了一些專門收購銅錢以提煉銀子的商人。此時各礦已漸趨枯竭,貴金屬外流又極其嚴重(新井白石後來統計,在幕府開幕107年後,日本外流黃金高達239萬餘兩,約佔總儲量的四分之一,白銀更為嚴重,外流在四分之三左右),唯一的辦法也就是降低貨幣的貴金屬含量了。在柳澤吉保舉薦荻原重秀擔任「勘定吟味役」後,相關舉措很快出籠了:以金幣「慶長小判」為例,原純度是84.29%,收回改鑄後下降為57.37%,扣除1%的改鑄火耗,就可以從民間搜刮大約46%的純收入;以銀幣「慶長銀」為例,原純度是80%,先是降為64%,後又降為50%,獲利更為可觀,接近60%。雖說亞當-斯密曾斥改鑄金銀為「君主的最大罪惡」,但如此輕而易舉、財源滾滾,何樂而不為?

在綱吉人生最後的12年,據說改鑄金幣高達1393萬兩之多,銀幣也在7萬貫左右。依靠這筆較為隱蔽、後來才漸漸被日本士庶覺察的收入,他繼續養著他的狗,繼續推行著他的「生類憐憫令」。而在改鑄金銀也無法維持後,他乾脆推出了「大錢」,以驚人的、讓日本為之嘩然的一比十比例收兌舊幣。

他對「生類憐憫令」如此執著,但可笑的是,終其一生,他也沒能再生育一個孩子。在唯一的女兒姬鶴嫁給他的堂弟、紀伊藩藩主德川綱教後,他曾決心以綱教為第六代將軍,更希望他能為自己生一個嫡外孫。但世間不如意事十居八九,寶永元年(1704年)姬鶴就死去了,幾個月後綱教也撒手西去。在白髮人送黑髮人之後,他不情不願、極為勉強地以他三哥綱重的兒子家宣為養子,歷史兜了一個大圈,他其實是恣意妄為的幸運兒,此時卻以為自己是命運的失敗者。

更可笑的是,在臨死之前,他還交代家宣,諸法可廢,唯獨「生類憐憫令」必須維持。他說:「我近年所推行生類憐憫令,雖系無關宏旨之細節,然只此一事,在我百年之後,希望仍如我在世一樣執行,這才是對我的孝順。」但新井白石在他的《折薪記》中寫道:寶永六年(1709年)正月二十日,第六代將軍德光家宣就率領眾多閣臣在他的靈柩前宣示:「起初聽取指示,就我而言,永遠決不違背。至於天下人民,因另有考慮,希望予以批准。」

也就是說,依靠一句輕輕巧巧的「因另有考慮」,家宣埋葬了這個「滋擾天下」、在人類歷史上近乎空前絕後的惡法。此時,距離德川綱吉的身敗名裂,還不過十天。

圖:德川家宣

參考資料:1、《憲廟輯錄》;2、《文昭御實錄》;3、新井白石,《折焚柴記》,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4、李明水,《古代日本史》,台灣鴻儒堂書局;5、荻生徂徠,《政談》,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版;6、《日本近世儒學家荻生徂徠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7、沈仁安,《德川時代史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新版歷史教科書已刪去可疑的光緒照片
愛全人類容易,愛一個人難 | 短史記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