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動不動就「鬧蝗災」,為何現在幾乎都沒有蝗災了?原因很簡單

古代動不動就「鬧蝗災」,為何現在幾乎都沒有蝗災了?原因很簡單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農業大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非常輝煌的「農耕文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我國古代農民最真實的寫照,那時候的農民基本都是看天吃飯,最大的盼望就是風調雨順,如果遇上了天災人禍的話,基本上來年就是無米下鍋、挨餓受凍的下場,甚至有生命危險,在天災問題中,除了水災、旱災以外,最讓農民擔驚受怕的就是可怕的「蝗災」了。

蝗災,顧名思義就是大量的蝗蟲出現,由於蝗蟲數量居多,地里的莊稼農作物就會成為蝗蟲的首選發泄目標,蝗蟲入境,大量啃食莊稼和植物造成莊稼的赤地千里,赤地千里的後果就是爆發更嚴重饑荒,百姓沒有吃的了,自然開始鋌而走險,要麼換個地方重新開始,要麼揭竿起義造反,不過各位發現沒,在史書中頻頻記載的「蝗災」現在基本都消失了呢?原因很簡單,網友們也紛紛表示:一盤蝗蟲幾十塊,吃不起。

蝗蟲,俗稱「螞蚱」,主要分為飛蝗和土蝗兩個種類,中國的蝗蟲主要有西藏飛蝗、東亞飛蝗和亞洲飛蝗三種,蝗蟲的食物範圍主要是小麥、水稻、穀子、玉米、豆類、煙草、蘆葦、蔬菜、果樹、樹葉、花蕾和果實等,在啃食期間,大量的蝗蟲足矣在很短時間內將植物全部吃完,是名副其實的害蟲。

可就這麼一種困擾了中國農民千年的噩夢,現在基本消失了,之前小編在網上看了個視頻,視頻里主要介紹了俄羅斯遭遇嚴重的蝗災後,農作物損失慘重,號稱戰鬥民族的俄羅斯雖然人高馬大,但面對小小的蝗蟲時,竟毫無抵抗之力,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那段時期剛好我國山東也爆發了蝗災,但是中國人瞬間開啟了「吃貨模式」,愣是將蝗災扼殺在了搖籃里,據說蝗災剛開始爆發的時候,中國人一群一群的蜂擁而至,拿著網子捕捉蝗蟲,那場面,捕捉蝗蟲的人比蝗蟲都多。

中國人對於食物只分兩種概念,能吃的和想盡辦法也要吃的,蝗蟲現在早已成為人工飼養的一種食品,在網上現在100g的油炸蝗蟲就得幾十塊錢,雖然很多人都感覺蝗蟲這種東西都無從下口,但是在吃貨的眼中,蝗蟲的味道比小龍蝦更美味,而且那雙黑色的翅膀比魚翅更有味道,除了油炸蝗蟲,民間還有燒烤蝗蟲和螞蚱醬,在雲南十八怪中「螞蚱當下酒菜」說的就是烤蝗蟲,在網上也有很多商城裡都有螞蚱醬一食品,不過很多網友都表示,蝗蟲這麼貴,真的是吃不起。

不過話又說回來,蝗蟲固然是好吃,但是僅僅靠吃是消滅不了蝗蟲的,之所以現在蝗災越來越少,無非是我們從根本上解決了蝗災的問題——乾旱,蝗蟲這種災害跟人類農業生產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每次蝗災爆發的時間來看,人們早就注意到了嚴重的蝗災往往是伴隨著嚴重的旱災而出現的,古代書籍上記載的「旱極而蝗」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到了現代社會後吃貨固然是消滅了一部分蝗蟲,但人類消滅了大面積的乾旱問題後,蝗災自然也就少之又少甚至消失不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先有茅台學院,後有白酒學院,學生上課喝酒,網友:得有幾斤酒量
此人行俠仗義打死惡霸被捕,獄中練就神功,號稱半步崩拳打天下

TAG:文化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