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啥叫雞肋劇?

開篇一鳴驚人。

續作持續攢勁。

但漸漸,看它成了一種習慣性動作,沖著招牌去,意興闌珊地回。

Sir要說的是《黑鏡》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不知道多少人跟Sir一樣,每當它再出新作,不看心裡堵,看了心裡冤。

憑藉實力重回巔峰,難。

靠噱頭,來得更快。

概念營銷,沒人是網飛的對手,這一次它們又為《黑鏡》攢出一套必殺技。

12月28日(上周五),《黑鏡》特別版「0前戲」直接上線,還帶著一個更大噱頭:互動式電影

一鳥入林,百鳥壓音。

國外網友炸開了鍋:網飛你玩得太大了!!!

國內網友人聲鼎沸:必須科學上網,誰有能用的梯子???

是《黑鏡》翻身了?

抱歉,Sir要給這款「遊戲」潑潑冷水——

《黑鏡:潘達斯奈基》

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先看怎麼個交互法——

每當遇上劇情節點,影片會提供兩個選擇。

選擇時沒有停頓,畫面繼續如絲般順滑推進。

但你的選擇已經冥冥中決定了接下來的劇情走向。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潘達斯奈基》不僅如此,還要在新格式上玩花活兒——「打破第四堵牆」。

在設定上,你僅是擔任「控制者」。

你不用去試著融入劇情「角色扮演」,你的角色就是自己——「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熱心網友」。

劇情中,主角會一步步覺醒,發現「自己是被控制著的」。

這時,你就可以選擇穿過屏幕,和小哥直接交流。


我在網飛上看著你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夠酷了。

網飛藉此向你宣布——

「最新主角、觀眾合拍片,文體兩開花,弘揚《黑鏡》文化,希望大家多多關注。」

大家也真沒少賞臉。

發布沒到一個小時,片名《潘達斯奈基》,就上了推特熱搜第一。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外國網友轟動。

而作為世界僅存的幾個看不到網飛的國家之一,中國,網友也跟著沸騰。

微博上不少人圖文直播起了收看過程。

也有熱心玩家開始給Sir的同行們獻計獻策。


最近的公眾號標題我幫你們想好了

「我們花了20小時,替你找出了黑鏡的123456種玩法」

「看不到互動版黑鏡?看這篇就夠了」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國外網友已經將整個《潘達斯奈基》大部分的劇情攻略做成了流程圖,整套流程啃下來,規模大概這麼大——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試問:一個讓你自主探索,參與其中的影像世界,你該如何say no?

網飛你贏了,至少贏在會吆喝。

這種誘惑Sir難以抵擋,在更換了多種科學上網新科技、搞定網飛賬號後,摩拳擦掌地打開了《潘達斯奈基》的播放界面——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說它「革命性」,一點不假。

網飛還在正片開始之前播放教學視頻,介紹操作方法,降低觀眾的適應門檻。

但經過一下午的上手實操、過關斬將、讀盤重練、集齊各種結局......

你問最終體驗?

那叫一個一言難盡......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先簡單總結一下:

商業上,是一次出色的營銷案例;創新上,是一次前衛的影像實驗。

但從電影角度,對不起,Sir只有差評。

打差評的,確實不只Sir一個.

網飛剛剛放出資源,豆瓣立刻出現條目,9.0高分開局,接著便一點一點地掉了到7.6(掐指一算還會更低),完成了《黑鏡》系列有史以來的最低分。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怕沒看過的旁友跟不上,Sir先簡單擼一下劇情。

ps.以下內容涉及嚴重劇透

雖然不好看,但仍想體驗的朋友建議不要服用

主角小史(菲恩·懷特海德 飾),是一名喪穿地心的遊戲程序員。

喪,來自童年陰影。

5歲時,母親在一場意外中喪生,她的死,與小史和父親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如今,19歲的小史正在製作一款名為「潘達斯奈基」的遊戲,遊戲類型直接點題:玩家可以決定劇情走向,開啟不同的時間線。

在編寫這款遊戲的過程中,他的精神狀態變得十分糟糕。

不瘋魔,不成活。

小史神魂顛倒,盡全力踐行著前半句,中斷服藥、和父親吵架、和偶像玩兒命......

在這破罐破摔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一直在受人操縱」的小史徹底崩潰。

最終,參透真相的他,將以「合作」的方式,終結這場悲劇。

怎麼辦?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操縱他的還能是誰?

就是我呀。

不到五分鐘時,我就要做出他的第一個決定:早點吃啥?

你來決定早餐吃什麼,如何?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類似如此的選擇,還有更多更多。

例如,是否接受製作人提出了開發建議?是否接過偶像遞過來的毒品?選擇是否毀掉眼前的作品?幾乎五分鐘一個。

但最終,終將推到逃不過的高潮戲碼——

殺了爸爸 or 放棄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只可惜。

人物動機像甲方需求一樣改來改去,主題也飄忽不定。

坑越挖越大,卻始終填不滿,「真兇」永遠不現身,真相永遠都是迷,完成一個結局,就像是聽完一部沒講完的故事。

網飛會在這時親切地邀請我:再來一遍。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故事別指望講好了,那「多線結構」呢?

對不起,依舊差評。

在不斷嘗試與選擇之中,劇情都將通向一個黑暗的,卻不怎麼精巧、沒揭露任何謎底的結尾。

所謂多結局,差別也不大:

以「一定會被殺的父親」和「是否殺掉其他幾位重要人物」進行排列組合。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悲劇的源頭,Sir只能在一次次的重複中總結出來一種:

萬惡網飛喪盡天良,聚集吃瓜網友反覆虐待青年遊戲從業者。

So,沒驚喜、沒震撼、沒反思。

只有冗雜

在一些營銷號上,吹出了《潘達斯奈基》存在著上百億種可以探索的結局劇情。

但這種花招,就算蒙得了影迷,也蒙不了玩家......

一些零碎的支線選擇,只會呼應一些沒有太多存在感的小聯動。

譬如,你選擇購買的某張唱片,將會決定之後你的一段BGM;而你在第一次選擇的早餐種類,將會在之後以電視廣告的形式出現。

這種「控制權」,叫做「你以為你有控制權」。

無可厚非,就算是一款遊戲,它其實無關於你做出什麼選擇,破解什麼樣的問題,精彩的永遠是迷宮本身的可玩性。

不在選擇者,在於出題人。

《潘達斯奈基》確實是張開了一張溢出想像力的大網。

但,忘記了想像力的關隘:

重複,是創意最大的敵人。

《潘達斯奈基》最大的問題是,儘管做出不同選擇,你也不會收穫任何的新鮮感。

以各種姿勢跳躍時間線後,是反覆上演的一套流程:

要麼,去跟偶像帶你嗑藥(當然你選不嗑也沒用);要麼,去見心理醫生;開發遊戲、回憶童年、與父親吵架、弒父後關進監獄(或早或晚)......

是交互,確實交互了。

但交互碰撞出來的新鮮感=0。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如果把這些「互動」「破牆」的噱頭忽略掉,同樣是一樣的開局,相似的結尾,20年前就已經玩出了好創意。

1998年,《羅拉快跑》。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任務明確:要在20分鐘內,籌集100萬。

她的嘗試,循環往複了三次,用同樣的開局沖向不同的運行節奏、沖向不同的故事環境,最終,盼望的是一種不同的答案。

當時沒有「互動」方式,卻精妙地展示出了一種藉由「蝴蝶效應」進階完成的升級思維——

第一次,羅拉撞見狗,嚇了一跳。

第二次,羅拉被狗主人絆了一跤。

第三次,羅拉跳過狗,回頭吼了一句。

無關緊要的區別,卻能讓結果失之千里。

第一次,羅拉被狗嚇了一跳,心情有點浮躁,嚇到了一個女人。女人各種不爽,喝點酒,被離婚。不久兒子被政府帶走,自己變成一個瘋婆子,拐走了別人的小孩。

第二次,羅拉被狗主人絆了一跤,魯莽之下,撞了那個女人。女人特別生氣,覺得該買張彩票補償自己,結果彩票中了大獎,她一下子成了人生贏家。

第三次,羅拉心情平穩,沒有撞到女人。女人也心情平穩,注意到一個傳教士,聽了傳教,入了教會,成為虔誠的信徒。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一敗塗地→人生贏家→找到信仰歸宿的生命大和諧。

是蝴蝶效應,更是一種滿足觀眾(玩家)心理期待的升級。

而這,僅是一個不重要的支線人物。

《潘達斯奈基》呢?

無論多少遍,觀感如圖所示——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看著好笑,玩一會你就笑不出來了。

網飛攥著你的手,一遍一遍地虐待我們的主角小史,一遍一遍地殺光他身邊的人......

被動虐人也就算了,觀眾還要被劇批判。

直到被我們控制的小史搞砸了一切,然後歇斯底里地控訴起來——

夠娛樂了嗎?心理變態!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潘達斯奈基》,看似有選擇,其實有時只有一條路。譬如,如果不選擇「沖老爸大吼」便會直接結束劇情。

而且,劇中已經大方告訴了我們這是網飛設局,操控者也不會擁有決定權。

概念>內容,幾乎成為網飛近年來的趨勢。

不光是《黑鏡》易主之後的口碑下降。

科幻類,像《副本》《科洛弗悖論》,腦洞大、概念酷,不看就饞。

劇情乏力、內容空洞,看了之後索然無味,幾乎成了定律。

即便前作一鳴驚人,如《紙牌屋》《十三個原因》《超感獵殺》,續作口碑接連下滑。

玩點「新概念」真這麼難嗎?

來,讓我們回到《黑鏡》故鄉英國,看看依舊屹立不倒的《9號秘事》。

玩創新,這哥倆是宗師級。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前不久,《9號秘事:萬聖節特別篇》自導自演了一出直播事故。

直播的過程中,聲音設備詭異地故障了:哥倆原本編排的好戲,在全英國觀眾的注視下打開了靜音模式。

演出不得不中斷,BBC官方致歉。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而等到直播畫面詭異地切到了化妝間,一場大型真人4D互動式恐怖秀,才剛剛開始。

沒有提前吹出來的噱頭,卻與直播觀眾有著身臨其境般的互動。

社交平台上實時更新的反饋,證明這謊言的成功。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甚至,BBC官推也跟著入戲,跟著裝無辜,只是演技略帶浮誇:

這太尷尬了,技術人員你們幹什麼吃的?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比起翻牆還登不上的網飛,Sir嚮往這樣「身臨其境」的直播體驗。

驚悚程度,隨著真實性成倍上漲。

最終哭笑不得的結局,戳破的是持絕對論者的得意忘形。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所有天馬行空、假到離譜的奇思妙想,都是為了捕捉到在生活中,被我們忽視掉的真實。

這些真實,總是被「理所當然」隱藏。

科幻製造夢境,是把我們從生活的夢中叫醒。

而眼前的這一款《黑鏡》,叫不醒你,只有懵逼。

你說「交互」很犀利?

但交互也分很多種——

有的是水乳交融。

有的只能算,你吐我一泡口水,我吐你一泡口水。

沒想到新年第一罵會給《黑鏡》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註:毒舌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r電影 的精彩文章:

他的電影沒一次讓我失望(新片還史上最佳)
一部誠意寫給中國人的片,卻連豆瓣條目都沒有

TAG:Sir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