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菖蒲:「慢」是它的姿態

菖蒲:「慢」是它的姿態


菖蒲:「慢」是它的姿態

盆景微雜誌

菖蒲,有文人草之譽,為古代江南文房必備之雅物,小小菖蒲,蘊涵了中國人的日常趣味和文化品格。

歷代文人賞蒲,不是單單的雅興,而是有著深層次的文化追求,寄託了其高潔淡泊的風骨。沒有文化的玩物是單薄乏味的,菖蒲,正是具有文化底蘊的文化標的物,因此,歷代文人對菖蒲詠之記之畫之書之,其中不乏蘇東坡、陸遊等名人名篇。

知名菖蒲專家王大濛說:「我的菖蒲不喜歡富貴氣。菖蒲的性格是絲毫沒有功利性的,她的淡泊隱逸的精神是文人所崇敬的。一旦純粹地把菖蒲作為時髦與流行去追求,這是菖蒲文化的悲哀。」

明代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箋》中云:「菖蒲……欲其苗之蒼翠蕃衍,非歲月不可。」

又云:「須擇美石上種蒲草得舊石,種蒲年遠,青蔥鬱然者妙絕。」

北宋蘇東坡簡直是宗師級的菖蒲玩家。他有大量文字記錄了他的養蒲經歷。譬如在山野採集菖蒲和家養方法:「惟石昌蒲並石取之,濯去泥土,漬以清水,置盆中,可數十年不枯。雖不甚茂,而節葉堅瘦,根須連絡,蒼然於几案間……」

他曾在山東蓬萊閣丹崖山旁拾取彈子渦石(一種坑坑窪窪的石頭)數百枚,用以養菖蒲,還為此寫了首詩:「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塊。置之盆盎中,日與山海對。明年菖蒲根,連絡不可解。」

他還描繪了菖蒲與文房空間的關係:「斕斑碎玉養菖蒲,一勺清泉滿石盂。凈幾明窗書小楷,便同爾雅注蟲魚。」

乘船旅行途中獲得幾株好的菖蒲,他以石盆養之,置舟中。「間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愛焉」。

後來改走陸路了,怕無法照顧好這些菖蒲,就送給了九江道士胡洞微,囑咐他一定要「善視之」。並威脅「余復過此,將問其安否」。

菖蒲須用白瓷盆盎,既古雅,又潔凈,墊以紫檀之架,靜則生靈,允為文房至寶。而披卷著述,目倦之餘,對之尤為清豁。燈前置一盆,可收煙氣,頗有益也。

書到老年唯有辣,辣是力量、是魅力、是時間給予實踐積澱成的衝力。

就如黃賓虹所說:「藝術的成功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就需要時間的保證。這是人才與時間的關係,急不來的。

人與物的關係更需要時間,有時時間越長越顯完美。

比如陳年普洱茶,十年、十五年、二十年……越陳越夠味。中國畫的宣紙、墨,隨著時間的流逝,質地沉靜火氣全退,紙色墨色潤澤如玉。

太湖石的風化老皮殼是時間留下的「面容」,蒼古閑遠。日月運轉,風花雪月,春夏秋冬,把時間凝固在皮殼之中,讓我們沿著它的風化層追索它的過去。

中國人的藝術,「慢」是它的姿態。

欣賞一幅好畫,不是快速地看,也不是用色彩衝擊你,把你的眼睛打得紅一塊綠一塊,而是要慢慢地品。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把精神的東西深深地藏在筆墨深處,讓你一步一步去挖掘。

寄暢園的三步一景五步一境,性急慌忙走一圈不可能欣賞到它的妙處與深度。

到頭來,人生也只是「到此一游」。

菖蒲的青蔥鬱然是時間給予的魅力。退回初始,一撮菖蒲小苗,一棵小樹,只能見著幼稚的開始,但久遠的時間之後,蒼翠的菖蒲、古老的大樹,才能使我們感嘆大自然的神秘與沉靜。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聯繫小編的微信以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微雜誌 的精彩文章:

給你的大腦充電!開拓你的新思維!
盆景需要大國工匠

TAG:盆景微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