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鑽石真的是營銷騙局嗎|大象公會

鑽石真的是營銷騙局嗎|大象公會


鑽石很貴,貴到男性不敢輕易悔婚。

文|大象公會

一個故事,根據解讀角度不同,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講法。同一件事,改變講述的方式,你可能會看到完全不同的事實——哪怕看上去老生常談的敘事,也有令人吃驚的另一種可能。



最近,中國人造鑽石產量佔據世界8成,一時成為熱點,因為真鑽與人工合成鑽石,肉眼無法區分。


· 右邊的是人工合成鑽石。圖片來自GIA



今天,我們給大家講一個關於鑽戒的故事:有關婚姻契約和永恆愛情的兩面。


關於鑽石,直男最喜歡聽到的,當然是鑽石是騙局,他們多少都從網上獲得過這樣的知識:

鑽石實際是不保值的,因為有人試過



網上相關信息,幾乎都來自1982年《大西洋月刊》一篇長文《你是否嘗試出售一顆鑽石》,為寫這篇文章,

作者Edward Jay Epstein試了很多家珠寶店,戳破了鑽石保值神話



但是,這篇文章提供的素材和事實,似乎很難撼動女性對鑽戒的熱愛。在她們眼中,鑽石几乎就是純潔無暇愛情的代名詞;鑽石的永恆,又與愛情的永恆掛鉤。



講鑽戒歷史的文章,大多都會說,第一枚鑽石訂婚戒指,是1477年奧地利大公 Maximilian I 給法國勃艮第的瑪麗公主的。這枚戒指特意打成M的形狀——兩人姓名的首字母。



不過這些人都沒法告訴你,鑽石戒指成為訂婚儀式中的一部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事實上,有一個人曾仔細研究過這個問題——美國法學教授瑪格麗特·布里尼格。但她的研究結果,鑽石經銷商們是不希望人們知道的。

鑽石的工具性:契約與「押金」

故事從瑪格麗特·布里尼格的一個發現開始。瑪格麗特出生於1949年,

她母親結婚時,有訂婚鑽戒,祖母卻沒有訂婚鑽戒

,而她的家族一直富有,不存在負擔不起的可能。



瑪格麗特教授素以跨學科研究著名,且長期專註於家庭、財產等領域,兩代人訂婚鑽戒的有無,自然吸引了她的注意。



她發現,在美國為例,

鑽石戒指的銷量變化,與相關婚姻法律和兩性觀念變遷具有高度的相關性



1935年,美國印第安納州首先立法廢除了解除婚約的訴訟。它成為一個潮流,到1945年,美國16個州通過了類似決議。今天未廢除解除婚約訴訟的州,相關訴訟也已名存實亡。



此前,婚約被視為一種正式的契約合同——

若未婚夫毀約,準新娘可告上法庭,並索要賠償

。男方不僅要賠付女方準備婚禮的實際成本,還可能支付悔婚造成的精神損失。



在當時,

受清教徒文化影響,美國人的性觀念極為保守,不認可婚外性行為

。但年輕人締結婚約後,很可能會發生性關係。所以,

如果男方悔婚,女方會被認為不再是處女,很難再嫁出去


廢除解除婚約訴訟帶來的變化是,男性悔婚解除婚約的成本大幅降低,而女性則失去了保障婚姻穩定的法律手段。



瑪格麗特懷疑,正是在此背景下,尋求婚姻安全感的女性將目光投向了鑽石戒指——這是一筆昂貴的押金,它會大大增加準新郎的悔婚成本。




· 1933年,老電影She Done Him Wrong中的經典鑽戒場景


鑽戒流行開來必然會有很多因素,瑪格麗特把包括戴比爾斯的大規模營銷等諸多因素也包含進來,設計了儘可能多的變數,分別評估它們與鑽石銷量的相關性。



研究結果顯示,

廢除解除婚約訴訟,戰勝了價格、廣告量、適婚年齡人口比例,是影響鑽戒銷量的最大因素

。當法律不再是向負心漢討說法的工具,鑽戒便成了女性未來生活安全感的來源。



是的,你沒看錯,鑽戒最初其實是女性「許配的押金」。

鑽石的確沒什麼用,大半個世紀前美國那些準備跨入婚姻的姑娘們都知道這一點,但是她們更知道也更在意的是,

鑽石很貴,貴到男性不敢輕易悔婚



對於她們而言,鑽石是愛情諾言的物質保障。

這可能是她們在極度不平等的性別權力關係下,為了保護愛情和婚姻,能採取的最理性的方式



今天,中小城市和農村依然盛行婚前彩禮,大都會的青年很難理解這種落後習俗對女性的保護作用。



在實踐中,如果男方悔婚,大多數女性會退還鑽戒,但拒絕退還現金。她們雖然沒看過《你是否嘗試出售一顆鑽石》,但知道鑽石不好流通,而

負心漢也很難把它送給第二個人。

鑽石的感性:愛情與女性的獨立

1930年,如果你是戴比爾斯的營銷人員,歐洲傳統市場鑽石首飾發生雪崩,這時你該怎麼辦?



20世紀是兩性關係變革的世紀,也是人類個性解放的世紀。所以,如果這時只看見作為契約的鑽石,你依然會輸。



美國社會和鑽石市場往後的變遷,部分符合瑪格麗特的分析判斷:1965—1980年期間,美國人均收入持續上漲,但鑽戒需求反而不斷下降。原因很簡單:

1960年代美國提倡性解放,對婚約保證的需求已成過往



開採技術不斷進步,鑽石產量不斷增加,任何人都能預見,鑽石將無法維持高價,如果順應這個趨勢不斷降價,它就會失去奢侈品的屬性。



不過,這樣的「事實」並不是鑽石市場的「真相」。

必須看到:鑽石有兩面,一面是婚姻的契約,一面是永恆的期盼。前者是社會的表層趨勢,後者才是愛情背後的真正邏輯



婚姻實際上是三個要素的結合:浪漫愛情,性,以及被社會認可的契約。鑽石最初即便是作為契約的「抵押」,但隨著它成為文化習俗,今天,它的愛情象徵意義,也變得和契約的屬性同樣重要。



鑽石依舊象徵愛情,但不是「抵押擔保」式的愛情,而是自由、獨立、充滿盼望與選擇的愛情。現在,它更像一個閃爍而永恆的星,裝飾人們對愛情的夢想。



人們愛鑽石,就像愛任何美麗耀眼的事物一樣。



這才是鑽石真正的小趨勢:離開「抵押」屬性,回到愛情和美好本身。在涉及情感的問題上,

事實永遠不等於真相



這恰好是2019年羅振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的主要內容,今年羅振宇跨年演講的主題是「未來藏在小趨勢」,我們不如直接看羅振宇的概括。

如果你只看到一面,而沒看到另一面,就會對鑽石,乃至對愛情、對婚姻未來的走向做出誤判。



未來在哪裡?



鑽石除了工業用途外,幾乎沒有別的用處,而且你真拿著鑽石去兌換,發現它並不保值,這都是鐵板釘釘的事實。

但是,鑽石價格崩塌了嗎?下面是六十年代以來的每克拉均價走勢圖。





· 60年代以來鑽石的每克拉均價走勢


未來藏在鑽石的另一面,它感性的一面

。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在更加富裕的社會裡人們有更豐富的情感表達需求,鑽石可以有更多的首飾用途。

雖然鑽石公司還在宣傳鑽戒,但鑽戒已不是唯一的鑽石首飾。從1980年起,美國市場上鑽戒從未超過鑽石首飾總銷售量的20%。



1970年代末,美國鑽石市場已超20億,到了2017年,鑽石市場銷售額高達430億美元,33%為自購——滿足自己對愛情的暢想,不與異性有關。




愛情可以物質得很體面,只要這種「物質」是為了幸福、為了對美好的嚮往,而不是為了炫耀、為了適應俗世眼光,堵住街坊鄰里的風言風語。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說過,任性是一種美德。心理學也認為,我們的愛情和人生往往被他人的小動作決定,奪回一點自己的空間,其實沒什麼壞處。

沒錯,鑽石不等於愛情,但是,你願意看到何種真相,其實取決於你的態度和解讀角度。你看到未來的哪一面,決定了你對未來的選擇,以及選擇的結果。

未來不止一面

。這句精闢的概括,也是羅振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唯一20年戰略合作夥伴vivo的理念。



今年12月vivo推出的NEX雙屏版手機,擁有炫酷

雙面屏

幫拍功能

,不再羨慕別人家的男朋友。它還支持

雙面觸控

,玩遊戲四指操控。

雙屏多任務

,前後開啟不同應用界面,兩個世界輕鬆切換,用科技實力生動地詮釋什麼是雙面的未來。




vivo聯合《時間的朋友》,邀請到羅振宇、馬東、薛兆豐、李翔、吳軍、武志紅六位大咖一起拆解小趨勢、詮釋未來視角的另一面。

當5G、8K、互動媒體時代來臨,科技會帶來怎樣的新內容?



2018年若是「知識付費元年」,2019年,中國人的學習將會如何改變世界?



人人都以為自己是「大眾」,但其實人人都在慢慢陷進自己的朋友圈。



科技的大趨勢改變世界,科技的小趨勢讓我們騰出時間,看天邊的雲。

深圳衛視、優酷 12月31日 20:30同步直播,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沙俄不肯做大清藩屬,這事兒不能讓大清臣民知道
中國以「天朝上國」自居,始於何時?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