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她終身未婚,沒有子女,卻用一生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娘道」

她終身未婚,沒有子女,卻用一生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娘道」

來源:桃花馬上石榴裙(ID:taohuama2015)

01

剛剛過去的2018年,有一熱搜神劇《娘道》。

2.6分的差評,基本無關演技和製作,而是因為三觀。

女人地位卑賤,毫無尊嚴,無底線犧牲是本分,生兒子是王道。

《中國婦女報》批判:「反感你,是因為你把毒瘤扮成了鮮花。」

幾乎同一時期,現實中卻有這樣一位女性,用一生與封建落後的毒瘤鬥爭到底,將鮮花種在了荒蕪的沙丘:

她出生險被遺棄,又遭幼年喪母;

她憑一己之力填補了科學生產的空白,將嬰兒和產婦的死亡率降低了3-5倍;

她拒絕市長拜見,回絕開國大典邀請;

她終身未婚未孕,卻用一雙手迎接了五萬多個小生命的誕生;

她是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院士。

她就是被稱為「萬嬰之母」「生命天使」「中國醫學聖母」的婦產科醫生——林巧稚。

她用高超的醫術、非凡的仁心和終身的奉獻,詮釋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娘道」。

02

誰曾想到,親手擁抱千千萬新生命的林巧稚,剛出生卻險些被生母遺棄。

1901年,林巧稚出生在廈門鼓浪嶼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家庭。

母親是傳統的小腳主婦,父親林良英是新加坡留學歸來的學堂教員。

已生育過一男二女的母親,滿心失望,將她遺棄在冰涼的床腳邊,不願正視。

父親及時回家,看到她不但沒有嫌棄,反而心生喜愛,給她取名林巧稚,希望她長大後為人處世真誠討巧。

父親林正英

林巧稚五歲時,母親患宮頸癌撒手人世。

幸好,在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受過西方現代教育的父親開明公平,成為了她第一個人生導師。

在父親的培養教育下,林巧稚7歲上學,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接受著民主思想的熏陶,自強自立的觀念早已鑲嵌在骨子裡。

小家庭書香門第,大環境封建壓迫,在這種矛盾環境下成長的林巧稚,早早就確立了自己的座右銘:「懷著非凡的愛做平凡的事情。」

1919年,18歲的林巧稚從廈門女子師範學院畢業。

結束學業、相夫教子的生活,是她很多同學的選擇,卻不是她的歸宿,於是她決定報考協和醫學院。

家人分兩派。

傳統派認為學醫八年有何用、女子無才便是德;而父親和大哥默默湊齊北上考試的路費。

這場入學考試,彷彿就是為了證明,林巧稚是天生的醫生。

奮筆疾書中,外籍考官急忙呼喊她,說有事相托。

原來,一位女生突然中暑被抬出考場,男老師不方便攙扶和急救。

林巧稚二話不說,立即把中暑的考生安置在陰涼處,僅用十來分鐘,就迅速處理好了這起突發事件。

回到考場時,考試卻已結束。

只錄取25人,女生的名額更是少之又少。

沒有答完試題的林巧稚失落地回到了鼓浪嶼,誰想一個月後,卻收到了錄取通知書。

據說,監考老師專門為林巧稚給協和醫學院寫了一份報告,稱讚她的品行端正和英語流利。

這份報告是否起了作用已無從考證,但林巧稚面對病人,果斷和忘我的表現,已經出色地完成了一次考試:

她雖然不是醫生,但已具備了醫生的基本素養——大愛,助人,敬畏生命。

03

1921年,林巧稚懷著「不為良相,當為良醫」的理想進入協和。

協和醫學院是一個集醫院、教學和科研於一體的、高標準的綜合醫學院校,為了培養最頂尖額醫生,其制度十分苛刻:75分才算及格,一門主課不及格留級,兩門不及格除名。

協和醫院婦產科部分醫務人員合影,左4為林巧稚

林巧稚深知,要想出人頭地,唯有發奮讀書。

上完課,她一路小跑去圖書館搶借有限的書籍資料;

後半夜,她把電燈罩上紙,繼續學習;

8年下來,只剩下16人,她的成績高居榜首;

畢業時,她獲得博士學位和最高榮譽獎「文海獎學金」,並成為該院第一位畢業留院的中國籍女醫生。

1929年,各科主任競相爭取畢業留院的林巧稚,而她卻不顧老師同學的惋惜和勸阻,選擇了最不受重視的婦產科。

舊社會女人生產,兩條人命全部依靠接生婆的經驗,嬰兒的死亡率達16%,產婦也極易患上婦科疾病。

尤其母親的早逝,令林巧稚深切體會到,沒有科學的孕育觀念與生產方式,新生命的降臨有可能變成災難的源頭。

於是,婦產科住院部多了一名「說話總是直截了當,有著男人一樣思路」的女大夫:

外國大夫常以時間到了為借口溜掉,但林巧稚一定要把所有的病人都看完才下班;

她是少有的將患者家庭和經濟狀況在記錄在冊的醫生;

她很少按時吃晚飯,經常讓護士代買一個烤白薯;

她專挑離門最近的宿舍,只要電話鈴聲響起,她就馬上跑到病房。

半年後,她被破格提拔為總住院醫,走完了別人五年的路,成為當時婦產科職位最高的中國女性。

而她卻不驕不躁,淡淡地說:「我是二十四小時負責的大夫,我是一輩子的值班醫生」。

林巧稚用中英文書寫的病歷

04

1939年,林巧稚赴美進修。

一年後,她謝絕了芝加哥大學婦產科的邀請,毅然回到災難中的祖國。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北平淪陷,人心躁亂,有人盼著解放,有人忙著逃跑。

協和醫院被迫關閉,親朋勸她離開,甚至送來機票。

但她不為所動:「我是中國人,我要和我的事業共存。」

心系同胞者,無處不行醫,林巧稚在東堂子互通辦起了私人診所。

彼時就診者,大多是進不起醫院的窮苦人,但林巧稚的慈悲和醫德毫無分別:

她把就診費從五角降到三角,備受同行非議;

她的出診包里常備現金,遇到貧病交困的患者,不僅分文不收,還予以資助;

她重視人性關懷,常常對身邊人說:「只有細緻入微地觀察產婦,才懂得守護生命、敬畏生命。」

這間小小的診所,在日寇的鐵蹄下堅持了六年,留下8887分病歷檔案,也就是說,她服務了8887位女性甚至家庭,被老百姓成為「活菩薩」。

解放前夕,她回到協和,重建婦產科。

新中國的醫院向平民百姓敞開了大門,一時間人滿為患、供不應求。

於是,林巧稚向市長提議,建一所大型婦產專科醫院。

建院時,林巧稚不僅指導專業技術,還親自設計布局,1959年,北京婦產醫院落成。

除了生產方面,她在婦科病、新生兒溶血症、畸形胎兒和婦科腫瘤等方面都潛精研思,積累了豐厚實踐資料,填補了婦產科醫學界的空白。

後來,林巧稚有了許多新頭銜: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等,權威在外,名聲加身,但她一生卻淡泊明志,從不炫耀。

而理由只有一個:「我是24小時值班醫生,我的病人需要我。」

連鄧穎超都忍不住表達欣賞之情:「林大夫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

05

林巧稚終身未婚未孕。

有人說,她是獨身主義者;有人說,她看到了太多孕婦的痛苦。

其實都不恰當,這只是她遵循本心,在事業和生活中做的一個選擇:「我一輩子沒有準備結婚,為什麼呢?因為結婚就要準備做母親,就要拿出時間照顧孩子,為了事業我決定不結婚。」

1978年,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但林巧稚的生命卻進入了寒冬。

她得了腦血栓,一病不起。

行動不便並沒有改變她的慈悲、專註和自省,卧病在床的四年,她完成了50萬字的專著《婦科腫瘤》。

1983年,林巧稚在昏睡中急促地叫喊:「產鉗,快拿產鉗來……」「又是一個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三個」。

隨後,帶著微笑平靜地離開了。

追悼會遺像兩旁垂下4.5米高的幛聯,上面寫著:「創婦產事業,拓道、奠基、宏圖、奮鬥、奉獻九竅丹心,春蠶絲吐盡,靜悄悄長眠去;謀母兒健康,救死、扶傷、黨業、民生,笑染千萬白髮,蠟炬淚成灰,光熠熠照人間」。

2009年,林巧稚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她沒有舉世聞名的創造,卻填補了婦嬰領域的空白;

她從未榮獲過國際大獎,卻給千萬家庭帶來了生機。

她將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奉獻婦女和嬰兒身上,因為她一直恪守著自己的準則:「懷著非凡的愛做平凡的事。」

06

女性的價值,結婚生子不是唯一評判標準;

女性的魅力,樣貌身材也不是主要依據;

盡己所能,為家庭、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才是女性真正的價值和光輝。

當今中國,越來越多的普通女性,也不再困宥於「賢妻良母」和「相夫教子」,而是走上不同舞台盡顯風采。

這是一個日趨進步和平等的時代下,真正的巾幗之美。

圖源網路

-End-

作者:李愛玲,情感作家,職場媽媽,百萬讀者心中的鏗鏘犀利桃花姐。最新作品集《此生江湖聚散,你要敢愛敢當》。微博@李愛玲的桃花馬。微信公眾號:桃花馬上石榴裙(ID:taohuama2015)。

小茶,85後,固執的金牛座,矯情的B型血,閑來塗幾筆,勵志過有愛有痛不湊合的日子。轉載請註明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桃花馬上石榴裙(ID:taohuama201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花馬上石榴裙 的精彩文章:

她年少成名,歷經3段感情,前半生為愛痴狂,後半生無比通透,影響了千萬女人的人生
她以扮丑出名,最紅巔峰出國留學,沉澱後回歸終成氣質女神

TAG:桃花馬上石榴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