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後的夜晚》把很多觀眾「騙」進了影院,但「被騙」好像也挺爽
作為2018年末和2019年初最具話題度的院線電影之一,《地球最後的夜晚》無疑也是近期院線最有爭議的一部作品。
一方面,資深文藝影迷們操持著一如既往晦澀難懂的專業辭彙對這部本就晦澀難懂的電影進行一番陶醉的解讀,甚至將其與塔可夫斯基、諾蘭等若干電影大師齊名,而另一方面,也難免少不了普通電影愛好者發出的負面聲音。
俗話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個時候再糾結誰對誰錯已經不再重要,其實相比於電影劇情本身,《地球最後的夜晚》更值得玩味的還是它差距極大的預售票房和正式上映後的票房。
如果說前者打破了國產文藝電影預售XX紀錄,那麼後者的慘淡就難免將這樣的差距撕裂的得更大。
一同並撕裂的也不僅僅是票房,還有無數和我一樣,並不具備所謂的「高端審美」、「優雅品味「、「專業解讀」的普通觀眾。上趕著想要欣賞一番主演湯唯與黃覺溫柔到心碎的浪漫泡沫,走進電影院卻發現只是一部與睏乏作鬥爭的沉悶作品。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在看完《地球最後的夜晚》之後,心中難免是有些落差的。
要想細說《地球最後的夜晚》,就不得不提一提它的導演畢贛。作為一名長片作品寥寥無幾的新人導演,如果把時針撥回到兩三年前,他與你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沉默寡言的男人沒什麼不同。
同樣的素人臉,素人衣裳,畢贛卻拍出了一點也不「素人」的《路邊野餐》。這部電影迄今為止在豆瓣的評分穩定在7.8分,雖然不算很高很高,但作為一部長片處女作,這個分數無疑是一種莫大的肯定。
當然了,相比於這些僅僅提供參考價值的分數,《路邊野餐》最大的貢獻還是在於,導演畢贛在這裡面貢獻了自己無與倫比的「詩意美學」。
霧氣瀰漫的山中小鎮,九曲蜿蜒的泥濘土路,連綿不絕的雲貴雨水,和永遠灰濛濛彷彿沒有盡頭的陰霾......畢贛的鏡頭風格如夢似幻,即便是一個破破爛爛的小鎮小故事,也能拍出一種異常溫柔的感覺。
不知道大家感受如何,總之當時我看到的時候,是被深深驚艷的。不得不說導演的氛圍營造技術一流,舊襯衫、磁帶、老照片、歪歪扭扭畫在牆上的時鐘,這些平日里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東西,在畢贛這裡,都讓人越想越有味。
到了《地球最後的夜晚》也是同樣,我們可以在電影里看到許許多多日常物件反覆出現,隱喻意味值得深思。無論是散落一地的蘋果,還是頻繁入鏡的香煙,亦或者是各種時鐘手錶,它們都充滿體現了畢贛喜歡借物寓意的細微心思。
然而這樣的「借物寓意」是水到渠成的才華使然,還是生猛刻意的粗暴表達,僅以個人觀感而言,這一次畢贛還是有些過於「矯揉造作」了。這些如同星辰一般散落在全片的碎片符號看似能做浪漫點綴,實則也將導演的意圖傳達得過於直接。
說得直白點就是,就好像在那些文藝片影迷心中,《地球最後的夜晚》宛如一場濕熱纏綿的夢,而這些符號,則像是導演拿著大喇叭在你耳邊不斷提醒你:看好了哦,這是夢,這是一個美麗的夢,你準備好了準備要做夢的心思了嗎?
這也是絕大多數文藝片的通病,即在表達層面,它們往往追求極強的個人意識與風格。
毋庸置疑,畢贛的美學是值得肯定的。他用不計其數曼妙靈動的瑣碎物品堆砌出一座充斥著幻彩華光的夢之宮殿,這些瑣碎物品背後到底所指何意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氛圍到了,並戳中了許多文藝片影迷心中的柔軟,從這一層來說,畢贛是成功的。
而這樣的成功背後,則是」我爽完就完了,你看不看得懂那是你的事」的狹隘自私。說好聽點叫真性情、有才華、高深又莫測,說難聽點不過就是一次完全自我陶醉的精神意淫。
說到意淫色彩,湯唯扮演的角色萬綺雯最為明顯。在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里,湯唯飾演一位風情萬種的蛇蠍女子。她一身墨綠長裙,黑髮紅唇,在墨色濃稠的夜晚中點亮撩人的火光,如果說片名「地球最後的夜晚」成功地把科幻影迷騙進了電影院,那麼湯唯則成功地把直男觀眾們帶進了電影院。
然而不得不說的是,湯唯這次的角色實在過於符號化,功能性太強。據說畢贛曾在採訪中就表明夢中的萬綺雯就是湯唯,真假不可知。
而她的作用僅僅是因為電影需要這樣一個魂牽夢縈的女神符號讓這個神秘主義當道的故事更加神秘主義,角色本身無甚新意,再加上湯唯本身寡淡無謂的演技,除了一如既往的美,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一說的了。


※吳尊坦言妻子藏27年真正原因:汶萊媒體很少,妻子不習慣閃光燈
※楊冪選擇離婚開心嗎?最後一次採訪被發現,她說很享受現在
TAG:Dreamers電影評論 |